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陷入孤立!(2/2)
协约国抓住战机,在全线发起猛烈反攻,意图牵制德军主力,阻止其北调填补防线漏洞。
如此一来,便可为英军在北线进一步突破创造有利条件,最终击溃汉斯,赢得战争胜利。
对汉斯而言,当前形势极为严峻。
西北防线出现巨大裂口,若不能及时封堵,协约国必将趁势扩大突破口,彻底瓦解整个防御体系。
此时国内人心浮动,士气低迷,许多人已开始怀疑战争前景。
现实不容乐观,一旦无法遏制英军推进,敌人兵锋将直指柏霖城。
眼下德军主力皆部署于外线,腹地空虚,几无可用之兵。
倘若英军长驱直入,首都恐难保全。
“毛奇将军,我们还有多少可用兵力?”威廉一世忧心忡忡地问道。
身为新君,他刚刚登上皇位,还未享尽尊荣,绝不甘心成为亡国之主。
若此战失败,祖辈百年基业或将毁于一旦。
老毛奇神情凝重:“陛下,目前能调动的部队所剩无几,大约仅有五万人可用。”
当初协约国首次发动攻势时,他曾预判对方可能声东击西,因而未轻易调动全部兵力,特意保留一支预备队以应变局。
如今,这支队伍或许将成为扭转乾坤的最后希望。
协约国随后对鲁尔一带发起大规模攻势,他与皇帝陛下暗自宽心,以为这便是敌方的底牌,于是便将手中大半兵力调往前线,填补战线缺口。
尽管在调度过程中出于稳妥考虑,他特意留下一支兵马未投入正面战场,而是驻扎后方作为策应。
但这支预备队人数有限,仅有五万之众!
而此刻英军在西北方向集结的进攻兵力已逾四十五万,仅以区区五万人前去支援,无异于飞蛾扑火。
纵是老谋深算的老毛奇,此时也束手无策。
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再高明的谋略也无法弥补实力上的巨大鸿沟!
“不,不是五万!”
威廉一世听罢老毛奇的汇报,咬紧牙关,目光决然,一字一句地说道。
老毛奇闻言一怔,心中疑惑——明明后方只留了五万兵,陛下为何说不止?
莫非……
“东线现在还有多少兵力?”
果然,皇帝的目光已投向东线!
“目前仍有二十万大军驻守,可陛下,这支队伍是用来牵制毛子的。
若我们抽走主力,毛子极可能趁虚而入,撕毁刚签下的和约,从东部突袭我国腹地啊!”
老毛奇顿时脸色发白。
东部防线本就已压缩到极限,二十万人已是最低限度的警戒力量。
一旦撤离,等于敞开大门,任由北方强邻长驱直入!
虽说两国刚刚缔结和平协定,结束了战事,但毛子的信誉素来堪忧。
连西边的高卢人都会在利益面前背信弃义,更何况向来言而无信的毛子?
指望他们守约,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此在老毛奇看来,从东线抽兵救援西线,纯属饮鸩止渴。
即便能解一时之危,也将为帝国埋下致命隐患!
“我从未相信过毛子会遵守诺言。”威廉一世缓缓开口,“但我相信我们的盟友——他们会履行承诺,助我们渡过难关。”
他的目光望向东方,神情沉稳如山。
“俾斯麦!”
“臣在此,陛下有何旨意?”俾斯麦起身应答。
“立即致电天朝,说明我方困境,请求他们在东部战线加强军事行动,务必牵制住毛子军队,使其无法从背后袭击我军!”
威廉一世从不曾寄望于毛子的诚信,他真正的希望,落在了天朝身上——只要汉军能在东面发动猛烈攻势,毛子自顾不暇,哪还有余力南下侵扰?
只要天朝能拖住毛子,为汉斯争取到宝贵时间,他就有信心稳住西线阵脚,将登陆的英军彻底驱逐回海!
“遵命,陛下!”
俾斯麦深知事态紧迫,当即以帝国宰相身份草拟电文,火速发往天朝,恳请军事支援。
而几乎在同一时刻,尚未等天朝回复,威廉一世便果断亲率柏林留守的五万禁军,会同东线二十万主力,急速开赴西北战场,迎击英军!
尽管兵力仍处劣势,但威廉一世对自己的将士充满信心。
只要能争取到喘息之机,他坚信终将扭转战局!
眼下唯一悬念是——天朝是否会伸出援手,替他们赢得这场生死竞速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