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玉佩乾坤:锦衣卫的现代逆袭 > 第21章 金陵的雾障

第21章 金陵的雾障(1/2)

目录

寒雨,淅淅沥沥,敲打着乌篷船的顶棚,也敲打着苏宛儿焦灼的心。

船在浑浊的长江支流上已经漂了数日。离开京畿之地越远,盘查的关卡越多,气氛也越发压抑。官道上时常有快马加鞭的信使疾驰而过,带来北方动荡不安的流言。偶尔有溃散的兵卒或面有菜色的流民队伍经过河边,带来只言片语——京师戒严,西苑大火,宫女癫狂,陛下受惊…每一个词都让苏宛儿的心揪紧一分。

秦岳…端妃…乾清宫…他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她紧紧抱着怀中那柄用粗布重重包裹的“薪火”古剑,另一只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贴肉收藏的那枚玉佩。玉佩温润依旧,背面的奇异符号在船舱的昏暗光线下,似乎比往日更加深邃。自离开京城后,这玉佩便再无任何异动,安静得仿佛只是一块普通的玉石。但苏宛儿能感觉到,它与自己,与怀中古剑之间,存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微弱的联系,如同黑暗中一丝若有若无的指引。

她的目的地是南京,大明的留都,太祖龙兴之地。这里,或许远离京师的腥风血雨,或许…藏着关于“龙脉”和“薪火”的蛛丝马迹。更重要的是,海瑞——那位唯一被端妃提及可能知晓“龙脉”秘闻的硬骨头清官,他的老家就在南京附近的琼州府,或许在南京能打探到一些关于他下落的线索。

船在金陵码头缓缓靠岸。雨雾笼罩着这座古老的都城,秦淮河上画舫依旧,丝竹声隐隐传来,却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透着一股强作欢颜的虚假繁荣。码头上的力夫、商旅行色匆匆,脸上大多带着一种隐忧和谨慎。

苏宛儿支付了船资,将古剑小心地背在身后,用宽大的旧斗篷遮掩好,压低斗笠,随着人流踏上湿滑的石阶。她不敢住店,用身上仅剩的碎银,在城南偏僻处租下了一间狭小潮湿的旧屋安身。

接下来的几日,她如同最谨慎的暗探,穿梭在金陵的大街小巷,茶楼酒肆。她刻意倾听士子文人的议论,旁敲侧击地向一些看似消息灵通的老人打听。

流言比她想象的更多,也更混乱。

有的说京师出了妖孽,宫女集体中邪,冲击宫禁,被锦衣卫和净军血腥镇压。有的说陶仲文炼丹出错,毒害了陛下,已被下天牢候审。有的则神秘兮兮地提及西苑太液池夜现异光,有水鬼作祟,拖走了好些侍卫。甚至有人压低了声音,谈论起北方的边患,说俺答汗的陈兵边境似乎有异动,关内好几处军堡一夜之间被神秘拔除,疑似有精锐内应。

但所有这些流言中,都没有她最想听到的那个名字——秦岳。也没有关于端妃的确切消息。他就像一滴水,彻底消失在了京师那片血海之中。

而关于海瑞,打听到的消息更是让她心凉。那位海笔架果然如端妃所言,因一道直言天下第一事、触怒皇帝的奏疏,早已被下了诏狱,生死不明。他的家人远在琼州,在南京并无亲故,无人知晓更多细节。

线索似乎全都断了。

希望如同被雨水浇灭的炭火,只剩下冰冷的灰烬。苏宛儿蜷缩在冰冷的旧屋角落,抱着膝盖,望着窗外连绵的寒雨,巨大的无助感和对秦岳的担忧几乎要将她吞噬。

怀中的玉佩依旧沉默,古剑冰冷沉重。

难道…她千辛万苦逃到南京,就真的毫无办法了吗?

就在她几乎要被绝望淹没之时,事情出现了转机。

那是一个雨夜,她在一处僻静的巷口,无意中撞见几个地痞正在欺辱一个卖唱的老瞎子。老瞎子抱着破旧的琵琶,缩在墙角,任凭拳脚落在身上,只是喃喃道:“…莫打…莫打…老瞎子瞎了眼…冲撞了各位好汉…老瞎子…老瞎子给你们唱一曲赔罪…”

苏宛儿本不欲多事,自身难保。但看着那老瞎子凄惶的模样,心中一软,还是上前呵斥了几句,丢下几文钱,驱散了那些地痞。

老瞎子摸索着捡起铜钱,连连作揖:“多谢姑娘…多谢姑娘…姑娘心善…必有好报…”

苏宛儿叹了口气,转身欲走。

那老瞎子却忽然侧耳,仿佛在仔细倾听她的脚步声,浑浊的瞎眼似乎“看”向了她背着的、被布包裹的古剑方向。

“姑娘…”老瞎子的声音忽然变得有些奇异,不再是之前的卑微惶恐,反而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沧桑和…凝重,“您身上带的…可是…一件‘老物件’?”

苏宛儿脚步一顿,心中猛地一凛!这老瞎子…能感应到“薪火”古剑?!

她瞬间警惕起来,手悄悄按住了怀中的匕首,没有回头,冷声道:“老人家说什么,我听不懂。”

老瞎子却仿佛没听到她的否认,自顾自地喃喃低语,声音沙哑得如同风吹过破旧的窗纸:“…煞气冲霄…却又…死寂沉郁…像是…睡了很久…很久…最近…才被不该有的血…惊醒了些许…”

苏宛儿浑身汗毛倒竖!这老瞎子绝非普通人!他竟然能大致说出古剑的状态!

她猛地转身,目光锐利地盯住那老瞎子:“你到底是什么人?”

老瞎子脸上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露出稀疏发黄的牙齿:“一个快入土的老瞎子罢了…靠着祖上传下来的半点望气手艺,混口饭吃…姑娘不必惊慌。”

望气?苏宛儿心中惊疑不定。这世上真有这种奇人异士?

“姑娘…”老瞎子朝着她的方向,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在嗅着什么,眉头渐渐皱起,“您身上…除了那件‘老物件’…还有一样东西…更…更不寻常…”

他的瞎眼似乎“盯”住了苏宛儿胸口玉佩的位置!

“…似玉非玉…似魂非魂…像是…一把钥匙…插在了一把…生锈的锁上…但这锁…连着的线…太深…太乱…也太…凶险…”老瞎子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仿佛看到了什么极其可怕的东西,“血光…冲天的血光…还有…龙…死而不僵的龙…和…新的…还在蛰伏的…潜龙…”

苏宛儿的心脏狂跳起来!钥匙?锁?龙?潜龙?这老瞎子的话,虽然支离破碎,却隐隐与玉佩、与那“龙脉泣血”的意念、甚至与端妃和陆炳的只言片语对上了!

“老人家!您还看到了什么?什么是潜龙?那锁连着哪里?”苏宛儿急切地追问,也顾不得暴露什么了。

老瞎子却猛地闭上了嘴,连连摇头,脸上露出恐惧之色:“不可说…不可说…天机晦暗…煞星冲宫…妄窥天命者…必遭横祸…姑娘,听老瞎子一句劝…您身上这东西…牵连太大…是福是祸…难说得很…尽早…尽早脱手吧…远离这是非…”

说完,他竟不再理会苏宛儿,抱着琵琶,摸索着墙壁,踉踉跄跄地迅速消失在雨夜的黑暗巷弄之中,仿佛身后有恶鬼追赶。

苏宛儿呆立在雨中,浑身冰冷,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望气者…钥匙与锁…死龙与潜龙…

这老瞎子的话,虽然语焉不详,充满警示,却无疑证实了她手中的玉佩和古剑,的确牵扯着惊天动地的大秘密!而且,这秘密似乎与王朝更迭、真龙气运有关!

“潜龙…”她反复咀嚼着这个词。是指新的皇帝?还是…另有所指?

必须找到更多线索!必须弄明白这“钥匙”到底能打开什么样的“锁”!

接下来的日子,苏宛儿改变了策略。她不再漫无目的地打听流言,而是开始有意识地寻访金陵城内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古籍书店、古玩铺子,甚至是一些香火冷清的古刹道观。她不再直接询问敏感问题,而是旁敲侧击地打听关于前朝秘闻、金石古文、风水龙脉甚至是奇门遁甲的传说和记载。

这个过程依旧艰难而缓慢。大多数人对她的问题要么一无所知,要么讳莫如深。但她没有放弃。

转机发生在一家位于秦淮河畔深处、门面狭小、生意清淡的古董书店里。

店主是个戴着老花镜、脾气古怪的干瘦老头,对苏宛儿最初旁敲侧击的询问爱答不理。直到苏宛儿无奈之下,小心翼翼地露出了玉佩的一角,假意询问是否认识这种古玉纹饰时,老店主推了推眼镜,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

就这一眼,老店主的动作瞬间僵住!

他猛地抬起头,老花镜后的眼睛骤然爆发出锐利的光芒,死死盯住了那枚玉佩!他脸上的皱纹仿佛都凝固了,嘴唇微微颤抖着,像是看到了什么极其不可思议的东西!

“这…这东西…你从哪里得来的?!”老店主的声音嘶哑而急促,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激动和…恐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