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偷偷卖豆腐,被赵建军撞见(1/2)
林晚秋把最后一块裹着荷叶的豆腐塞进竹篮时,院外的天刚擦黑,晚霞把西边的云彩染成了橘红色,连带着墙角那丛野蔷薇都沾了层暖光。她低头看了眼腕上用红绳系着的玉佩,指尖轻轻摩挲——方才在空间里清点物资,发现黄豆还够做两板豆腐,想着前几天邻居们报名时热切的模样,干脆趁着暮色再送一波,省得夜长梦多。
“娘,俺帮你提篮子!”沈念安穿着洗得发白的小褂子,颠颠地跑过来,小胳膊使劲往上抬,非要抢过竹篮的提手。这阵子跟着林晚秋吃了不少好东西,孩子脸上终于有了点肉,眼睛也亮得像浸了水的黑葡萄,再也不是从前那个缩着肩膀不敢说话的小可怜了。
林晚秋笑着把竹篮往他那边递了递,让他能勉强勾到边:“慢点儿走,别摔着。咱们先去李奶奶家,再去王婶家,送完就赶紧回来,晚上凉。”她特意把竹篮用蓝布盖得严严实实,只在边角留了个小缝透气,心里还琢磨着——刚才从空间拿出来的玉米面还剩不少,等回来给念安做个玉米糊糊,再卧个鸡蛋,补补身子。
母子俩刚拐过村口那棵老槐树,就听见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林晚秋心里一紧,赶紧拉着念安往路边的草垛后面躲。这年代晚上出门的人本就少,万一遇到巡逻的民兵,或者更糟——遇到赵建军那伙人,可就麻烦了。
“娘,咋了?”沈念安小声问,小手紧紧攥着林晚秋的衣角。
“嘘,咱们等会儿再走,看看是谁。”林晚秋把孩子往怀里护了护,透过草垛的缝隙往外看。只见两个穿着的确良衬衫的青年晃悠悠地走过来,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歌,手里拎着个空酒瓶,看模样是刚从谁家喝酒回来。林晚秋松了口气,这俩人是邻队的,平时不怎么惹事,应该没什么问题。
等那俩人走远了,母子俩才继续往前走。李奶奶家住在村东头,院子里种着棵老枣树,刚走到门口,就听见屋里传来咳嗽声。林晚秋轻轻敲了敲门,里面立刻传来李奶奶的声音:“谁啊?”
“奶奶,是俺,晚秋。”
门“吱呀”一声开了,李奶奶手里还拿着个纳了一半的鞋底,看见林晚秋母子,脸上立刻笑开了花:“哎哟,晚秋来啦!快进来,外面凉。”她一眼就瞥见了林晚秋手里的竹篮,眼睛亮了亮,“这是……”
“奶奶,俺给您送豆腐来了。”林晚秋把竹篮递过去,掀开蓝布,露出里面裹着荷叶的豆腐,“刚做好没多久,还新鲜着呢,您赶紧收起来。”
李奶奶赶紧接过竹篮,掂量着分量,眼眶都红了:“晚秋啊,你可真是个好孩子!俺还以为得等两天呢,没想到你这么快就送来了。”她转身从屋里拿出个布包,里面包着半斤红糖,塞到林晚秋手里,“这红糖你拿着,给念安补补,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林晚秋推辞了半天,可李奶奶执意要给,她只好收下,又叮嘱了几句让李奶奶注意身体,才带着念安往王婶家走。王婶家离得不远,刚走到院门口,就听见王婶在屋里喊:“丫蛋,别跑,小心摔着!”
“王婶,俺是晚秋。”林晚秋喊了一声。
王婶赶紧跑出来开门,看见林晚秋手里的竹篮,高兴得直搓手:“晚秋你可来了!俺家那口子今天从地里回来,还念叨着你做的豆腐呢。”她接过豆腐,转身从屋里拿出个陶罐,里面装着玉米面,“晚秋,这玉米面你拿着,是俺家攒了好久的,你别嫌弃。”
林晚秋接过陶罐,笑着说:“王婶,您太客气了,这玉米面俺收下,您也赶紧把豆腐收起来,别放坏了。”
正说着,丫蛋从屋里跑出来,看见沈念安,高兴地喊:“念安弟弟,你来了!俺娘给俺留了块豆腐,俺分你一半!”
沈念安看了看林晚秋,见娘点头,才小声说:“谢谢丫蛋姐姐。”
两个孩子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林晚秋怕耽误太久,就拉着沈念安准备回家。王婶送他们到门口,还不忘叮嘱:“晚秋,下次做豆腐了,可别忘了跟俺说啊!”
“放心吧王婶,俺忘不了。”林晚秋笑着应下,带着念安往家走。
天已经完全黑了,只有几颗星星挂在天上,村里的路坑坑洼洼的,林晚秋牵着沈念安的手,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刚走到村口那棵老槐树下,就听见一阵脚步声从后面传来,还伴随着粗声粗气的说话声:“妈的,今天真是晦气,想找个地方喝两杯都没人陪。”
林晚秋心里一紧,这声音怎么这么耳熟?她赶紧拉着沈念安往路边的草垛后面躲,刚躲好,就看见几个黑影从后面走过来,为首的正是赵建军!他手里拿着个酒瓶,走路摇摇晃晃的,脸上带着酒气,身后还跟着两个跟班,也是吊儿郎当的模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