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144章 军工项目新突破

第144章 军工项目新突破(1/2)

目录

1959年的深冬,军工车间的空气里弥漫着煤油和金属的混合气味,温度计显示零下5c,但加班工人的额头上却渗着汗珠。林建军站在“深孔钻床”前,盯着屏幕上的实时数据:“孔径精度±0.01,直线度0.02\/”——这是某型导弹制导系统专用钢管的核心参数,比步枪枪管的精度要求高出3个数量级。

“科长,第17根了,还是超差。”赵小刚的声音带着疲惫,手里的游标卡尺在钢管内壁滑动,读数停在“+0.015”,超出允许误差0.005,意味着这根价值相当于普通工人半月工资的钢管,只能报废。

林建军的眉头拧成了疙瘩。这批特种钢管要求“内表面粗糙度Ra0.8μ”,相当于镜面级别,普通钻削工艺根本达不到。系统三天前就发布了“紧急任务”预警,提示“若72小时内无法交付合格样品,将影响导弹试射进度”,此刻屏幕上的倒计时正跳动着“45小时12分”。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钻床的轰鸣声中炸响,带着技术方案的清晰:

【检测到“特种钢管加工”瓶颈,触发“军工紧急攻关”任务,奖励“金刚石涂层刀具参数”(切削速度120\/,进给量0.05\/r)、“深孔钻削冷却系统改造方案”(采用油雾润滑,冷却效率提升40%),可将孔径精度控制在±0.008内。】

林建军的心跳骤然加速。金刚石涂层刀具是车间的“宝贝”,平时只用于航空发动机零件加工,他立刻对赵小刚喊:“换刀具!型号d10,涂层厚度5μ,按这个参数调机!”同时冲向冷却系统,拆除传统乳化液喷头,换上油雾发生器——系统方案显示,油雾能更均匀地附着在刀具表面,避免因局部过热导致的尺寸偏差。

钻床重新启动,金刚石刀具接触钢管的瞬间,发出刺耳的“吱——”声,切削下来的铁屑呈卷曲的“6”字形,这是切削状态完美的标志。林建军紧盯着实时监测屏,孔径曲线像熨平的丝绸,稳定地波动在“0±0.005”区间。

“成了!”李建国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手里的激光测径仪显示“9.997”,正好落在10公称尺寸的下偏差范围内,“粗糙度检测也合格,Ra0.7μ!”

车间里爆发出压抑的欢呼,几个连续加班两天的老工人,忍不住抹了把眼睛——这半个月的熬,总算没白费。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欢呼声中响起,带着任务突破的判定:

【“特种钢管加工”瓶颈攻克,首件合格率提升至90%,触发“技术碾压”效应,工厂对宿主的“不可替代性”评估提升至85%,获“紧急攻关奖金”300元(相当于三个月工资)。】

【连锁反应:军方代表现场验收后,直接将“年度军工订单份额”提升20%,工厂获“国防科技重点保障单位”称号,宿主个人记“二等功”一次。】

当军代表在验收单上签下名字时,窗外的天刚蒙蒙亮。他看着钢管内壁倒映出的人影,赞叹道:“小林啊,这精度,比苏联专家留下的样板还高0.002!你们轧钢厂,真是藏着高人!”

林建军的脸上露出疲惫却欣慰的笑。连续48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的眼睛布满血丝,但看着堆在一旁的20根合格钢管,心里比喝了蜜还甜。这些钢管将被送往西北试验基地,成为导弹制导系统的“血管”,承载着国家威慑力的核心机密。

【叮!】

【“紧急任务”超额完成,系统奖励“导弹燃料输送管道焊接工艺”(含氦质谱检漏标准)、“低温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为后续“洲际导弹”项目储备技术。】

回到家时,苏岚正抱着林卫国在门口张望,眼里的担忧在看到他的瞬间化为释然。“厂里的王师傅说你连夜加班,我炖了点萝卜汤,给你暖暖身子。”她接过林建军手里的工具包,发现里面多了个红色封皮的本子——那是“二等功”奖状,烫金的字在晨光里格外耀眼。

林卫国看到父亲,张开小胳膊要抱,嘴里发出“爸——爸——”的模糊音节,这是他第一次清晰地喊“爸爸”。林建军的心瞬间被暖流淹没,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他接过儿子,在那粉嘟嘟的脸上亲了一口,引得小家伙咯咯直笑。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父子互动中响起,带着温馨的加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