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话 :木德承天(2/2)
那邪气所过之处,连空气都仿佛失去了活力,变得灰败。
宁瑜不闪不避,只是抬起右手,掌心向上,一枚温润洁白的玉环凭空浮现,滴溜溜旋转,散发出柔和而纯粹的清光。那清光如同初春的阳光,温暖而充满生机。
“枯荣有时,生死有度。强求不得,强逆不祥。”
清光照耀之下,那凶戾的青黑邪气如同冰雪遇阳,迅速消融瓦解,未能靠近宁瑜三尺之内。
百里桓见状,瞳孔骤缩,心知遇到了真正的高人。他还欲再催妖桩,但那妖桩被宁瑜的清光一照,其内的凶戾意识仿佛遇到了天敌,竟瑟缩了一下,反噬之力也为之一缓。
宁瑜不再理会百里桓,目光落在那“万噬妖桩”之上。他神识探入,瞬间明了此物根脚。这并非天然生成,而是以某种极其残忍的邪法,将一株即将通灵、拥有极强吞噬特性的上古妖木“噬灵鬼藤”的母株核心,混合了无数枉死木灵的怨念,炼制而成。它能强行掠夺周遭一切木属生机,供持有者修炼,但持有者心性若不足以驾驭,或掠夺过甚,必遭反噬,最终成为这妖桩的养料。
“木德承天,贵在生养,而非掠夺。”宁瑜轻叹一声,指尖逼出一滴晶莹剔透、蕴含着庞大生机的本命精血,混合着自身精纯的灵力,凌空画出一道繁复玄奥的青色符箓。
那符箓一成,便散发出浓郁至极的先天乙木精气,其气息中正平和,充满滋养万物、调和阴阳的意蕴。
“青帝抚生,万木回春。散!”
宁瑜屈指一弹,那道青色符箓化作一道流光,没入“万噬妖桩”之中。
妖桩剧烈震颤起来,其上的青黑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那凶戾的吞噬意识在精纯的乙木精气和宁瑜强大的神识净化下,发出无声的哀嚎,逐渐消散。而那些被它强行吞噬、囚禁的无数木灵怨念,也在乙木精气的抚慰下,得以净化、超脱。
妖桩的颜色由青黑转为深褐,再转为一种沉静的暗金色,表面的木纹变得流畅而自然,不再搏动,反而散发出一股温和、醇厚的木灵之气,仿佛一段经历了无尽岁月、沉淀了所有狂暴、回归本真的神木。
与此同时,整个青霖郡的地脉,仿佛卸下了一道沉重的枷锁。那被强行扭曲、掠夺的木气,开始自然而然地回归其应有的流转轨迹。
下阙:青霖复润
精舍之外,夜空之下,青霖郡正在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
那些过度繁茂、近乎妖异的植被,其疯长的势头戛然而止,过于肥厚的叶片开始收敛光华,恢复了正常的青翠。而那些枯槁焦黄、生机断绝的土地,干裂的缝隙中,竟隐隐有了一丝湿意,仿佛久旱逢甘霖,虽然尚未立刻焕发生机,但那令人绝望的死寂之气已然开始消散。
郡城中,尚未入睡的人们惊愕地发现,自家院内那半枯半荣的树木,枯死的部分虽然没有立刻复活,但繁茂过度的那部分却停止了侵蚀,整体呈现出一种趋于平衡的状态。街角石缝间,那泾渭分明的青苔与焦土界限,也开始变得模糊。
一种源自大地深处的、平和的生机,正在缓缓复苏。
木衡司精舍内。
百里桓面如死灰,瘫坐在地。他感受到自身与那妖桩的联系被彻底切断,更感受到那维系他修为、却也折磨他心神的狂暴木气正在离他而去,修为正在飞速跌落。更重要的是,他最大的依仗和秘密,已被眼前之人彻底破除。
“你……你究竟是谁?”百里桓声音干涩,充满了绝望。
宁瑜并未回答,只是淡淡地看着他:“窃取一郡生机,修炼邪术,致使大地失衡,民生凋敝。此等罪业,你自行向郡民交代吧。”
说罢,宁瑜不再停留,转身离去,身影融入夜色,仿佛从未出现过。
翌日,一个惊人的消息传遍了青霖郡城。
郡守百里桓,于木衡司大殿前,当众自陈罪状,承认自己为修炼邪术,窃取地脉木灵,制造“木厄”,并公布了“抑荣扶枯”仪式的真相。言毕,其修为尽废,形同槁木,被郡中耆老与剩余的、并未参与其事的正直祭司收押,等待后续审判。
而随着“万噬妖桩”被宁瑜净化,其本体化为一段蕴含着精纯温和木灵之气的“承天木”,被安置于郡城地脉节点之上。它不再掠夺,反而开始缓缓释放其多年来吞噬、并经宁瑜净化后的部分木灵之气,反哺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
宁瑜并未立刻离开青霖郡,他在郡城外的山林中寻了一处清静之地,暂居下来。他需要观察地脉恢复的情况,并引导那初生的、脆弱的平衡。
他行走于山野田间,以自身灵力为引,疏导那些因长期紊乱而淤塞的木气通道。他教给那些真心为郡民着想的祭司和老农一些简单的、顺应自然之理的调养地脉、培育生机的方法,例如以特定草木相生相克之理种植,引导山泉滋润枯地,而非强行灌注所谓的“甘霖水”。
数日之后,效果渐显。
那些曾经枯竭的土地,虽然未能立刻变得肥沃,但已然有嫩绿的草芽顽强地钻出地面,显示着大地母神并未真正抛弃这片土地。而那些过度繁茂区域的植被,也褪去了妖异,恢复了正常的生长节奏,开花、结果,不再徒耗地力。
天空,也开始降下真正温润的雨水,不再是之前那种夹杂着紊乱木气的、令人不安的天气。雨丝洒落,滋润着干渴的土地与人心。
青霖郡,终于渐渐恢复了它名字应有的模样——青翠欲滴,霖雨润物。
这一日,宁瑜正在指导几位老农如何利用草木灰与腐殖土改良那些曾被“死寂”木气侵蚀的土壤,一位身着简朴祭司袍的老者,在几位乡老的陪同下,寻到了他。
老者是木衡司中一位一直反对百里桓激进做法、却人微言轻的老祭司。他对着宁瑜深深一揖到地:“多谢仙长大德,救我青霖郡万千生灵于水火!若非仙长出手,破除邪障,引导生机,我青霖郡迟早化为一片死地或疯木之狱。”
宁瑜扶起老者,淡然道:“老人家不必多礼。万物有衡,天道承负。我不过顺势而为,解其症结。往后,这青霖郡的枯荣盛衰,还需尔等秉持‘木德’真义,顺天应人,细心呵护。木主仁,生养而不恃,有功而不居。望尔等铭记。”
老祭司与乡老们皆肃然受教。
“仙长,那百里桓……该如何处置?”一位乡老犹豫着问道。
宁瑜望向郡城方向,目光深邃:“他已受其果,修为尽废,心魔缠身,余生皆在痛苦悔恨之中。此乃天道承负,亦是其自作自受。如何处置,由你们郡民自行公议即可。切记,过犹不及,刑罚亦需有度,莫要让仇恨与暴戾,再次污染这片刚刚复苏的土地。”
众人闻言,皆若有所思。
宁瑜知道,此间事了。青霖郡的生机已然重启,剩下的,便是时间的滋养与当地人的善加维护。
他婉拒了众人的挽留,在一个晨曦微露的清晨,悄然离开了青霖郡。
身后,那片曾经被枯荣之惑所困的土地,在柔和的朝霞中,焕发着真正的、平衡的生机。草木舒展,露珠晶莹,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木德承天”的真意——生发,贵在有时有度;滋养,在于和谐共荣。
宁瑜的身影消失在晨雾缭绕的山道尽头,他的旅程,依旧在继续,去往下一个需要明了其“德”的地方。
(第一百一十二话《木德承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