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西安西安古城密档 > 第264章 永恒·精神朝阳.3. [回响]心灵的震撼

第264章 永恒·精神朝阳.3. [回响]心灵的震撼(2/2)

目录

人群中,不时传来压抑的抽泣声。没有人高声喧哗,一种庄严而悲怆的氛围在空气中弥漫、发酵。许多人在留言簿前排队,想要写下自己的感受。那厚厚的本子上,很快便留下了各式各样的笔迹:

“英雄无名,精神永存!”

“原来我们脚下的土地,曾浸染过如此多的热血。”

“‘值得’二字,重如山岳。今日生活,来之不易。”

“我是西安人,我为此感到骄傲,也感到责任重大。”

“谢谢你们,让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苏晓晨穿着整洁的套装,佩戴着工作人员证,穿梭在人群中。她没有去打扰任何一位沉浸其中的观众,只是默默地观察着,感受着。她看到一位年轻的父亲,将儿子扛在肩上,指着“磐石”雷万山的照片,认真地说着什么;她看到一对情侣,紧紧握着手,在赵致远的笔记前驻足良久;她甚至看到一位国际友人,在翻译的陪同下,看得格外仔细,最后在“西安,值得!”的投影前,竖起了大拇指。

这些无声的反应,这些真挚的留言,这些闪烁的泪光,比任何掌声和赞誉都更让她感到慰藉与激动。她知道,她成功了。这些沉睡的历史,这些沉默的英雄,通过这些泛黄的纸页和残破的信物,真正地“活”了过来,与今天的人们产生了深刻的情感连接与精神共鸣。

她看到江静云和吴忠友也在一个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静静地望着这一切。江静云的脸上,是那种熟悉的、沉静如水的表情,但苏晓晨能感觉到,那平静之下,是一种夙愿得偿的释然与宽慰。吴忠友的背脊挺得笔直,眼神锐利地扫过展厅,仿佛在检阅一支无形的队伍,目光中充满了自豪与怀念。

展览引发的轰动效应,迅速超出了档案馆的围墙。本地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纷纷前来采访报道,“西安!西安!”和“值得”成为了这座城市一时间热议的话题。学校的团队、企业的党支部、民间的社团……预约参观的电话几乎被打爆。展览原定一个月的展期,在如潮的好评和强烈要求下,被一再延长。

苏晓晨站在汹涌的人流中,看着那一张张被震撼、被感动、被深刻影响的面孔,心中那股自破译密码后就燃烧着的火焰,不仅没有熄灭,反而越烧越旺。她意识到,挖掘、整理、研究和传承这段历史,不仅仅是为了告慰英灵,更是为了滋养当下,启迪未来。这项工作,意义深远,值得一个人投入毕生的精力。

一个清晰的、关于自己未来道路的念头,在她心中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定。她想要做的,不仅仅是策划一个展览,她想要像江静云守护密档那样,去守护更多沉睡的历史;她想要像吴忠友研究文史那样,去深入探寻那段岁月更丰富的内涵;她想要将自己从这段历史中汲取的力量和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

这股源自历史深处的回响,正清晰地呼唤着她,走向一条充满使命感的、薪火相传的道路。她知道,当这个展览最终落幕之时,将是她另一段人生征程的开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