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林建军结婚,搬离四合院(2/2)
“谢谢你,傻柱哥。”林建军接过馒头,“回头请你和大娘来家里吃饭。”
易中海背着手站在廊下,看着林建军的行李被工人搬上板车,脸色复杂。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只叹了口气:“搬走了也好,那边清静,适合搞技术。院里的事……你要是有空,也留意着点。”
“一大爷放心,耳房我锁好了,钥匙托给王师傅保管,不会出乱子。”林建军的语气客气却疏离,他知道易中海想说什么——无非是担心傻柱靠不住,想让他继续当“院里的主心骨”,但这已经与他无关了。
贾张氏趴在门缝里,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嘴里酸溜溜地嘟囔:“神气什么?不就是娶了个医生、住了间破房吗?指不定过两天就吵架了!我等着看笑话!”
她的话没人接茬,秦淮茹抱着棒梗站在门口,眼神空落落的。林建军的离开,意味着院里最后一个“可借资源”的出口彻底关闭,以后的日子,只能靠自己硬扛了。贾东旭站在她身后,脸色阴沉,不知道在想什么。
林建军走进耳房,最后看了一眼这个住了三年的地方:墙上还贴着他刚来时画的设备草图,角落里堆着没来得及处理的废零件,窗台上的“简易报警装置”(鱼线+铃铛)还在——这些曾是他抵御侵扰的“武器”,如今即将完成使命。
他拿起桌上的“高锰钢履带板最终报告”,这是昨天刚定稿的,上面的军方验收章鲜红醒目。这才是他真正的底气,比任何人情、算计都可靠。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他锁门时响起,带着总结性的判定:
【“物理脱离四合院”事件完成,“训禽”策略进入“远程监控”阶段,干扰因素下降至10%。】
【遗留事项:耳房资产托管(王师傅)、与院里必要礼仪性往来(红白喜事随份子),维持最低限度社交即可。】
林建军将钥匙交给路过的王师傅(退休后在院里帮忙看大门),语气郑重:“王师傅,这房麻烦您多照看,除了我和苏医生,谁也别让进,尤其是……”
“我懂。”王师傅接过钥匙,浑浊的眼睛里透着精明,“贾家和那几位,我心里有数。你放心搞你的技术,家里有我盯着。”
板车缓缓驶离四合院,林建军回头望了一眼,灰色的院墙在晨雾中渐渐缩小,像一个褪色的旧梦。院里的人影还在晃动,易中海的佝偻背影、阎埠贵的算盘声、贾张氏的尖嗓门……这些曾占据他生活的纷扰,终于要淡出了。
“在想什么?”苏岚递过来一个热水袋,焐在他手里。
“没什么。”林建军笑了笑,握紧她的手,“在想新车间的设备调试,苏联专家下周就到,得抓紧。”
苏岚的眼睛亮了亮:“我今天轮休,去给你买些绘图铅笔和橡皮,听说你上次用的快没了。”
两人并肩走着,脚印在雪地上留下两行整齐的痕迹,很快被新雪覆盖。林建军知道,搬离不是逃避,而是主动选择——把精力从“防御”转向“建设”,从应付四合院的是非,转为攻克军工技术难关,这才是他穿越到这个时代的意义。
工厂的汽笛声在远处响起,尖锐而有力,像在召唤新的开始。林建军抬头看了看天,雪停了,阳光从云层里透出一点金辉。他握紧苏岚的手,脚步坚定地走向属于他们的未来——那里有车间的机床、实验室的图纸、小院的蔬菜,还有彼此支撑的温暖,没有算计,没有绑架,只有脚踏实地的日子和为国家强大而奋斗的每一个清晨与黄昏。
四合院的门在身后缓缓关上,隔绝了里面的家长里短。林建军知道,那里的故事还会继续,易中海的养老焦虑、贾张氏的撒泼、傻柱的挣扎……但这些都已不再是他的课题。他的战场在工厂,在实验室,在每一个需要技术突破的角落,而家,是他最稳固的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