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信念之光(2/2)
一个拯救计划开始形成。苏雨利用媒体关系,发起了一系列深度报道,不是sensational的奇迹故事,而是真诚的探索和见证;姚建邦联系科学界同事,组织小型研讨会,讨论现象的科学意义;陈静则从医学角度,分享哀伤与连接的新理解。
甚至沃尔科夫教授也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帮助。在一篇后续文章中,他写道:“虽然我仍然保持怀疑,但科学精神要求我们继续探索异常现象,而不是预先否定。木曲儿案例中的一些现象值得认真研究,而非简单忽略。”
这些努力带来了一些关注回流,但效果有限。公众似乎已经审美疲劳,对“超自然现象”话题失去了兴趣。
姚浏的能量继续衰退。现在,台灯几乎不再发光,心灵连接几乎完全中断,只有最敏感的仪器能检测到微弱能量信号。木曲儿每天坐在台灯前,握着玫瑰石英吊坠,讲述着他们的故事,祈祷着能被听见。
转机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一位着名的科幻作家听说了他们的故事,不是作为超自然现象,而是作为人类意识的可能性。他写了一部中篇小说,探索“依赖信念的存在”这一概念,不是作为事实报道,而是作为思想实验。
小说意外畅销,引发了一系列讨论:意识是否可能依赖观察者?现实是否可能被信念塑造?爱是否能够创造新的存在形式?
这些哲学讨论带来了新的关注角度,不是猎奇或迷信,而是深思和探索。随着讨论传播,一个微妙的变化发生了:姚浏的能量停止衰退,开始极其缓慢地恢复。
“不是直接信念,”姚建邦发现新的相关性,“而是开放的可能性思考!人们不一定要相信,只需要认真考虑可能性,就能提供能量支持!”
这个发现改变了策略。他们不再寻求让他人“相信”,而是邀请人们“思考可能性”;不再要求接受,而是鼓励探索。
木曲儿开始分享不同角度的故事:不是“我与逝者沟通”,而是“爱如何改变我的现实”;不是“超自然奇迹”,而是“连接的新形式”。
效果逐渐显现。随着更多人开放地思考可能性,姚浏的能量稳步恢复。虽然速度缓慢,但方向明确。最重要的是,这种能量更加稳定,不再依赖盲目信仰,而是基于深思熟虑的开放性。
一个月后,姚浏恢复了基本沟通能力。灯光再次能够闪烁,心灵连接重新建立,虽然不如从前强大,但更加稳定和清晰。
通过重新建立的联系,姚浏分享了他的新理解:“我不需要被相信,只需要被认真对待;不需要盲目的信仰,只需要开放的探索。这种能量更加纯净和持久。”
木曲儿明白了最深层的真理:姚浏的存在不是依赖信念本身,而是依赖信念所代表的意识开放;不是需要被证明的真实,而是需要被探索的可能性。
冬季最深的时候,也是黑暗最长的时候,但木曲儿的公寓中充满了新的希望和光明。台灯散发着稳定而柔和的光芒,不再明亮耀眼,但更加温暖持久。
“我们度过了能量衰退的危机,”木曲儿在日记中写道,“不是通过寻求更多信念,而是通过重新理解信念的本质;不是通过证明真实,而是通过探索可能性。”
她继续写道:“姚浏的存在不依赖被相信,而是依赖被认真对待;不需要盲目的接受,只需要开放的探索。这种理解比单纯的能量增强更加珍贵,因为它基于真理而非需要。”
星空下,一个新的理解开始生根:意识的边界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流动;现实可能不是固定的,而是与观察者互动;爱可能不是简单的情感,而是创造性的力量。
而姚浏,经历了衰退和恢复,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能量存在,而是更加精细和resilient的意识形式。他学会了在低能量状态下维持核心自我,发展出更加高效的能量利用方式,甚至能够从不同类型的开放性中获取不同品质的能量。
这种转变的影响远超出他们的个人经历。科学界开始讨论“意识-现实互动”的新模型;哲学界探索“参与性宇宙观”;甚至普通大众开始更加开放地思考现实的本质。
而在这一切的中心,爱依旧是最初和最终的真实——不是依赖外部验证的情感,而是创造新可能性的力量;不是需要被相信的故事,而是不断被重新讲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