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针灸鼻祖涪翁传 > 第156章 针引伏敌,故人再现

第156章 针引伏敌,故人再现(2/2)

目录

涪翁盯着那圈涟漪,忽然想起谢云遗书里的最后一句:归墟井的水,能照见真心。他摸了摸腰间的医道传承印,青铜纹路此刻烫得惊人——这是感应到了沈知秋?

还是...

李兄。沈知秋直起身子,脸上挂着他从未见过的疲惫。我知道你不信我。

但韩师死了,太医院现在被张让的人把持,他们烧医书,贬良医,说针石之术不过是下九流的把戏她的喉结动了动,我来找你,是因为...只有你能救医道。

涪翁望着她腰间的医圣佩,又望向井栏上的双龙针。

夜风卷起他的渔翁笠,露出鬓角的白发——他突然想起二十年前的自己,也是这样站在太医院的回廊里,看着韩慎之把御赐的妙手回春匾挂在堂前。

那时他以为医道是悬在高堂的匾,现在才明白,医道是藏在泥里的种子,要有人弯腰去捡。

你说韩慎之烧的是假卷。涪翁开口,声音里没了刚才的冷硬,那真本...在何处?

沈知秋的眼睛突然亮了。

她刚要说话,井外突然传来碎石滚动的声响。

两人同时转头,只见远处的山路上闪过一点火光——是火把!

有人来了。沈知秋的脸色骤变。

她抓起井栏上的双龙针,转身就要跑,却被涪翁一把拉住手腕。

跟我来。他拽着她钻进井侧的石龛,玄针在掌心闪着幽光。

归墟井的石壁上有个半人高的裂缝,是他去年发现的,足够藏两个人。

沈知秋的呼吸喷在他颈侧,带着点苦杏仁味——是清心丹的余韵。

涪翁听见外面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至少有五个人,其中一个的靴底钉着铁掌,走一步一声。

他们是谁?沈知秋压低声音问。

涪翁没有回答。

他望着石壁上的裂缝,看见月光从那里漏进来,照见沈知秋腰间的医圣佩——那玉佩的背面,刻着一行极小的字:传于沈氏,守真待明。

脚步声停在井边。

有人粗声粗气地骂:奶奶的,那老渔翁明明往这边来了!

另一个声音阴恻恻的:别急,归墟井就这么大点地方,他能藏哪去?

涪翁感觉到沈知秋的身子在发抖。

他的手指扣住玄针,心里突然冒出个念头——或许,这是个局。

韩慎之的死,沈知秋的出现,归墟井的残卷,还有这突然出现的追兵...

李兄。沈知秋的声音轻得像片叶子,他们是来抢医典的。

涪翁望着她发间沾的青苔,突然笑了。

他想起医道传承印上最近浮现的那句话:传医之道,需破局,需识局,更需设局。

井外传来铁器刮擦井栏的声响。

涪翁贴着沈知秋的耳朵,轻声说:等会我引开他们,你拿着残卷...不,你跟着我。

沈知秋一怔:为什么?

涪翁摸了摸怀里的《针经》残卷,又看了看井栏上的双龙针。

他说:因为你的针,还带着当年的温度。

井外的人已经开始往下爬了。

涪翁握紧沈知秋的手,玄针在两人掌心发烫,像团要烧起来的火。

沈知秋迟疑了片刻,反手扣住他的手腕——那力道,和二十年前在石榴树下背《明堂经》时一样。

石龛里的温度突然降了几分。

涪翁的指尖抵着沈知秋腕间的太渊穴,能清晰摸到她脉搏跳得像被惊的雀儿——这哪是普通的紧张?

他想起方才她呼吸里的苦杏仁味,想起井外飘来的清心丹药末,更想起谢云临终前说的后颈刺痛——原来不是冰蚕毒,是迷魂香!

合谷。他低喝一声,袖中玄针闪电般刺出。

沈知秋只觉虎口一麻,整条手臂像浸了冰水,连抬指的力气都没了。

她瞪大眼睛,看着那枚银针稳稳扎在自己手背横纹处,针尾的青铜纹路泛着冷光,你...你怎么知道?

你身上的清心丹压不住迷魂香的苦。涪翁的拇指扣住她腕骨,另一只手已经封住她肩贞穴,二十年前你替我试药,误吞半颗迷魂丹,吐了三天三夜,嘴里就是这股味。他的声音像淬了冰,韩慎之死了二十年?

还是你带着迷魂香的幻觉,才以为他刚死?

沈知秋的瞳孔骤然收缩。

她想挣开,可被封的合谷穴像有千钧重,连手指都蜷不起来。

井外传来铁器刮擦井壁的声响,追兵的骂声更近了:那老东西不会跳井了吧?

别喊。涪翁的银针又点在她天突穴上,再动,我封你涌泉。他盯着她发间歪掉的珍珠簪,那珠子早没了当年的润,倒像块蒙灰的石子——和太医院库房里过期的珍珠粉一个颜色,你腰间的医圣佩,是韩慎之给的?

还是守典人?

你胡说!沈知秋突然尖叫,可声音刚出口就哑了。

涪翁的玄针不知何时已戳进她廉泉穴,喉间像塞了团棉花。

她瞪着他,眼底泛着红,像被踩了尾巴的猫。

现在清醒些了?涪翁抽出一枚细如牛毛的醒神针,在火折子上燎了燎,这针走任脉,通舌络。他手法极轻,针尖刚触到她廉泉穴,沈知秋就打了个寒颤——这是真针,不是幻觉。

韩慎之...是被守典人杀的。她的声音带着哭腔,三年前我在洛阳街头遇见他,他说真本在归墟井,可等我到了井边,他突然吐血,说守典人...要灭口她的眼泪掉在涪翁手背上,我不信,我去太医院查他的医案,发现他后颈有针孔——和谢云的一样!

涪翁的呼吸陡然一滞。

谢云遗书里确实写着后颈刺痛如锥,他当时只当是旧伤,原来是被人下了针!

他望着沈知秋腰间的医圣佩,背面的传于沈氏,守真待明突然刺得他眼疼——韩慎之若真想传医道,何必刻这种模棱两可的字?

守典人是谁?他的银针又进了半分,是张让的人?

还是绿林里的?

我不知道!沈知秋突然哭出声,他们只说医典不能落在江湖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