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 > 第521章 第一个模块:能源核心舱

第521章 第一个模块:能源核心舱(1/2)

目录

“先锋号”E2船坞的金属地面上,用星晶粉末绘制的简易仪式图案泛着淡紫色微光——图案中央是“奇美拉”级的舰徽,周围环绕着“希望”“坚韧”“突破”三个古老的人类文字,这是团队为能源核心舱开工仪式特意准备的象征,既致敬人类文明的传承,也寄托着对“奇美拉”计划的期许。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船坞穹顶的破损缝隙,恰好落在仪式图案中央。团队成员们身着整洁的战术服,自发站成半圆形,雷诺手中捧着一块从“老兵”号拆下来的旧装甲碎片——这块碎片上还留着追猎者粒子炮的灼痕,是他们数次死里逃生的见证;凯和星璃并肩站在左侧,手中共同托着新型聚变核心的1:10模型,模型表面的灵能纹路在阳光下闪烁,像一颗跳动的“新心脏”;老周、莉娜、小林及其他技术骨干站在右侧,手中握着不同的建造工具,从焊接枪到校准仪,每一件工具都象征着即将投入的战斗。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能源核心舱的开工仪式,这不仅是‘奇美拉’级第一个模块的启动,更是我们从‘图纸构想’迈向‘实体建造’的历史性一步。”雷诺的声音在空旷的船坞中回荡,他举起手中的旧装甲碎片,“这块碎片来自‘老兵’号,它陪伴我们躲过了无数次追猎者的追杀,也见证了我们从被动求生到主动反抗的转变。现在,我们要将这份‘坚韧’融入能源核心舱的每一个零件,让‘奇美拉’拥有比‘老兵’更强大的‘心脏’,更坚定的‘信念’。”

话音落下,凯和星璃缓步走到船坞中央的建造基座旁。基座是用10块星晶合金板拼接而成的,表面经过精密打磨,平整度误差不超过0.1毫米,这是未来能源核心舱的“承重基础”。星璃将手轻轻放在基座上,灵能缓缓注入,基座表面的细小纹路被逐一激活,泛着柔和的光芒;凯则将聚变核心模型放在基座中央,模型与基座的定位孔精准对接,发出一声轻微的“咔嗒”声,像是两个时代的“对话”。

“能源核心舱,开工!”

随着雷诺一声令下,老周率先启动了安装机械臂。机械臂的合金爪精准抓起一块厚度5厘米的星晶合金板,缓缓放置在基座边缘的定位槽中。莉娜手持激光测距仪,实时报出数据:“合金板与基座水平偏差0.05毫米,垂直偏差0.03毫米,符合安装标准!”小林则在一旁的记录表上,郑重写下“能源核心舱开工,时间:星历3025年7月15日,初始零件:星晶合金板(编号xc-001),安装精度:优”,每一个字都写得格外认真,仿佛在记录一段即将载入史册的历史。

能源核心舱的建造初期,重点集中在“框架搭建”与“基础防护”两大环节,每一步都需要极致的精准与耐心:

一、框架搭建:毫米级精度的“骨架”构建

能源核心舱的框架采用“星晶合金桁架+复合支撑梁”结构,需要在3天内完成24根主桁架与48根支撑梁的安装,每一根构件的位置、角度、连接强度都直接影响后续核心设备的安装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桁架安装:主桁架采用“灵能辅助定位”技术,星璃通过灵能实时感知桁架的空间位置,将数据传输给凯,凯再通过计算机微调机械臂的安装参数。第一根主桁架安装时,机械臂先将桁架初步固定,星璃的灵能像“无形的水平仪”,感知到桁架存在0.2毫米的倾斜,立刻反馈:“左侧高度偏高0.2毫米,需向下微调机械臂参数。”凯迅速在控制台上输入指令,机械臂精准调整,最终将桁架的垂直度误差控制在0.05毫米以内,远超设计标准的0.1毫米。

?节点连接:桁架与支撑梁的连接采用“灵能焊接+机械螺栓”双重固定。老周带领焊接小组,用特制的灵能焊接枪在节点处形成“星晶熔池”,将两种构件的金属分子重新融合,形成无缝连接;焊接完成后,再用星晶-钛合金复合螺栓进行二次加固,每个螺栓的拧紧力矩都严格控制在500牛?米,确保既不会因力矩不足导致松动,也不会因力矩过大造成金属疲劳。

“框架是能源核心舱的‘骨架’,骨架的精度直接决定了后续聚变核心、缓冲舱等设备的安装精度。”老周一边检查刚完成的焊接节点,一边向身边的年轻技术人员讲解,“之前‘老兵’号的框架误差有2毫米,导致后期能源核心与管道对接时出现严重偏差,我们花了整整一周才勉强修正。这次‘奇美拉’的框架,我们必须做到‘零误差’,为后续建造打下完美基础。”

二、基础防护:多层屏障的“安全堡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