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暗流激荡(1/2)
辛弃疾与石秀筹划的“游击营”策略,如同在沉寂的太行山中投入了一颗石子,迅速激起了层层涟漪。
由林冲、扈成雪从残军中精心遴选出的五百悍卒,被分为十队,每队五十人,皆由经验丰富、身手矫健的低级军官或老卒带领。他们不配重甲,只携轻便兵刃、强弓硬弩以及数日干粮,如同山中的猎豹,悄无声息地潜入河北平原。
他们的目标明确:不攻坚,不恋战,专挑金兵的软肋下手——小股巡逻队、孤立哨卡、运输粮秣的民夫队、乃至为虎作伥的汉奸庄堡。
起初,韩常驻扎在邯郸的前锋大军并未将这些“山匪流寇”放在眼里,只当是疥癣之疾。然而,不过旬月之间,坏消息便接踵传至邢州的完颜杲帅府。
“报——!滏阳径运输队遇袭,护卫百人队全军覆没,粮车被焚!”
“报——!沙河驿站被破,守军五十人尽数被杀,驿马被劫!”
“报——!成安县李家庄(投靠金人的地主武装)被洗劫,庄主李胥被杀,囤积粮草被分发给附近百姓!”
“报——!一支前往邯郸的箭矢补给队于官道遭伏,损失殆尽!”
袭击地点飘忽不定,行动迅捷如风,手段狠辣果决。这些神出鬼没的游击小队,让金兵及其附庸势力防不胜防,后方人心惶惶,运输线屡受威胁。更有甚者,那些被分发给百姓的粮草,以及“忠义军只诛首恶,不伤百姓”的传言,如同种子般在河北民间悄悄播撒。
“废物!”邢州帅府内,完颜杲面沉如水,将一份战报狠狠摔在案上。他不同于易怒的完颜宗望,这份平静下的怒火更令人心悸。“韩常是干什么吃的?连几股毛贼都剿灭不了?”
麾下将领噤若寒蝉。一名谋士小心翼翼地道:“大王息怒。此非寻常流寇,观其行事,颇有章法,必是武松、卢俊义残部中的精锐所为。彼辈依托太行,来去如风,我军大队难以捕捉,小股兵力又非其对手……”
完颜杲冷哼一声,他何尝不知其中关键。只是他主力需要应对磁州的岳飞,又要分兵镇守新占州县,实在难以抽调足够兵力进行拉网式清剿。
“传令韩常,”完颜杲沉吟片刻,下令道,“收缩外围据点,加固邯郸城防。运输队需派重兵护送,沿途多设烽燧。另,张榜悬赏,凡提供武松残部踪迹、或斩获其头目者,赏千金,授官职!本王倒要看看,是他们的刀快,还是本王的赏格重!”
与此同时,完颜杲也加紧了与南宋朝廷的“议和”步伐。他派出使者,携带重礼,秘密前往临安,与秦桧一党接触,意图以外交手段,釜底抽薪,迫使岳飞退兵,孤立太行山的忠义军。
太行山,黑风寨。
游击战术的成功,虽未能改变敌我强弱的基本态势,却极大地鼓舞了低迷的士气。缴获的少量粮草、军械也稍稍缓解了物资的匮乏。更重要的是,通过一次次成功的出击,部队得到了实战锻炼,辛弃疾、石秀等人的指挥才能得以展现,一批新的基层军官在血火中成长起来。
然而,卢俊义、吴用和我都清楚,这仅仅是权宜之计。完颜杲的十五万大军如同悬顶之剑,随时可能落下。而内部的困难,也同样不容忽视。
这一日,朱武与负责屯田的几名头领带来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卢员外,二哥,”朱武眉头紧锁,“山中可垦之地有限,且产出微薄。近日收拢的流民越来越多,口粮压力巨大。部分士卒见游击营频频得手,有所缴获,对枯燥的屯田垦荒颇有怨言,军心……略有浮动。”
屯田是长久之计,但见效慢。游击袭扰能快速获取物资,却风险高,且不可持续。如何平衡两者,稳定军心,成了新的难题。
“此事需妥善处置。”卢俊义抚须沉吟,“传令下去,游击所获,需上缴七成归公,统一分配,优先保障伤兵与屯田士卒。另,明确赏格,凡屯田有功、开垦得力者,亦按军功行赏!绝不能让流血厮杀的弟兄寒心,也不能让默默耕耘的士卒受累!”
命令下达,虽暂时平息了怨言,但深层次的矛盾依然存在。
傍晚,我独自一人登上黑风寨后山的峰顶。夕阳将群山染成一片瑰丽的金红,壮美之中却透着无尽的苍凉。腰间的旧伤在山风中隐隐作痛,让我时刻保持着清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