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198章 傻柱的新生活

第198章 傻柱的新生活(1/2)

目录

1965年的春天,轧钢厂的汽修车间里弥漫着刺鼻的机油味。傻柱穿着沾满油污的工装,正蹲在一辆解放牌卡车底下,手里的扳手拧得“咔咔”作响。阳光透过高窗斜射进来,在他黝黑的脊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汗珠顺着脸颊滑落,砸在满地的零件上,瞬间洇开一小片深色。

“柱子,歇会儿!”大师傅李师傅扔过来一个军用水壶,“这变速箱够你折腾的,不急在这一时。”

傻柱从车底钻出来,抹了把脸上的油汗,咧嘴笑了笑。他的牙还是那么白,只是眼角多了几道细纹,眼神里少了过去的浑不吝,多了几分踏实。“没事李师傅,我年轻,扛得住。”他拧开水壶喝了一大口,喉结滚动的样子透着股使劲儿生活的劲头。

谁也想不到,一年前的傻柱还是个被秦淮茹一家拖得面黄肌瘦、在车间里随时可能晕倒的主儿。转折点是那次他拒绝再给贾家粮票,被秦淮茹当众骂“白眼狼”——那天在中院的争吵像一盆冷水,浇醒了他浑浑噩噩的日子。

“吵解决不了饿肚子,不如想想怎么找街道申请救济。”林建军路过时说的那句话,像根钉子扎在他心里。是啊,他凭什么要一辈子养着贾家?就因为易中海那句“你得帮衬街坊”?他自己都快饿死了,还逞什么英雄?

那天晚上,傻柱翻来覆去睡不着,摸了摸自己浮肿的腿——长期营养不良让他得了脚气病,一到阴雨天就钻心地痒。他突然想起林建军说的“该为自己活”,想起苏岚给他开的营养剂,想起自己空落落的钱袋子,第一次对“帮衬”两个字产生了怀疑。

第二天一早,傻柱没像往常那样去给秦淮茹送粮票,而是揣着攒了半年的五块钱,去了趟新华书店。他挑了本《汽车构造基础》,虽然很多字认不全,但看着上面的发动机图纸,心里莫名地踏实——他想通了,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学门手艺,总能饿不着。

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是收到林建军从三线寄来的信。信封里没多少话,只说“汽修是朝阳行业,未来家家户户都得有车,学好了饿不着”,还附了张手绘的齿轮传动示意图,标注着“记不住就画图,笨办法也管用”。

傻柱把那张图贴在床头,每天睡前看三遍。他想起以前总跟林建军别苗头,觉得这人太“独”,不懂人情世故。现在才明白,人家那是活得明白——守住自己的日子,比啥都强。

“想啥呢?脸都笑开花了。”李师傅拍了拍他的肩膀,“是不是惦记着晚上跟王淑琴约会?”

傻柱的脸“腾”地红了,挠了挠头:“师傅您别取笑我。”王淑琴是同厂的女工,丈夫前几年牺牲了,带着个五岁的女儿过活。两人是在食堂打饭时认识的,王淑琴看中傻柱实在、有力气,傻柱则稀罕她说话温柔,不像秦淮茹那样总带着算计。

“取笑啥?”李师傅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我看小王是个好姑娘,踏实。你俩要是成了,我给你当证婚人。”

傻柱心里甜滋滋的,手里的扳手拧得更有劲了。他现在每月工资三十七块五,除了自己吃用,还能攒下十块钱。王淑琴总说他“省过头了”,给他缝了件新衬衣,他舍不得穿,只在约会时套上,回来就小心地洗干净叠好。

这天傍晚,傻柱提着两斤水果糖,揣着攒了三个月的一百块钱,往王淑琴家走。路过四合院时,他脚步顿了顿,终究还是没进去。院里的事他听说了些:易中海走了,贾张氏瘫了,秦淮茹天天去郊外挖野菜,日子过得灰头土脸。

“傻柱?”秦淮茹挎着个空篮子从院里出来,看见他时眼睛一亮,快步迎上来,“你咋回来了?快,家里没粮了,借我点粮票……”

傻柱往后退了一步,拉开了距离。他看着眼前这个憔悴的女人,心里没了过去的怜惜,只剩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疲惫。“秦姐,我也不容易,”他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我得攒钱结婚,顾不上别人了。”

秦淮茹的脸瞬间白了,嘴唇哆嗦着:“你……你就这么狠心?忘了以前我咋帮你的?忘了梗子叫你叔了?”

“没忘。”傻柱从兜里掏出五斤粮票,塞到她手里,“这是最后一次。秦姐,人得为自己活,你不能总指望别人。”他说完,转身就走,没再回头。

身后传来秦淮茹的哭声,夹杂着贾张氏含混不清的咒骂。傻柱攥紧了手里的水果糖,糖纸的棱角硌得手心发疼。他知道,这一步迈出去,就再也回不去了,但他不后悔——那种被当成“予取予求”的血包的日子,他过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