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385章 盈利暴涨,支撑产业

第385章 盈利暴涨,支撑产业(2/2)

目录

“‘靖海级’战船要装二十门三十二斤重炮,船身包铁皮,速度要比荷兰的快船快两成。”造船总管老王拿着图纸,眼里闪着光,“有了这样的船,别说护航,就是去南洋开拓新航线都没问题!”

除了战船,货船的升级更迫在眉睫。天宇下令建造十艘“羊毛专用货船”,船舱分隔成恒温区,能保证羊毛在长途运输中不发霉、不变质。“以前运羊毛损耗率是5%,用这种船能降到1%,一年就能省出两艘船的钱。”船长老李拍着新船的甲板,语气里满是自豪。

造船业的崛起,又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铁匠铺开始大量锻造船用铁板,木匠铺忙着加工船板,连附近的煤矿都因为蒸汽设备的普及,产量翻了一番。一个以船坞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正在靖海港悄然形成。

四、矿业布局:埋下工业的种子

“黑石山的铁矿勘探有眉目了!”勘探队长拿着矿石样本冲进议事厅,这块拳头大的矿石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化验结果出来了,含铁量高达58%,是优质富矿!”

天宇接过矿石,指尖能感受到它的沉重。羊毛贸易带来的财富,终于有了投向重工业的底气。他当即拍板:“拨二十万两,建黑石山铁矿和冶炼厂,先修一条从铁矿到港口的铁路,年底前必须出第一炉铁!”

铁矿的建设异常顺利。三百名矿工用炸药炸开山体,露出赤红色的矿脉;冶炼厂的高炉高达十丈,用焦炭做燃料,温度比传统土炉高两百度,能将矿石中的铁提纯到98%。“第一炉铁能浇铸五十门火炮和两百根铁轨。”冶炼主管抹着脸上的煤灰,笑容里满是成就感。

这些铁很快就派上了用场:铁轨铺成后,矿石从矿山到港口的运输时间从三天缩到半天;火炮被安装在新建的战船上,让“靖海级”战船的火力再升一个档次;剩下的铁则被打成犁铧、镰刀,卖给周边的农场,既回笼了资金,又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等铁矿稳定了,就开煤矿和铜矿。”天宇站在黑石山的高处,望着山下忙碌的工地,“有了铁,有了煤,我们就能自己造机器、修铁路,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

五、殖民根基:用财富编织的网络

财富的积累,让天宇在澳洲的影响力呈几何级增长。靖海港的常住人口从最初的两千人涨到两万,街道两旁建起了酒楼、当铺、学堂,甚至还有一座戏院,上演着从华夏传来的戏曲。

“光是羊毛贸易就带动了五千人就业。”赵通拿着人口普查表,“牧工、分拣工、水手、铁匠……连乞丐都少了,因为随便找个活就能糊口。”港口的税收也水涨船高,每月能收十五万两,足够支付军队和行政的开销还有盈余。

对土着部落的影响更深远。合作部落通过卖羊毛,家家盖起了砖房,孩子们能去学堂读书,甚至有部落首领开始穿华夏的丝绸长袍。“以前部落间总为了草场打架,现在跟着聚丰行养羊,日子好了,谁还愿意动刀动枪?”山雀部族长的话,道出了财富带来的和平。

更重要的是,资金储备让天宇有了应对危机的底气。荷兰东印度公司曾想联合其他势力封锁靖海港,却发现天宇能用现金从南洋购买粮食和武器;一场突如其来的旱灾让牧场减产,他立刻从储备金里拨出十万两,打井抗旱,硬是保住了当年的收成。

“这一百二十七万两,只是个开始。”天宇站在新建的钟楼顶端,俯瞰着欣欣向荣的靖海港。港口里,新造的战船正在试航,烟囱里冒出滚滚浓烟;牧场中,雪白的羊群像云朵般铺满草原;铁矿的高炉昼夜不息,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财富如同一股活水,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产业。从羊毛贸易到造船、矿业,从农业到手工业,一个相互支撑的产业集群正在成型。而这一切,都将成为天宇在澳洲扎根、向更远海域扩张的坚实根基。

夕阳西下,钟楼敲响了暮钟,回荡在靖海港的每一个角落。钟声里,有羊毛的清香,有钢铁的厚重,更有一个帝国正在崛起的雄心。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