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爱你就在今生 > 第20章 能力研究机构成立

第20章 能力研究机构成立(1/2)

目录

新的平衡点,如同在万丈深渊之上绷紧的一根钢丝,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姚浏将自己能力的动用,严格限制在了那条用血与泪划定的、关乎idiate生命救援的底线之内。日常的生活,则在日复一日的冥想、绘画以及与木曲儿刻意维持的、近乎隐居般的平静中缓缓流淌。那种喧嚣的、被各方力量觊觎和关注的日子,似乎暂时远离了他们。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姚浏这个名字,连同他那无法用常理解释的能力,早已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虽渐趋平缓,却并未真正消失,反而在更深的、不为常人所见的层面,持续发酵、扩散。

最先带来改变的,是周振雄。这位昔日反对派的领袖,在经历孙女小雅的失而复得后,其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他并未仅仅停留在公开道歉和私人感激的层面。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他带着几份厚厚的、装订精美的文件,再次拜访了姚浏和木曲儿。

此时的姚浏,比起中东归来时的形销骨立,气色稍好了一些,但眉宇间那份沉郁与挥之不去的疲惫,却如同烙印,深刻而清晰。他安静地坐在客厅,听着周振雄言辞恳切、逻辑严谨的陈述。

“姚先生,木女士,”周振雄的目光扫过两人,带着学者特有的专注与一丝不容置疑的真诚,“我回去后,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关于超常感知、濒死体验以及意识科学的边缘文献和案例。我发现,类似您这样的现象,虽然极其罕见,但在人类历史上并非孤例。只是它们大多被归为传说、迷信或未经证实的奇闻异事,湮没在了主流科学的视野之外。”

他将带来的文件推到两人面前:“您的存在,您的能力,是一个划时代的、活生生的证据。它挑战了我们现有的科学范式,指向了一个更为广阔、更为深邃的、关于生命与意识本质的未知领域。将其简单地视为‘工具’用于个案救援,或是因其风险而彻底封存,在我看来,都是巨大的浪费,甚至是……对人类认知进步的一种阻碍。”

姚浏的眉头微微蹙起,没有去看那些文件,只是沉默地听着。木曲儿则下意识地握紧了姚浏的手,眼中充满了警惕。

周振雄似乎看出了他们的顾虑,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加沉稳有力:“我并非建议您再次成为被研究的‘标本’,或是将您置于任何风险之下。恰恰相反,我认为,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更加尊重、更加理性、也更加人道的研究模式。”

他指着文件上的初步构想图:“我提议,由我们牵头,成立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的‘超常现象与意识研究中心’。其宗旨,并非是为了开发利用您的能力,而是以您这个无可争议的案例为起点和核心参照,系统性地、跨学科地(包括物理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甚至宗教学)研究这类现象的普遍规律、产生机制、潜在风险以及……对其个体承载者的深远影响。”

他看向姚浏,目光灼灼却又充满尊重:“这个机构,您和木女士将是核心的顾问与监督者。任何涉及您个人的研究,都必须经过你们的全面知情和明确同意,并且严格遵循无害化和最小干预原则。我们的目标,是积累知识,探索边界,建立理论框架,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未来可能出现的、像您一样承受着类似困扰的个体,为他们提供科学的理解、精神的支撑,甚至……是控制与共存的方法。”

这个构想,远远超出了姚浏和木曲儿的预期。它不再是索取、利用或控制,而是一种基于尊重和理解的、系统性的探索与支持。它试图将姚浏个人的痛苦与奇迹,置于一个更宏大的、关乎人类集体认知进步的图景之中,并赋予其积极的意义。

姚浏沉寂已久的心湖,仿佛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漾开了一圈微弱的涟漪。他一直孤独地承受着这一切,无人真正理解。如果……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地方,能够尝试去理解这能力的本质,能够为后来者点亮一盏灯,或许……他承受的这一切,会变得不那么毫无价值?

木曲儿也陷入了沉思。她看到了这个构想中蕴含的,不同于赵志远所代表的官方实用主义,也不同于“前沿研究院”那种商业野心的、一种更加纯粹、更加长远的可能性。这或许,是一条能让姚浏的能力,在严格界限之内,发挥出更深远、更正面影响的出路。

然而,构想虽好,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这样一个前沿且敏感的机构,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顶尖的科研人才、以及……最重要的,独立性与公信力,以避免被任何单一势力(无论是官方还是商业)所操控。

就在他们与周振雄反复探讨、踌躇不前之际,一股意想不到的力量,悄然而至。

苏雨,作为一直密切关注并支持着他们的资深记者,利用她广泛的人脉和职业敏感度,在不暴露姚浏核心隐私的前提下,以“探讨生命奇迹与意识科学前沿”为主题,撰写了一系列深度报道和内参。这些文章,文笔客观而充满人文关怀,既展现了姚浏现象对科学认知的挑战,也深刻剖析了其背后涉及的复杂伦理困境与个体付出的巨大代价。

这些报道,如同在特定的、高层次的圈子内,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它们没有引起大众的狂欢与猎奇,却精准地触动了一些拥有巨大财富、同时也对生命奥秘、科技前沿和人类未来抱有深切好奇心与社会责任感的顶尖人士。

首先伸出橄榄枝的,是一位常年位居富豪榜前列、以投资颠覆性科技创新和赞助基础科学研究闻名的互联网巨擘,李泽寰。他的独子曾因一场意外险些成为植物人,历经艰难才苏醒,因此他对意识、生命等课题有着超乎常人的关注。他通过私人渠道联系到周振雄,表达了愿意提供巨额资金,无条件支持研究中心成立的意愿,唯一的要求是“确保研究的独立性与纯粹性,探索真理,而非短期利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