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水利灌溉的“抗旱突破”(1/2)
1963年的夏天,雨水格外少。刚过芒种,地里的土就裂了缝,玉米苗蔫头耷脑的,叶子卷成了细条。阎埠贵蹲在生产队的机井旁,看着那台老水泵,急得直搓手——这玩意儿抽三分钟就得歇五分钟,出水量还没水桶提得多,昨天抽了一整天,才浇了半亩地,井沿上的土都被太阳晒得发白。
“三大爷,要不咱还是挑水吧?”年轻社员扛着扁担,桶绳勒得肩膀通红,“这泵还不如人挑得快,昨儿二柱子挑了十趟,比泵浇的地还多。”
“挑水?你算过账没?”阎埠贵扒拉着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一亩地要浇三百桶水,咱队里还有八十亩玉米,这得挑多少趟?光挑水的工分,够买五十斤粗粮了!”可他没辙,水泵的叶轮早就磨秃了,公社农机站没配件,想修都没地方修。
老头揣着个布包,往厂外平房走。布包里是他从旧货摊淘来的《老式水泵修理手册》,纸页都发黄了,上面画着叶轮的样子。上次改播种机时,林建军说过“老物件里有门道”,说不定这手册能换点实在技术。
林建军正在车间摆弄个小水泵,是用摩托车旧零件改的,叶轮上焊了几块硬铁片,转起来呼呼带风。苏岚端着碗绿豆汤进来,扇着蒲扇:“天这么热,歇会儿吧。卫国在托儿所画水泵,说要给爸爸送‘凉快图纸’呢。”
“快好了。”林建军擦了把汗,指着叶轮,“这玩意儿原来出水量小,加了这几块铁片,水流能集中,效率能提三成。”
院门外传来阎埠贵的咳嗽声,带着点不好意思:“建军,忙着呢?”
林建军打开门,见老头手里攥着本旧书,心里就明白了。“三大爷,有事?”
“不瞒你说,”阎埠贵把书递过去,“队里水泵快罢工了,天旱得厉害,再浇不上水,玉米就得绝收。你看这书上的叶轮,能不能照着改改?”
林建军翻了翻手册,指着叶轮图:“这叶轮太老了,弧度不对,费电还不出水。你让人找块厚铁皮,我画个图,照着做个新叶轮,保准出水量翻一倍。”
阎埠贵眼睛一亮:“真的?那太好了!我让队里的铁匠来学,材料我们出,就用这书换,成不?”
“成。”林建军拿起笔画图,“叶轮弧度得是三十度,边缘加圈小锯齿,能把水‘咬’住,不容易打滑。”
第二天,生产队的铁匠就背着工具箱来了。林建军在铁皮上画好线,教他怎么用錾子凿,怎么用锤子敲弧度:“边角要磨圆,别割手。装上后先试半分钟,听着没怪响再开久点。”
铁匠学得认真,中午啃着自带的窝头,蹲在地上琢磨。阎埠贵守在旁边,算盘打得不停:“改好这泵,一天能多浇五亩地,比雇人挑水省二十个工分,半个月就能回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