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95,打造全球第一村 > 第380章 曾诚"深海蓝谷"研究院在宁县正式启动

第380章 曾诚"深海蓝谷"研究院在宁县正式启动(1/2)

目录

宁县府会议室,气氛庄重而略显凝重。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着省市两级的相关领导、曾诚院士及其助手团队,以及代青兰为首的宁市领导班子核心成员。

林夜作为特邀企业代表,坐在代青兰身侧稍后的位置,神情专注而平静。

这次会议,明面上是讨论“深海蓝谷”计划的最终归属。

一把手大领导在,这是需要走的一个程序。

几位省领导自然不知道,曾诚早已决定了宁县。

百亿投入,对于谁来说,都是令人热血沸腾的大项目。

对于一些领导来说,私心自然也是多多少少有的,都想着争取一下,把项目落在他们觉得合适的地方。

会议由代青兰主持。

她首先对曾诚院士和省里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由规划局负责人详细汇报了宁市为承接深海材料研究院所做的总体规划、土地预留、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以及人才引进的初步方案。

汇报完毕,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一位来自省发改委的官员推了推眼镜,率先开口,语气带着惯有的审慎:

“规划很宏大,想法也很好……但是,曾院士,代书记,我必须指出,宁市目前的整体基础,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和高端人才储备,相比省城和几个老牌工业市,还是相对薄弱的。

深海材料研究院是国家级重点战略项目,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极高,后续的持续发展保障……我们是否需要再慎重评估一下?”

他的话,代表了在场一部分人的疑虑。

空气仿佛凝滞了一下。

代青兰面色不变,正准备回应,曾诚却微微抬手,示意她稍安勿躁。

他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叠放在桌上,目光沉稳地扫过众人,声音平和却自带分量:

“刚才来的路上,代书记陪我看了宁市的几个工业园和建设中的新城。说实话,很震撼。”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我理解各位的顾虑。人才,确实是科研的核心。但我想说的是,人才聚集,事在人为,更需要的是土壤和环境。我看重的,恰恰是宁市展现出的这种‘土壤’和‘环境’。”

“首先,是决心和效率。”曾诚院士声音提高了一些,

“从林夜同志的投资,到代书记带领下的整体规划,我看到的是一个地方破釜沉舟、全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决心。这种决心,带来的是高效!这比现有的基础更重要。

基础可以建设,但决心和魄力,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的!”

“其次,是产业生态。”他看向林夜,微微点头,

“林总打造的丛生系产业集群,尤其是在高端精密制造和新材料应用领域的布局,与我的研究院未来所需的设备研发、中试转化、产业协同,契合度非常高。

在省城,我可能能找到更多教授,但在这里,我能找到更多能把图纸变成现实、把实验室成果推向市场的工程师和产业工人,这对材料学科尤为重要!”

“最后,”曾诚院士语气斩钉截铁,

“是宁市的区位和潜力。

这里如同一张白纸,可以绘制最符合科研需求的蓝图。

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和固有的利益格局,更有利于心无旁骛地搞科研、出成果。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把研究院的牌子立起来,把一流的条件和愿景摆出来,人才,自然会汇聚而来!”

他一口气说完,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那位提出质疑的省发改委官员,也陷入了沉思。

曾诚院士的发言,没有空话套话,句句切中要害,从科研转化的实际需求出发,彻底扭转了会议的基调。

省里的一位主要领导率先打破沉默,笑道:

“曾院士高瞻远瞩,分析得透彻!看来,是我们有些思维定式了。既然院士本人都对宁市这么有信心,我们省里一定全力支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啪!”代青兰适时地轻轻一拍桌面,

“感谢曾院士的信任,感谢省领导的支持!宁市上下,必定不负重托,举全市之力,保障深海材料研究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她目光锐利地看向台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