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384章 挤压空间,垄断成型

第384章 挤压空间,垄断成型(1/2)

目录

靖海港的羊毛交易市场里,荷兰商人范德堡将手中的报价单揉成一团,狠狠砸在桌上。单子上的数字刺眼——每斤羊毛的收购价,比三个月前跌了足足三成。而造成这一切的,正是不远处天宇旗下的“聚丰行”挂出的新价目牌。

“这群东方人疯了吗?”范德堡低吼着,身边的助手脸色发白:“老板,聚丰行昨天又吞并了黑岩牧场,现在他们手里的羊毛存量,已经够整个东南亚市场用半年了。”

范德堡看向市场另一侧,聚丰行的仓库前,数十辆马车正排队交货,牧民们赶着羊群从四面八方涌来,车斗里装满了分拣整齐的羊毛。而他旗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羊毛站”前,却门可罗雀。

这便是天宇的第一步——用规模化产量压垮对手。

一、用产量筑起高墙

“上个月收了多少?”天宇站在聚丰行的总账房前,看着账房先生递来的账簿。

“回大人,共收羊毛一千二百吨,其中特级细毛一百五十吨,二级羊毛八百吨,粗毛二百五十吨。”账房先生指着地图,“黑岩牧场并入后,咱们在西部的牧场面积扩大到三万公顷,加上合作的十二个部落,现在每天能稳定出栏羊毛四十吨。”

天宇点头:“荷兰人的牧场呢?”

“他们原本有三个牧场,这个月又关了一个,剩下的两个每天加起来才出八吨,还都是粗毛。”

规模化的底气,来自天宇建立的“三级收购网”:核心牧场由聚丰行直接管理,采用统一的育种和饲养标准,保证羊毛品质稳定;合作部落按聚丰行提供的技术手册养殖,产出的羊毛由聚丰行保底收购,价格比市场价高5%;零散牧民则通过遍布各小镇的收购点交货,质量达标者当场结算,绝不拖欠。

“黑岩牧场为什么愿意并入?”天宇翻着并购协议。

“他们上个月亏了三百两白银,饲料钱都付不起了。”账房先生笑道,“我们答应承担所有债务,还留用了他们的牧工,他们巴不得早点脱手。”

这种“低价收购+债务豁免”的模式,让天宇在半年内吞并了五个濒临破产的荷兰人牧场和三个本地小牧场。每吞并一个,就将其纳入统一的饲养标准,淘汰劣质羊群,补种优质牧草,产量和品质都能在三个月内提上来。

范德堡的牧场就是典型。他坚持用荷兰的饲养方法,饲料依赖进口,成本比聚丰行高两成,产出的羊毛却因水土不服,细度和韧性都不如聚丰行的本地改良品种。如今聚丰行的收购价压到每斤三钱银子,他的牧场每卖一斤就要亏五分,只能眼睁睁看着牧民们把羊毛往聚丰行送。

二、用品质卡紧渠道

“这批羊毛的含绒量差了0.5%,按三级价算。”聚丰行的验货员将一把羊毛放在检测仪上,屏幕上的数字让荷兰商人脸色铁青。

“这不可能!我们的羊毛在阿姆斯特丹都是按一级品卖的!”商人急得跳脚。

“这里是澳洲,不是阿姆斯特丹。”验货员面无表情,“聚丰行的标准只有一个——按纤维细度、卷曲度、含绒量打分,不达标的只能降级。”

这是天宇的第二步棋:用稳定的品质标准,绑定下游客户。

聚丰行的羊毛分为五级,每级都有明确的检测指标,比如特级毛要求纤维细度≤20微米、卷曲度每厘米≥4个,且含杂率不超过0.3%。为了让客户放心,天宇甚至从欧洲请来纺织专家,编写了一本《羊毛品质手册》,详细说明各级羊毛的适用场景——特级毛适合织高档毛呢,二级毛适合做粗纺面料,粗毛则用来做地毯和毡子。

“我们只要聚丰行的特级毛。”波斯王室的采购代表在合同上签字时,特意加上附加条款,“必须附带聚丰行的质检报告,少一项指标都拒收。”

这种“品质绑定”让荷兰商人的日子更难了。他们的羊毛品质时好时坏,上个月送来的一批货里混了不少粗硬纤维,害得暹罗的纺织厂织出的布料全是疙瘩,赔了一大笔钱。如今那些大客户宁愿多花一成价钱买聚丰行的羊毛,也不愿再冒风险进荷兰人的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