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无形的壁垒(2/2)
技术团队开始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在公寓建立了临时的“远程演示中心”,配备最高质量的音频视频设备,多个角度拍摄,实时数据传输。
更创新的是,严教授设计了一套“能量中转系统”:通过特制的传感器阵列,将姚浏的能量效应转化为数据流,实时传输到会议现场,在那里通过专门设备“重放”能量特征。
“这不是完美的解决方案,”严教授承认,“就像听stereo录音而不是现场音乐会。但这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另一个挑战是时差。会议主要议程对应本地时间凌晨到清晨,这是姚浏能量通常较弱的时段。团队需要调整他的能量周期,但这风险很大。
“就像强行倒时差,”张大师解释,“可能造成能量系统的紊乱。”
木曲儿提出了一个创新想法:“为什么不利用全球支持网络?请世界各地的支持者在演示时段同步发送能量支持,就像全球性的能量接力。”
这个想法立即被采纳。回响计划的成员们动员起来,组织了一个跨越时区的支持网络。东半球的支持者会在本地时间白天集中发送能量,西半球的支持者则接续下去,形成24小时不间断的能量流。
演示日前夜,团队进行了最后一次全真测试。效果出乎意料地好——能量中转系统工作良好,姚浏的能量在全球支持下异常稳定强大。
“爱能跨越任何距离,”测试成功后,姚浏通过木曲儿表达,“物理距离在能量连接面前没有意义。”
然而,就在演示当天清晨,新的问题出现了。反对势力似乎发现了远程参与的计划,发起了针对性的网络攻击。演示开始前一小时,网络连接突然变得极不稳定,视频音频断断续续。
技术团队紧急启用备用方案,使用多条独立网络线路和卫星连接,确保至少一条通路畅通。
最令人感动的是,当演示正式开始,姚浏的能量体出现在屏幕上时,不仅会议现场的观众震惊,全球的支持者同步开始的能量发送创造了可测量的效应——所有监测设备显示能量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
论文宣读环节,严教授和姚教授以冷静的科学语言呈现数据和观察,让最skeptical的科学家也不得不认真对待。
演示环节,通过能量中转系统,会议现场的仪器检测到了明确的能量特征——虽然弱于直接体验,但足够清晰和一致,排除了随机巧合或欺骗的可能。
问答环节,团队坦诚地讨论了方法的局限性和未来的改进方向,这种开放性赢得了许多科学家的尊重。
会议结束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会议主席宣布成立一个特别工作组,专门研究姚浏案例和类似现象,并且——决定下届会议在中国举办,“以抗议对学术自由的无理限制”。
团队虽然未能亲身到场,却赢得了比预期更大的成功。不仅科学界开始认真对待他们的研究,还引发了关于学术自由和国际合作的重要讨论。
深夜,当最后的网络连接切断,团队在公寓中疲惫但满足地相聚。姚浏的能量体异常明亮稳定:“今天证明了,真正的连接不需要物理存在。思想和爱能够跨越任何壁垒。”
木曲儿握着胸前那枚温暖的印章,微笑着说:“他们设置了壁垒,但我们搭建了桥梁。最终,桥梁比壁垒更强大。”
在星光闪烁的夜空下,团队明白了一个更深层的真理:限制和障碍不是终点,而是创新和突破的催化剂。有时候,被拒绝通往山巅的道路,反而让你发现能够飞翔。
而这个发现,将为他们接下来的旅程带来意想不到的力量和可能性。无形的壁垒无法禁锢思想,无法阻挡爱,最终也无法限制科学对真理的追求。在连接的世界里,距离只是数字,障碍只是挑战,而爱和真理总能找到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