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六零辣妈:重生带娃奔小康 > 第221章 食品坊遭遇原材料涨价危机,晚秋拓展供应链

第221章 食品坊遭遇原材料涨价危机,晚秋拓展供应链(1/2)

目录

春末的风裹挟着麦田的清香,漫过红旗生产大队的田埂,却吹不散林晚秋心头骤然聚拢的阴霾。她刚从村小学的翻新规划现场回来,藏青色的西装套裙上还沾着些许尘土,鬓角的碎发被汗水濡湿,贴在光洁的额角。可此刻,那张素来带着从容笑意的脸庞,却被一层凝重笼罩,方才与村干部讨论校舍改造时的热忱,尽数被老张带来的噩耗浇灭。

“林总,您可得拿个主意啊!”老张的声音带着难掩的焦灼,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皱巴巴的通知单,指节都泛了白,“方才李老板亲自打了电话,说从下月起,面粉、杂粮的价格统统一涨就是三成,还说今年雨水不均,粮食收成怕是要受影响,后续供货量也只能‘尽力保障’——这‘尽力’二字,听着就悬啊!”

林晚秋接过通知单,指尖触及纸面的凉意,恰如心头蔓延的寒意。纸上的字迹潦草却刺眼,那“涨价30%”的字样,像一根尖锐的刺,扎得她心口发紧。她缓缓走到食品坊的原料仓库门口,推开沉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麦香、杂粮清香的气息扑面而来。仓库里,整齐码放的面粉袋、杂粮筐占据了大半空间,可林晚秋清楚,按照食品坊如今的产能,这些库存顶多支撑一个月。

“自然臻味”食品坊从最初的小作坊,发展到如今能供应周边三个地市、带动村里上百户农户增收的龙头企业,靠的就是稳定的品质和亲民的价格。这些年,她始终坚持从本地农户和合作社采购原材料,一来是为了保证食材新鲜,二来也是想让乡亲们的农产品能卖个好价钱。可现在,原材料突然涨价,而且涨幅如此之大,这无疑是釜底抽薪。

她抬手摩挲着仓库里堆叠的面粉袋,指尖感受到粗糙的布袋纹理,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乡亲们丰收时的笑脸。那些种植小麦、杂粮的农户,每年就指着卖给食品坊的这些农产品补贴家用,供孩子上学、给老人看病。如果食品坊因为原材料涨价而压缩采购量,或者提高产品售价导致销量下滑,最终受影响的,还是这些淳朴的乡亲。

“怎么会突然涨价这么多?”林晚秋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她转过身,目光落在老张焦虑的脸上,“李老板那边有没有说具体原因?是单纯的市场波动,还是有其他隐情?”

老张叹了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我追问了几句,他只含糊其辞地说今年北方旱情严重,粮食减产,收购价涨了,他们也是没办法。可我总觉得不对劲,咱们周边几个县的粮食收成虽然不如去年,但也没到减产三成的地步啊!而且,不止李老板一家,刚才我联系了另外两家备用供应商,他们也说要涨价,只是涨幅没这么大,但都提到了供货紧张。”

沈廷舟不知何时也来到了仓库门口,他刚去村卫生室查看设备添置的进度,听闻消息便立刻赶了过来。他一身深灰色的休闲装,身姿挺拔如松,脸上带着惯有的沉稳。看到林晚秋紧锁的眉头,他快步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别急,事出反常必有妖。先把情况摸清,再想对策。”

林晚秋抬眸看向他,沈廷舟的眼神深邃而坚定,仿佛蕴藏着无穷的力量,让她慌乱的心绪渐渐平复了些许。她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你说得对,不能乱了阵脚。老张,你再去核实一下周边几个县的粮食收购价,看看是不是真的普遍上涨了。另外,联系一下咱们合作的几家合作社,问问他们的粮食库存和销售情况,有没有遇到收购商压价或者囤货的情况。”

“好,我这就去!”老张应声而去,脚步匆匆,仿佛身后有追兵。

仓库里只剩下林晚秋和沈廷舟两人,空气中弥漫着沉默的凝重。阳光透过仓库的气窗斜射进来,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尘埃在光柱中飞舞,更添了几分焦灼的氛围。

“廷舟,你说这背后会不会有人故意搞鬼?”林晚秋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疑虑,“李老板跟咱们合作了三年,一直都很爽快,从来没有这样突然涨价、含糊其辞的情况。而且几家供应商同时提价,未免太过巧合了。”

沈廷舟走到她身边,目光扫过仓库里的原料堆,若有所思地说道:“不排除这种可能。‘自然臻味’现在名气越来越大,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难免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或许是有人想通过抬高原材料价格,挤压我们的利润空间,甚至把我们挤出市场。”

他顿了顿,转头看向林晚秋,眼神温柔却坚定:“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我们经历过的风浪不少,这次也一定能扛过去。原材料涨价,无非是两条路,要么找到更稳定、价格更合理的供应商,要么想办法降低生产成本。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调整产品结构,推出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对冲原材料涨价的影响。”

林晚秋沉默着,沈廷舟说的这些,她也想到了。可谈何容易?寻找新的供应商需要时间,而且质量和供货稳定性都无法保证;降低生产成本,食品坊的生产流程已经优化到极致,短期内很难再有大的突破;调整产品结构,研发新产品也需要周期,远水救不了近火。

她走到仓库外,望着远处连绵的麦田。此时正是小麦灌浆的关键时期,绿油油的麦浪在风中起伏,像一片无边无际的绿海。可这片看似丰收的景象,却因为突如其来的涨价风波,蒙上了一层阴影。她想起自己重生之初,带着念安在贫困中挣扎,靠着空间里的物资和自己的手艺艰难求生;想起为了摆脱极品婆家的磋磨,毅然决然分家单过;想起创办食品坊时,面对资金短缺、技术不足、销路不畅等种种困难,她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我不能让食品坊垮掉,更不能让乡亲们的希望落空。”林晚秋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带来一阵轻微的刺痛,却也让她的眼神变得更加坚定,“无论付出多大代价,我都要保住这条供应链,保住大家的生计。”

沈廷舟看着她决绝的侧脸,心中既有心疼,又有骄傲。这个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女人,身上始终有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他轻轻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温暖而有力:“我陪你一起。你想做什么,我都支持你。我们可以分头行动,你留在家里稳住食品坊的生产和现有客户,我去周边的地市跑一跑,寻找新的供应商。”

林晚秋转头看向他,眼中泛起一丝暖意。这些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沈廷舟始终是她最坚实的后盾。有他在身边,她就有了底气。“好,那我们分工合作。你出门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她叮嘱道,语气中满是关切。

接下来的几天,林晚秋和沈廷舟分头行动,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供应链保卫战,悄然打响。

林晚秋留在食品坊,一方面严格把控生产质量,确保现有产品的品质不打折扣;另一方面,她召集了食品坊的核心管理团队,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之策。会议室内,气氛严肃,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凝重。

“林总,要不我们也适当提高产品价格吧?”负责销售的小王试探着说道,“现在原材料涨价这么多,我们要是不涨价,利润根本撑不住。而且,咱们的产品口碑好,消费者应该能理解。”

“不行。”林晚秋果断摇头,“‘自然臻味’能有今天的口碑,靠的就是性价比。一旦涨价,很可能会失去一部分老客户,而且也违背了我们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初衷。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涨价。”

“那怎么办?原材料价格涨了,成本上去了,不涨价就意味着亏损啊!”小王急道。

林晚秋沉吟片刻,说道:“我们可以优化产品包装,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另外,调整生产计划,适当增加一些高毛利产品的产量,减少低毛利产品的生产。同时,加强库存管理,避免原料和成品积压,提高资金周转率。”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还有,我们可以跟下游经销商沟通,争取延长付款周期,缓解资金压力。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尽快找到新的供应商,打破现在的价格垄断。”

会议结束后,林晚秋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村里的合作社,与合作社的负责人和农户代表们座谈。得知原材料涨价的消息,农户们也都忧心忡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