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盈利暴涨,支撑产业(1/2)
靖海港的金库前,五名护卫正将一箱箱银锭搬入地窖。阳光透过铁栅栏,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照亮了银锭上“靖海”二字的烙印。账房先生拿着算盘,噼啪声中报出惊人的数字:“这个季度,羊毛贸易纯利共计一百二十七万两白银,是上季度的三倍还多!”
天宇站在金库门口,听着银锭碰撞的清脆声响,指尖划过最近的产业规划图。图上用红笔圈出的“牧场扩建”“船坞升级”“铁矿勘探”等字样,正等待着这笔巨额财富的注入。垄断带来的盈利暴涨,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撬动整个澳洲产业布局的支点。
一、财富的源泉:垄断下的利润密码
“聚丰行的特级羊毛在波斯卖到了每斤一两二,是成本的五倍;二级羊毛在东南亚的批发价虽低,但走量惊人,每月出货两百吨,纯利也有二十万两。”账房先生摊开明细单,上面的数字密密麻麻,却都指向同一个趋势——利润的雪球越滚越大。
垄断带来的定价权是盈利的核心。如今聚丰行掌控着澳洲西部82%的羊毛产量,下游客户根本没有议价空间。波斯王室想采购银狐羊毛,必须接受“先付款后发货”的条款;东南亚的纺织作坊为了拿到稳定货源,甚至愿意预付半年货款。这种“卖方市场”的格局,让每斤羊毛的利润比竞争时代提高了三成。
规模效应进一步压缩了成本。牧场扩建后,单只绵羊的饲养成本从每月三百文降到二百四十文;自动剪毛机的普及,让剪毛效率提升五倍,人工成本下降七成;连包装用的麻布,都因为采购量激增,从每匹三钱压到二钱二。一降一升之间,利润空间被彻底打开。
“最赚钱的是精加工业务。”负责毛纺厂的李掌柜递来账本,“用特级羊毛纺成的60支毛线,在欧洲能卖到每斤五两,是原毛的十倍;织成的羊毛毯更贵,一张能换一艘小货船。”上个月,一批运往法国的羊毛毯,光关税就缴了五万两,可见利润之丰厚。
天宇看着账本上的数字,突然笑了:“以前总说‘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看来,羊身上能出的可不止羊毛。”他指的是羊毛加工产生的副产品——羊毛脂能做肥皂,碎毛能填充枕头,甚至羊粪都成了抢手货,被附近的农场以每车五十文的价格买去当肥料。
二、反哺牧场:从“量”到“质”的飞跃
“先拿三十万两出来,扩建月牙河谷和灰熊河牧场。”天宇在规划图上圈出两块区域,“月牙河谷加建五十间种羊舍,引进波斯的纯种细毛羊,改良本地品种;灰熊河牧场挖三条引水渠,把草场面积再扩一倍。”
扩建工程在半月内就破土动工。工匠们用钢筋和石材加固羊舍,屋顶铺上镀锌铁皮,既能防风雨,又能反射阳光,夏季栏舍内的温度比传统羊舍低五度。“这样种羊的产毛量能提高一成,而且毛纤维更细腻。”畜牧主管老刘抚摸着新引进的波斯公羊,它的羊毛长及膝盖,像绸缎般顺滑。
更重要的是技术升级。天宇从欧洲请来三名畜牧专家,带来了“人工授精”技术。“以前一头公羊最多配二十头母羊,现在用人工授精,一头能配两百头,优质基因能快速扩散。”专家演示着特制的输精器,“明年出生的羊羔,细毛率能从现在的60%提到80%。”
饲料基地也同步扩建。三百名农工在红砂岩牧场开垦出两千亩荒地,种上从美洲引进的高产苜蓿。“这种苜蓿一年能割四茬,亩产比本地牧草高两倍,蛋白质含量达18%。”老农周蹲在田里,看着绿油油的幼苗,“羊吃了这种草,毛色亮得能照见人影。”
三个月后,扩建后的牧场首次剪毛,特级羊毛的产量就比之前翻了一倍。当第一批改良羊羔出生时,连最保守的牧民都惊叹:“这羊毛又细又密,简直像天上的云!”
三、造船业:驶向深海的资本
“船坞扩建要加快,这笔五十万两的拨款,优先保证‘靖海级’战船的建造。”天宇站在船坞的龙骨前,这根长达三十丈的柚木龙骨,将支撑起澳洲最大的战船。
羊毛贸易的繁荣,让造船业成了急需补强的短板。以前靖海港的船坞只能修修补补,大型商船和战船都要靠进口,不仅成本高,还受制于人。如今有了资金,天宇的第一步就是扩建船坞——增建三座干船坞,引进蒸汽动力的龙门吊,能同时建造五艘千吨级的货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