第206章 充满期待!(2/2)
松江地理位置优越,既临近海岸,又靠近长江这条黄金运输通道。
在此兴办工业极为合适,因为各地原料可通过水路源源不断地运来,而工厂生产出的产品也能经由海路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林文对松江的未来充满信心。
后世这里曾是天朝最繁荣、人口最多的城市,堪称国家的经济中心。
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奠定了其长盛不衰的基础。
早在明清时期,松江府便聚集了大量民间资本。
江浙一带的富商,曾通过这里将松江布销往全国,整个江南的纺织业甚至丝绸业,都围绕松江运作。
正因有这一历史基础,林文才顺势而为,在此设立天朝首个经济开发区,希望引导国内资本投入工业发展。
上午九时,在松江地方官员的陪同下,林文完成了揭幕仪式。
首批入驻开发区的企业多为汉军直接投资的重工业项目,包括松江造船厂——汉军在该地区的重要造船基地。
东部地区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松江钢铁厂。
以及天朝第二家汽车制造厂——松江第二汽车厂。
此外,还有面粉厂、纺织厂、制浆厂、造纸厂、化工厂等23家工厂。
这些企业的初期投资预计在5000万至8000万两白银之间,这笔资金将带动整个松江地区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并为当地提供至少80万个就业岗位。
闻讯而来的商人和地主们,在得知正府计划在此投资五千万两白银后,无不激动万分,眼神发亮,如同嗅到鱼腥的野猫般心跳加速,连呼吸都急促起来!
五千万两白银,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众人纷纷开始动脑筋、盘算着如何分得一杯羹。
如此多的工厂、如此多的工人,他们的日常需求便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只要能为他们提供配套服务,满足他们的需要,自己便能从中获利。
更有人想到,连正府都投入如此巨资,不惜代价发展工业,说明这条路确实有利润可图,否则正府又怎会如此倾力投入?
于是,不少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进汉军招商的展示区,对一些尚在规划阶段、急需资金的项目表示了投资意愿。
结果,仅仅揭幕当天,松江经济开发区就吸引了超过500万两白银的投资!
一天筹集五百万两白银的成绩也算说得过去,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林文亲自坐镇的缘故。
第一批投资人多少有些想靠近他、讨好他的意思,想在他面前留下个好印象,结个善缘,因此才愿意出手投资。
这一点其实不难看出,他们大多数并没有带着自己的项目来设厂,而是选择投资由zheng府牵头主办的工厂,以参股的方式参与进去。
这些工厂虽然也属于国营性质,但所处的行业并不是特别关键的领域。
比起交通、医疗、教育、供水、供电等民生重点行业,这些产业的重要性低一些,但利润却更高,因此更容易吸引民间资本进入。
毕竟商人都是精明的,不赚钱的买卖,没人会愿意干。
看到民间资本的热情不算高涨,松江府经济开发区很快又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和税收优惠政策。
汉军对天朝第一个经济开发区非常重视,希望这里能够取得成功,并积累出可复制的经验,之后再推广到全国各大主要城市,带动全国的工业化进程。
因此,为了确保这里能够顺利发展,在经济开发区刚开始规划时,林文就已经制定出一系列扶持政策。
例如,落户开发区的工厂可以享受税收减免,而且减免的幅度相当可观。
在本地设厂,第一年免税,第二年减半征税,第三年减征两成。
这样的优惠条件,在其他地方是很难见到的。
与在别处投资相比,这里显然更具吸引力。
所以,政策一出台,立刻在商人圈中引发了热烈讨论。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商人,纷纷开始涌入松江。
而且与之前不同,这次很多人是自己申请设厂,自购设备,自招工人,不再依赖zheng府合作,也不再投资zheng府主导的项目了。
到了三月,松江经济开发区已经吸引了超过八千万两白银的民间投资,覆盖了三十多个行业,建起了一百多家工厂。
再加上之前zheng府投资建设的二十多家工厂和五千多万两白银的投入,松江府迅速崛起为天朝境内一颗耀眼的新星,吸引了大量资本汇聚而来。
虽然经济开发区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亟需解决。
其中最紧迫的问题就是缺乏统一的国有银行体系和正式发行的法定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