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资治通鉴白话版 > 唐纪三十(公元726-733年)

唐纪三十(公元726-733年)(2/2)

目录

冬季十月

戊午朔日,发生日食,太阳没有被完全遮住,形状如同弯钩。

宇文融获罪后,国家财政出现不足,玄宗又想起他,对裴光庭等人说:“你们都曾说宇文融的坏话,我已经罢黜了他,如今国家用度不足,该怎么办!你们在哪里辅佐我呢?”裴光庭等人恐惧不安,无法回答。恰逢有人匿名上奏告发宇文融贪污受贿之事,宇文融又被贬为平乐县尉。到岭南一年多后,司农少卿蒋岑上奏说宇文融在汴州贪污挪用官府钱财数以万计,朝廷下令彻底追查此事,宇文融因罪被流放到岩州,在途中去世。

十一月

辛卯日,玄宗前往桥陵、定陵、献陵、昭陵、乾陵祭拜;戊申日,返回宫中;大赦天下,百姓今年的地税全部减免一半。

十二月

辛酉日,玄宗前往新丰温泉;壬申日,返回宫中。

开元十八年(庚午,公元730年)

春季正月

辛卯日,任命裴光庭为侍中。

二月

癸酉日,朝廷首次下令百官在春季每十天休息一天,可选择风景名胜之地游乐。从宰相到员外郎,共设十二桌宴席,每人赏赐五千缗钱;玄宗有时还登上花萼楼,邀请宴后返程的官员留下饮酒,轮番让他们起舞,直到尽欢才散去。

三月

丁酉日,朝廷恢复给京官发放职田。

夏季四月

丁卯日,修筑西京长安的外城,九十天完工。

乙丑日,任命裴光庭兼任吏部尚书。在此之前,吏部拟定官员任职,只看其人是否有能力,有时会破格提拔,有时有人长期滞留低位,甚至有入仕二十多年仍未得到俸禄的;此外,州县官员的任免也没有等级规范,有人从大州调到小州,有人起初任职近处后来调到偏远地区,都没有固定制度。裴光庭首次上奏采用“循资格”制度:官员根据离职后经过的考核次数集合候选,官位高的考核次数少,官位低的考核次数多,不论能力大小,考核期满就拟定任职,按年限逐级晋升,不得逾越;除非因罪被贬,否则只升不降。那些平庸愚钝、长期滞留的官员都很高兴,称这一制度为“圣书”,而才能出众的士人无不怨恨叹息。宋璟上书争辩但未被采纳。裴光庭又下令,九品以下的流外官员任职也需经过门下省审核。

五月

吐蕃派遣使者到边境递信求和。

起初,契丹王李邵固派遣可突干入朝进贡,同平章事李元纮对他不加礼遇。左丞相张说对人说:“奚族、契丹一定会反叛。可突干狡猾凶狠,专擅契丹国政已久,人心都归附他。如今得罪了他,他必定不会再前来朝贡了。”己酉日,可突干杀死李邵固,率领契丹国人胁迫奚族民众一起反叛,投降突厥;奚王李鲁苏及其妻子韦氏、李邵固的妻子陈氏都逃来唐朝。朝廷下令幽州长史赵含章讨伐可突干,又命中书舍人裴宽、给事中薛侃等人分别在关内、河东、河南、河北各道招募勇士。六月丙子日,任命单于大都护、忠王李浚兼任河北道行军元帅,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伷先为副元帅,率领十八个总管的军队讨伐奚族、契丹。玄宗让李浚在光顺门与百官见面。张说退朝后,对学士孙逖、韦述说:“我曾见过太宗的画像,忠王长得非常像他,这是国家的福气啊。”可突干入侵平卢,先锋使张掖人乌承玼在捺禄山击败了他。

壬午日,洛水泛滥,淹没东都洛阳一千多户人家。

秋季九月

丁巳日,任命忠王李浚兼任河东道元帅,但最终并未出行。

吐蕃军队多次战败后感到畏惧,于是请求和亲。忠王的属官皇甫惟明趁上奏事务的机会,从容劝说玄宗和亲的好处。玄宗说:“吐蕃赞普曾给我写信,言辞傲慢无礼,我怎么能原谅他!”皇甫惟明回答:“开元初年,赞普还年幼,怎么可能写这样的信!大概是边将伪造的,想借此激怒陛下。边境一旦发生战事,将领官吏就能趁机盗窃、隐匿官府财物,虚报战功来获取勋爵。这都是奸臣的利益,并非国家之福。战争连年不断,每天耗费千金,河西、陇右地区因此穷困破败。陛下如果派遣一位使者去探望金城公主,趁机与赞普当面结盟,让他叩首称臣,永久平息边境祸患,难道不是安抚夷狄的良策吗!”玄宗很高兴,命令皇甫惟明与内侍张元方出使吐蕃。赞普大喜,把贞观以来收到的唐朝敕书全部拿出来给皇甫惟明看。冬季十月,赞普派遣大臣论名悉猎跟随皇甫惟明入朝进贡,上表说:“外甥世代娶唐朝公主为妻,情义如同一家。此前因张玄表等人率先兴兵侵扰,才导致两国关系恶化。外甥深知尊卑之道,怎敢失礼!只是因为边将挑拨离间,才得罪了舅舅;多次派遣使者入朝,都被边将阻拦。如今承蒙陛下派遣使臣远道而来探望公主,外甥不胜欣喜感激。如果能恢复旧日友好关系,我死而无憾!”从此吐蕃再次归附唐朝。

庚寅日,玄宗前往凤泉汤;癸卯日,返回京城长安。

甲寅日,护密王罗真檀入朝,被留下担任侍卫。

十一月

丁卯日,玄宗前往骊山温泉;丁丑日,返回宫中。

这一年,全国上报的死刑犯只有二十四人。

突骑施派遣使者入朝进贡,玄宗在丹凤楼设宴款待,突厥使者也参加了宴会。两位使者争夺座位的先后,突厥使者说:“突骑施是小国,原本是突厥的臣子,不能位居我之上。”突骑施使者说:“今天的宴会是为我举办的,我不能位居他之下。”玄宗于是下令设置东、西两个帐篷,突厥使者在东,突骑施使者在西。

开府仪同三司、内外闲厩监牧都使霍国公王毛仲依仗玄宗的宠爱,日益骄横放纵,玄宗一直宽容他。王毛仲与左领军大将军葛福顺、左监门将军唐地文、左武卫将军李守德、右威卫将军王景耀、高广济关系亲密,葛福顺等人倚仗他的权势,多次做违法之事。王毛仲请求担任兵部尚书未获批准,不满之情显露在言语神色上,玄宗因此感到不悦。

当时,玄宗十分宠信宦官,宦官往往能担任三品将军,府门前设置棨戟(古代官员出行的仪仗);宦官奉命出使经过各州时,官吏们争相奉承,所收贿赂不少于一千缗;因此京城的宅第、城郊的田园,一半以上都归宦官所有。杨思勖、高力士尤其显贵受宠,杨思勖多次领兵征讨,高力士常在宫中侍卫。而王毛仲看待那些显贵的宦官如同无物,即使是职位低微的宦官,稍有不合他心意,就像对待仆人一样辱骂。高力士等人都嫉妒他的宠爱,但不敢言说。

恰逢王毛仲的妻子生孩子,第三天,玄宗命令高力士送去丰厚的酒食、金银绸缎,并且授予他的儿子五品官衔。高力士返回后,玄宗问:“王毛仲高兴吗?”高力士回答:“王毛仲抱着襁褓中的儿子对我说:‘这个孩子难道不能做三品官吗!’”玄宗大怒说:“当初诛杀韦氏时,这个奸贼就心怀二意,我当时不想说他;如今竟敢因为一个婴儿怨恨我!”高力士趁机说:“北门禁军的将领们,官职都太显赫了,他们相互勾结一心,如果不及早除掉他们,必定会酿成大患!”玄宗担心他的党羽受惊而发动叛乱。

开元十九年(辛未,公元731年)

春季正月

壬戌日,朝廷下诏,只列举王毛仲不忠、心怀怨恨的罪状,将他贬为瀼州别驾;葛福顺、唐地文、李守德、王景耀、高广济都被贬为偏远各州的别驾;王毛仲的四个儿子都被贬为偏远各州的参军,受牵连获罪的有数十人。王毛仲走到永州时,玄宗派人追上赐他自尽。

从此宦官的势力更加兴盛。高力士尤其受到玄宗的宠信,玄宗曾说:“高力士在宫中值班,我才能睡得安稳。”因此高力士大多留在宫中,很少到宫外的宅第居住。各地上报的奏表,都要先呈给高力士,然后再上奏给玄宗;小事高力士就可以直接决断,权势超过朝廷内外的官员。金吾大将军程伯献、少府监冯绍正与高力士结拜为兄弟;高力士的母亲麦氏去世时,程伯献等人披散头发接受吊唁,捶胸顿足地哭泣,比哀悼自己的亲人还要悲痛。高力士娶瀛州人吕玄晤的女儿为妻,吕玄晤被提拔为少卿,子弟们都担任了王府属官。吕氏去世时,朝廷内外的官员争相前往祭奠,从吕家宅第到墓地,车马络绎不绝。但高力士做事小心谨慎、恭敬谦逊,所以玄宗始终信任他。

辛未日,派遣鸿胪卿崔琳出使吐蕃。崔琳是崔神庆的儿子。吐蕃使者称金城公主请求赐予《毛诗》《春秋》《礼记》。正字于休烈上疏说:“东平王刘宇是汉朝的至亲,请求赐予《史记》《诸子》,汉朝尚且没有同意。何况吐蕃是国家的仇敌,如今把书籍借给他们,让他们了解用兵的谋略,会让他们更加狡诈,这对唐朝不利。”此事交给中书门下商议。裴光庭等人上奏:“吐蕃愚昧顽固,长期反叛后刚刚归附,趁着他们主动请求,赐予《诗》《书》,或许能让他们逐渐受到教化,使文明传播到边远地区。于休烈只知道书籍中有谋略狡诈的内容,却不知道忠诚、诚信、礼义都是从书籍中产生的。”玄宗说:“说得好!”于是将书籍赐予吐蕃。于休烈是于志宁的玄孙。

丙子日,玄宗在兴庆宫旁边亲自耕种,耕种面积达三百步。

三月

突厥左贤王阙特勒去世,玄宗派人送去书信吊唁。

丙申日,朝廷首次下令东京、西京及各州分别建立太公庙,以张良配享祭祀,挑选古代名将,配齐“十哲”之位;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个戊日举行祭祀,礼仪与祭祀孔子相同。

臣司马光说:规划治理天下称作“文”,平定叛乱称作“武”。自古以来,不兼具这两种才能而被称为圣人的,从未有过。因此黄帝、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伊尹、周公,没有不具备征伐之功的;孔子虽然没有担任过官职,但也曾率军击退莱夷、费人,说:“我作战就能取胜”,难道孔子只擅长文而太公只擅长武吗?孔子被学者祭祀,是因为礼仪中有先圣先师的祭祀制度。自有人类以来,没有像孔子那样的人,太公怎么能与他相提并论呢!古代有战事时,就命令大司徒在学校中教士兵使用兵车铠甲、锻炼体力、练习射箭驾车,战争结束后献上俘虏和战利品,这些都在学校中进行。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让士兵先懂得礼义,再崇尚勇力。君子有勇无义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会为盗;如果只训练勇力而不让他们懂得礼义,他们什么事做不出来!自从孙武、吴起以来,将领们都以勇力相胜、以狡诈为高,这怎么能列入圣贤之门而称之为“武”呢!竟然还错误地将他们列入“十哲”之列,作为后世学者的老师;如果太公在天有灵,必定会羞于与他们一同受祭!

五月

壬戌日,朝廷首次建立五岳真君祠。

秋季九月

辛未日,吐蕃派遣宰相论尚它硉入朝觐见,请求在赤岭设立互市;玄宗同意了。

冬季十月

丙申日,玄宗前往东都洛阳。

有人告发巂州都督解县人张审素贪污受贿,朝廷下令派遣监察御史杨汪前去核查。总管董元礼率领七百士兵包围杨汪,杀死告发者,对杨汪说:“好好上奏为张审素辩解,你就能活下来,否则就死。”恰逢救兵赶到,击杀了董元礼。杨汪上奏说张审素谋反,十二月癸未日,张审素被判斩首,家产被查抄没收。

疏浚宫苑中的洛水,六十天后完工。

开元二十年(壬申,公元732年)

春季正月

乙卯日,任命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祎为河东、河北行军副大总管,率军进攻奚族、契丹;壬申日,任命户部侍郎裴耀卿为副总管。二月癸酉朔日,发生日食。

玄宗思念右骁卫将军安金藏的忠诚刚烈,三月,赐予他代国公爵位,还在东、西岳立碑,铭刻他的功绩。安金藏最终得以善终。

信安王李祎率领裴耀卿及幽州节度使赵含章分路进攻奚族、契丹,赵含章与敌军遭遇,敌军望风而逃。平卢先锋将乌承玼对赵含章说:“奚族、契丹是强悍的敌人,前些天逃走,不是畏惧我们,而是引诱我们,应当按兵不动观察他们的动向。”赵含章不听,在白山与敌军交战,果然大败。乌承玼领兵从右侧出击,进攻敌军,击败了他们。己巳日,李祎等人大败奚族、契丹,俘虏和斩杀了大量敌军,可突干率领部下远逃,残余党羽潜逃到山谷中。奚族首领李诗琐高率领五千多帐前来投降。李祎领兵返回。朝廷赐予李诗琐高归义王爵位,任命他为归义州都督,将他的部落迁徙到幽州境内安置。

夏季四月

乙亥日,玄宗在上阳宫东洲设宴款待百官,喝醉的官员被赐予被褥,用轿子送回家,路上络绎不绝。

六月

丁丑日,加封信安王李祎为开府仪同三司。玄宗命令裴耀卿携带二十万匹绢,分别赏赐给立功的奚族官员。裴耀卿对随从说:“戎狄贪婪,如今携带贵重财物深入他们的境内,不能不防备。”于是提前出发,分路同时前进,一天之内就赏赐完毕。突厥、室韦果然派兵在险要路段拦截,想抢夺财物,但等他们赶到时,裴耀卿已经返回。

赵含章因贪污巨额钱财获罪,在朝堂上被杖打,流放到瀼州,途中去世。

秋季七月

萧嵩上奏:“自从祭祀后土以来,多次获得丰收,应当趁返回京城的机会举行祭祀酬谢神灵。”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朝廷下令让裴光庭、萧嵩分别统领左、右厢的军队。

八月辛未朔日,发生日食。

起初,玄宗命令张说与各位学士修订五礼。张说去世后,萧嵩继续这项工作。起居舍人王仲丘请求依照《明庆礼》,将祈谷、大雩(求雨祭祀)、明堂祭祀的对象都定为昊天上帝;萧嵩又请求依照上元年间的敕令,父亲在世时,儿子为母亲服齐衰三年丧。玄宗都采纳了这些建议。规定以高祖配享圜丘、方丘祭祀,太宗配享雩祀及神州地只祭祀,睿宗配享明堂祭祀。九月乙巳日,新礼修订完成,呈献给玄宗,命名为《开元礼》。

开元二十一年(癸酉,公元733年)

春季正月

乙巳日,将肃明皇后的神位迁入太庙合祭,拆除仪坤庙。

丁巳日,玄宗前往骊山温泉。

玄宗派遣大门艺前往幽州调兵,讨伐勃海王大武艺;庚申日,任命太仆员外卿金思兰出使新罗,让新罗出兵进攻勃海国的南部边境。恰逢大雪深达一丈多,山路狭窄险峻,士兵冻死过半,最终无功而返。大武艺对大门艺的怨恨始终未消,秘密派遣刺客在洛阳天津桥南刺杀大门艺,大门艺未死;玄宗下令河南府搜捕刺客同党,全部处死。

二月

丁酉日,金城公主请求在赤岭立碑,划分唐朝与吐蕃的边界;玄宗批准了。

三月

乙巳日,侍中裴光庭去世。太常博士孙琬议论说:“裴光庭推行‘循资格’制度,违背了奖励贤能的原则,请赐予谥号‘克’。”裴光庭的儿子裴稹上书争辩,玄宗最终赐予谥号“忠献”。

玄宗询问萧嵩谁能接替裴光庭的职位。萧嵩与右散骑常侍王丘关系友好,准备举荐他;王丘得知后,坚决推辞,推荐右丞韩休。萧嵩向玄宗举荐韩休。甲寅日,任命韩休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

韩休为人正直刚劲,不贪图名利;担任宰相后,非常符合当时人们的期望。起初,萧嵩认为韩休性情温和,容易控制,所以引荐他。等到共事之后,韩休坚守正道、不迎合他人,萧嵩逐渐厌恶他。宋璟感叹说:“没想到韩休竟然能这样!”玄宗有时在宫中宴乐或到后苑打猎,稍有过失,就对身边的人说:“韩休知道吗?”话音刚落,韩休的劝谏奏疏就已经送到。玄宗曾对着镜子默默不乐,身边的人说:“韩休担任宰相后,陛下比以前瘦了很多,为什么不罢免他呢!”玄宗感叹说:“我虽然容貌消瘦,但天下一定能富足。萧嵩上奏事务总是顺从我的心意,他退下后,我却睡不安稳。韩休常常据理力争,他退下后,我才能安心入睡。我任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

宫中有个名叫黄的侏儒供奉官,性情机敏狡黠。玄宗常常让他趴在地上当“肉凳子”踩在上面行走,宠爱并赏赐他很多财物。一天,黄很晚才入宫,玄宗感到奇怪。他回答说:“我刚才入宫时,在路上遇到捕盗官,他和我争路,我把他掀下马,所以来晚了。”说完就走下台阶磕头请罪。玄宗说:“只要外面没有奏章弹劾你,你就不用担心。”过了一会儿,京兆尹上奏了这件事。玄宗立即呵斥黄退下,交给有关部门杖打致死。

闰三月

癸酉日,幽州道副总管郭英杰与契丹在都山交战,战败身亡。当时,节度使薛楚玉派遣郭英杰率领一万精锐骑兵和归降的奚族军队进攻契丹,驻扎在榆关之外。可突干率领突厥军队前来会合交战,奚族军队持观望态度,四散逃跑并据守险要之地;唐军处境不利,郭英杰战死。剩下的六千多名士兵仍然奋力作战,敌军把郭英杰的头颅拿给他们看,士兵们最终还是不投降,全部被敌军杀死。薛楚玉是薛讷的弟弟。

夏季六月

癸亥日,朝廷下诏:“从今以后,选拔官员如果有才能和品行,委托吏部随时提拔任用;九品以下流外官员的任用,不再经过门下省审核。”虽然有了这个诏令,但有关部门因为“循资格”制度对自己方便,仍然继续推行。当时,从三师以下的官员有一万七千六百八十六人,从佐史以上的吏员有五万七千四百一十六人,而入仕的途径非常多,难以全部记载。

秋季七月

乙丑朔日,发生日食。

九月

壬午日,玄宗立皇子李沔为信王,李泚为义王,李漼为陈王,李澄为丰王,李潓为恒王,李漼为梁王,李滔为汴王。关中地区长期降雨,粮食价格上涨,玄宗准备前往东都洛阳,召见京兆尹裴耀卿商议此事。裴耀卿回答说:“关中是帝王基业兴起之地,应当千秋万代不变;只是因为这里土地狭小、粮食稀少,所以陛下时常前往东都,以缓解粮食供应压力。我听说贞观、永徽年间,官员俸禄不多,每年从关东漕运一二十万石粮食,就足以供给所需,陛下也能安居关中。如今国家开支逐渐增多,漕运粮食数量是以前的几倍,仍然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导致陛下多次冒着寒暑前往东都,体恤关中百姓。如今如果让司农寺征收的租米全部运到东都,再从东都转漕到关中,逐渐充实关中的粮食储备,假如关中有几年的粮食储备,就不用担心水旱灾害了。而且吴地百姓不熟悉黄河漕运,粮食在运输途中停留时间过长,容易产生隐匿盗窃的情况。我请求在河口设置粮仓,让吴地的船只到达后就卸下粮食返回,官府自行雇佣船只将粮食分别运入黄河、洛水。再在三门山的东西两侧各设置一座粮仓,粮食运到后先储存起来,遇到水险就停止运输,水势平缓再继续运送,或者开辟山路,用车辆运输,这样就不会再有滞留,还能节省数百万缗的费用。黄河、渭水岸边,都有汉朝、隋朝遗留的粮仓,修复它们并不困难。”玄宗非常认可他的建议。

冬季十月

庚戌日,玄宗前往骊山温泉;己未日,返回宫中。

戊子日,左丞相宋璟退休,返回东都洛阳。

韩休多次在玄宗面前与萧嵩争论,当面指出萧嵩的短处,玄宗对此很不高兴。萧嵩趁机请求退休,玄宗说:“我还没有厌倦你,你为什么急于离开呢!”萧嵩回答说:“我承蒙陛下厚恩,担任宰相,富贵已经到了极点,趁着陛下还没有厌倦我,我才能从容退隐;如果陛下已经厌倦我,我连性命都难以保全,怎么能顺遂心愿退隐呢!”说完流下眼泪。玄宗被他打动,说:“你先回去,我慢慢考虑。”丁巳日,萧嵩被罢免宰相,改任左丞相;韩休被罢免宰相,改任工部尚书。任命京兆尹裴耀卿为黄门侍郎,前中书侍郎张九龄当时正在为母亲守丧,被起用为中书侍郎,两人都担任同平章事。

这一年,朝廷将全国划分为京畿、都畿、关内、河南、河东、河北、陇右、山南东道、山南西道、剑南、淮南、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岭南共十五道,每道设置采访使,按照六条规定检察地方官员的非法行为;京畿和都畿两道由御史中丞兼任采访使,其余各道都选择贤能的刺史兼任。除非官员有升迁或罢免,否则采访使的职位不会更换。只有变革旧的规章制度,才需要上报朝廷批准;其余事务都允许采访使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处理,先施行后上报。

太府卿杨崇礼,是杨政道的儿子,在太府寺任职二十多年,前后担任太府卿的人都比不上他。当时天下太平已久,财物堆积如山,经过杨崇礼处理的财物,没有不精美完备的;他每年通过核查账目、纠正弊端,为朝廷节省数百万缗钱财。这一年,杨崇礼以户部尚书的身份退休,已经九十多岁了。玄宗问宰相:“杨崇礼的儿子们,谁能继承他的职务?”宰相回答说:“杨崇礼有三个儿子,杨慎馀、杨慎矜、杨慎名,都廉洁勤勉、有才能,其中杨慎矜最为优秀。”玄宗于是提拔杨慎矜从汝阳县令升任监察御史,负责太府寺的收支事务;杨慎名代理监察御史,负责含嘉仓的粮食发放,两人都很称职,玄宗非常高兴。杨慎矜上奏,请求各州缴纳的布帛如果有污渍、破损的,都让本州征收折价款,转而购买轻便的货物,从此朝廷的征调开始变得频繁起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