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平凡生活的幸福(2/2)
采购完毕,两人手里都提了不少东西,慢慢往回走。回到木屋,已近中午。木曲儿将买来的东西归置好,便开始张罗午饭。姚浏想要帮忙择菜,却被木曲儿按回了藤椅里。
“你好好坐着休息,看看书,或者晒晒太阳就好。做饭交给我。”她语气坚决,带着不容置疑的关心。
姚浏无奈,只好依她。他拿起之前看到一半的一本山水游记,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再次追随着厨房里那个忙碌的身影。看着她利落地洗菜、切肉、起锅烧油,听着油锅滋啦作响、锅铲碰撞的声音,闻着逐渐弥漫开来的、带着酱油和糖色的红烧肉的浓郁香气……一种前所未有的、名为“家”的归属感,将他的心填得满满当当,几乎要溢出来。
然而,平凡生活的画卷,并非只有温馨和谐的暖色调。争吵,如同画布上偶尔出现的、对比强烈的冷色块,虽不和谐,却也是真实的一部分。
起因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午后,阳光正好,两人坐在屋前的空地上,中间摆着一张小木几,上面铺着木曲儿画了一半的插画草图。他们在讨论未来——不是那种涉及生死、能力、宇宙法则的宏大未来,而是关于他们自己的、具体而微的未来。
木曲儿用铅笔在纸上勾勒着,兴致勃勃地说:“等我们找到合适的地方,安定下来,我想把院子弄得大一点。这边可以种一片蔷薇,要那种会爬藤的,开花的时候肯定很漂亮。这边呢,可以搭个葡萄架,夏天我们就能在随吃随摘,多方便。”她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脸颊因为兴奋而泛着红晕。
姚浏安静地听着,目光温柔。他拿起另一支笔,在纸的空白处,开始勾勒房屋的简单结构图。他毕竟是学建筑出身,即使荒废多年,那刻在骨子里的功底仍在。线条流畅,比例精准,很快就出现了一个带着宽敞庭院、落地窗、视野极佳的二层小楼雏形。
“这里,可以做你的画室,采光一定要好。”他指着图纸上的一个房间说,“楼上我们的卧室,窗户可以开大一点,早上醒来就能看到远处的山。”
木曲儿凑过去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但看着看着,她的眉头微微蹙了起来。
“这个客厅……是不是太大了点?”她指着图纸上宽敞的客厅区域,“就我们两个人住,感觉有点空荡荡的,打扫起来也麻烦。我觉得可以缩小一点,把面积让给旁边的书房,或者做个阳光房也不错。”
姚浏却摇了摇头,语气温和却坚持:“不会空。客厅是家的核心,开阔一点,显得通透,心情也会舒畅。将来……万一有朋友来,或者……”他顿了顿,没有把后面的话说出来,但眼神里闪过一丝极淡的、几乎难以捕捉的落寞。那落寞,或许关乎那个因为他们放弃碎片而变得渺茫的、关于共同未来的长度。
木曲儿敏锐地捕捉到了他那一闪而逝的情绪,心中不由得一痛。她知道他在想什么,那个关于寿命差距的隐忧,如同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虽然被日常的温馨暂时覆盖,却从未真正消失。她的语气不由得带上了一丝急躁:“朋友来能来几次?大部分时间不就我们两个吗?我觉得实用和温馨更重要!阳光房多好,冬天可以晒太阳,还可以养很多花!”
姚浏看着她忽然激动起来的神色,愣了一下,试图解释:“我不是那个意思,曲儿。我只是觉得……”
“你觉得你觉得!你总是你觉得!”木曲儿忽然打断他,声音提高了些许,连日来压抑在心底的、关于那个无法解决的根本矛盾的焦虑和无力感,在这一刻,借着这个小小的导火索,不受控制地爆发了出来,“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我的感受?我想要的是一个温暖紧凑的家,不是一个看起来气派却冷冰冰的样板间!你知不知道每次你看着远处发呆,或者偶尔流露出那种眼神的时候,我有多难过?我们不是说好了,要珍惜现在的吗?为什么还要去规划那么遥远、那么……那么不确定的未来?!”
她越说越激动,眼圈瞬间红了,扔下手中的铅笔,猛地转过身去,肩膀微微颤抖着。
姚浏彻底怔住了。他看着木曲儿激动的背影,听着她带着哭腔的控诉,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有错愕,有心疼,也有深深的愧疚。他这才意识到,自己无意中坚持的“开阔”,潜意识里,或许真的隐藏着一种对“未来可能漫长孤独”的恐惧性补偿,而这种补偿,却恰恰刺痛了曲儿敏感的心。
他沉默了许久,屋前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以及木曲儿极力压抑的、细微的抽泣声。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木曲儿身后,伸出手,从后面轻轻地将她颤抖的身体拥入怀中。他的动作很轻,带着歉意和安抚。
“对不起,曲儿。”他在她耳边低声说,声音沙哑而诚恳,“是我考虑不周。你说得对,家不需要太大,温暖就好。我们就把客厅缩小,做一个大大的阳光房,种满你喜欢的蔷薇和其他的花,好不好?”他停顿了一下,将她抱得更紧了些,仿佛要将自己的力量传递给她,“我不看那么远了。我们就看现在,看明天,看下一个季节蔷薇花开。只要你在身边,哪里都是最好的家。”
木曲儿感受着他怀抱的温暖和话语中的真诚,心中的委屈和焦虑如同被阳光融化的冰雪,渐渐消融。她转过身,将脸埋在他依旧不算厚实却异常安稳的胸膛,泪水濡湿了他的衣襟。
“对不起……我不该冲你发脾气……”她哽咽着说,“我只是……只是有点害怕……”
“我知道。”姚浏轻轻拍着她的背,像安抚一个受惊的孩子,“我都知道。以后,我们只规划能牢牢握在手里的幸福,比如明天的早餐吃什么,下周去看哪场电影,下个月去哪里短途旅行……至于更远的,交给时间,好吗?”
木曲儿在他怀里用力地点了点头。
这场小小的争吵,来得突然,去得也快。如同夏日午后的骤雨,冲刷掉了空气中沉闷的尘埃,反而让之后的阳光显得更加明媚清新。两人之间的纽带,非但没有因为这次分歧而受损,反而在彼此的道歉、理解与退让中,变得更加坚韧和亲密。
傍晚时分,木曲儿在厨房准备晚餐,姚浏则坐在书桌前——那是张大师之前用的那张老旧书桌,上面放着文房四宝和一些线装古书。他没有看书,而是铺开了一叠崭新的稿纸,拿起了一支沉甸甸的、笔尖蘸饱了墨水的钢笔。
他沉思了片刻,然后低下头,在稿纸的顶端,郑重地写下了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生死之间》
他决定,开始动笔记录。记录他那段作为魂魄游荡人间的奇异经历,记录他与木曲儿之间这段超越了生死界限的爱情,记录获得能力后的迷茫、痛苦与抉择,也记录下此刻这来之不易的、平凡而珍贵的幸福。
他并非为了出版或者博取名声,他只是觉得,这些经历太过独特,太过沉重,也太过宝贵。他需要一种方式,将它们从脑海中梳理出来,安放妥当,既是对过去的一个告别,也是为他们未来的平凡生活,扫清最后一丝阴霾。同时,他也隐隐希望,如果有一天,当木曲儿不可避免地要先他而去(这个念头让他心脏一阵紧缩),至少还有这些文字,可以代替他,陪伴她,告诉她,他们曾经如此深刻地爱过,如此艰难地相守过,如此珍惜地拥有过每一个平凡的日夜。
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春蚕食叶,宁静而充满生命力。他写得很慢,字斟句酌,思绪仿佛随着墨水,一同流淌到了那已经逝去、却依旧刻骨铭心的时光里。
木曲儿端着一盘洗好的水果走过来,看到他伏案写作的专注侧影,没有打扰,只是轻轻地将水果放在桌角,又为他续了一杯热茶,然后便安静地坐在一旁,拿起自己的画本,继续勾勒那幅关于他们未来小家温暖庭院的画。
屋内,只剩下笔尖摩擦纸张的沙沙声,和两人彼此交融的、平稳的呼吸声。窗外,最后一抹晚霞将天空染成了温柔的橘粉色,归巢的鸟儿发出满足的啁啾。山风拂过,带来夜晚的凉意和草木的清新。
没有惊天动地的能力,没有窥视未来的恐惧,没有生死一线的危机。有的,只是灯光下各自专注的两人,空气中弥漫的饭菜余香,以及那份在争吵与和解、规划与记录中,缓缓流淌的、真实而饱满的平凡幸福。
这幸福,如同窗外那缓缓沉入山峦的夕阳,温暖,宁静,且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实实在在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