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军工项目新突破(2/2)
【“任务突破”与“家庭温情”形成正向反馈,宿主“技术灵感”活跃度提升15%,林卫国“语言发育”进度提前,奖励“亲子机械启蒙玩具”(可拆卸坦克模型,含6个基础零件)。】
消息传到四合院时,阎埠贵正蹲在门口给三个儿子“分配煤票”。王师傅路过时提了句“林科长立了二等功,厂长亲自给他戴的红花”,老头手里的算盘“啪”地掉在地上,眼睛瞪得像铜铃:“二等功?那可是军工的功!听说能顶一个连的军功章!”
阎解成咽了口唾沫:“爹,那咱是不是该……”
“该给你哥的婚事再添点东西!”阎埠贵捡起算盘,噼里啪啦打起来,“林科长立了功,工厂的地位就稳了,你在厂里当学徒的机会也大了,这时候得跟紧点,别让人看笑话!”他心里清楚,林建军的技术越高,工厂的军工订单就越稳,他们这些工人家属的日子,才能沾光。
傻柱背着工具箱从厂里回来,听到院里的议论,脚步顿了顿。他刚从食堂领了“加班补助”——两个掺了细粮的窝窝头,是沾了林建军项目的光,食堂特意加的餐。他摸了摸怀里的窝窝头,突然想起林建军说的“靠技术吃饭才踏实”,心里第一次没有了对贾家的愧疚,只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想把那本《钳工入门》再翻几遍。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傻柱驻足时响起:
【“林建军荣誉”产生“示范效应”,傻柱“技术学习意愿”提升至70%,主动向车间主任申请“夜校进修名额”,与贾家的“情感羁绊”进一步松动,“觉醒”进度达95%。】
秦淮茹在生产队的牛棚里,正给棒梗缝补冻破的棉袄。听到林建军立功的消息,她只是手里的针线顿了顿,就继续缝补——现在的她,每天能挣8分工,换3两粗粮,虽然辛苦,却比伸手向人借粮踏实。棒梗的小脸渐渐有了血色,这比任何“街坊情分”都重要。
贾张氏蹲在自家门口,看着阎家忙碌的身影,嘴里骂骂咧咧,却没敢像往常那样上门找茬。她昨天偷煤被巡逻队抓到,罚了5斤粮票,现在连掺着野菜的糊糊都喝不饱,哪还有力气惹是非?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林建军领取“二等功”奖金时响起,带着全局评估:
【“特种钢管攻关”事件完成,宿主“军工技术权威”地位巩固,工厂获“国防重点单位”倾斜政策(物资优先供应),家庭生存安全系数提升至95%,四合院“干扰风险”降至0.5%。】
林建军把奖金分成三份:一份交给苏岚,作为家庭储备;一份买了奶粉和红糖,托王师傅带给托儿所(林卫国在那里入托);最后一份换成了50斤细粮票,悄悄塞进了王师傅的抽屉——这位带他入行的老师傅,最近总说“胃不好,想吃口软的”。
车间的庆功宴上,厂长刘建国举着搪瓷缸:“这杯酒,敬林建军同志!没有他,咱们的导弹钢管就得卡脖子!我宣布,给林科长记大功一次,工资上浮两级,分一套带暖气的家属楼!”
掌声雷动中,林建军看着窗外飘扬的红旗,心里清楚,这不是结束。系统的“洲际导弹项目”提示已经亮起,更精密的零件、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面。但他握紧了拳头,掌心的老茧磨得生疼——这是技术工人的勋章,比任何奖状都更让他踏实。
回家的路上,雪花又开始飘落,落在林建军的军大衣上,瞬间融化。他想起苏岚和林卫国在灯下等他的样子,想起车间里跳动的数据流,想起导弹升空时那道耀眼的光,脚步不由得加快了。
这是1959年的最后一个月,寒风凛冽,却吹不散一个技术工人心里的火。他知道,自己的战场不在四合院的是非里,而在每一根合格的钢管里,在每一个精准的参数里,在为国家锻造“钢铁脊梁”的每一个日夜。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风雪中响起,带着新任务的启动:
【第三阶段“风雨欲来”核心任务“技术护城河加固”启动,奖励“航空材料手册”,为“61式歼击机”配套零件生产奠定基础。】
林建军的身影消失在风雪里,留下一串坚实的脚印,像一行写在大地上的代码,精准而坚定,指向一个需要更多“钢铁”去守护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