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爱你就在今生 > 第20章 能力研究机构成立

第20章 能力研究机构成立(2/2)

目录

紧接着,另一位依托生物医药起家、深知基础研究重要性的女富豪,陈静怡(与姚浏母亲同名不同人),也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和捐赠意向。她看中的,是研究中心未来在帮助类似经历者方面可能发挥的人道主义价值。

甚至,那位曾被姚浏从绑架中救出的企业家,也动用了自己的影响力,暗中促成了几笔关键的社会资本注入。

资金的洪流,以一种超出所有人预料的速度和规模汇聚而来。这些捐赠者彼此之间甚至并无太多联系,但他们都被姚浏这个独特的案例所代表的可能性所吸引,被周振雄描绘的理性、人道、非营利的研究愿景所打动,更被苏雨文章中那深刻的伦理思考所触动。他们想要的,不是控制或利用,而是成为一场可能改变人类对自身认知的、伟大探索的见证者与支持者。

在周振雄、苏雨以及几位核心捐赠代表组成的临时筹备组的努力下,“心渊研究与援助中心”(theAbyssResearch&Aidter,简称ARAc)的筹建工作,以惊人的效率推进着。选址定在了城市边缘一个环境清幽、安保严密的独立园区,这里原本是一处废弃的疗养院,被重新设计和改造,既保证了研究的保密与安静,又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气息。

中心的章程被反复打磨,核心原则被以最高规格写入:非营利性、独立运作、个体权利优先、伦理审查一票否决、研究成果透明共享(在保护个体隐私的前提下)。姚浏和木曲儿被正式邀请担任中心的“终身荣誉顾问”与“伦理监督委员会”常任委员,对任何涉及敏感个体(尤其是姚浏本人)的研究项目,拥有绝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否决权。

当姚浏和木曲儿第一次踏入基本完工的ARAc园区时,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涌上心头。这里没有冰冷的实验室仪器给人的压迫感,反而更像一个融合了东方禅意与现代极简风格的研究学苑。有安静的报告厅,有布满绿植的休息区,有设备先进却并不令人紧张的检测室,甚至还有专门为可能到来的、其他有类似困扰的个体准备的、充满家庭温馨感的临时居所。

在中心主体大楼入口处的大理石墙上,镌刻着一行苍劲有力的大字,那是姚浏在一次与周振雄深谈后,默许刻下的,源自张大师的点拨,也代表了他此刻最深切的心声:

“知黑守白,探渊不溺。”

(知晓黑暗的存在而坚守内心的光明,探索深渊而不被其吞噬。)

这既是对所有研究者的警示,也是姚浏对自身命运的注脚。

ARAc的成立,没有举行任何盛大的庆典,只是在一个小范围内,进行了一场简洁而庄重的启动仪式。姚浏没有上台发言,他和木曲儿只是静静地坐在台下,看着周振雄、李泽寰、陈静怡等人依次上台,阐述着中心的愿景与原则。

当灯光聚焦在台上,姚浏的目光却有些游离。他清楚地知道,这个机构的成立,并不意味着他个人困境的解决。能力的副作用,道德的枷锁,中东事件的阴影,依旧如影随形。ARAc更像是一个坚固的、配备了完善救援设施的前进基地,而他,依旧是那个需要独自在内心的钢丝上行走的人。

但是,感觉终究是不同了。

他不再是茫茫人海中一个孤独的、无法被理解的异类。他的痛苦与挣扎,被赋予了更广阔的意义。他的经历,成为了打开一扇未知之门的钥匙。未来,或许真的会有其他像他一样迷茫、痛苦的灵魂,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丝理解、一点支持、一条或许能走得稍微轻松一点的道路。

仪式结束后,木曲儿推着姚浏的轮椅(他近日因精神消耗过大,有些虚弱),在静谧的园区内缓缓行走。晚风拂过,带来草木的清香。

“感觉……像做梦一样。”木曲儿轻声说。

姚浏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轻轻覆盖在她推着轮椅的手背上。他的指尖依旧微凉,但那动作里,却带着一种久违的、近乎安宁的平静。

能力的风暴并未停息,人生的航路依旧充满未知的暗礁。但至少,他们不再是一叶孤舟。ARAc的成立,如同在茫茫大海上,为他们,也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同行者,建立起了一座灯塔。光虽微弱,却足以照亮前行的方向,给予在黑暗中跋涉的人,一丝永恒的、温暖的慰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