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四(2/2)
李善长等人极力请求说:“殿下从濠梁起兵,没有尺寸土地作根基,就成就了大业。四方群雄几乎削平殆尽,远近之人无不归心。这确实是天命所归,希望您早日登上帝位,以慰藉臣民的期望。”朱元璋说:“我考虑自己功业尚未遍及天下,德行尚未使万民信服,天下统一的形势尚未形成,四方道路尚不通畅。如果仓促称帝,恐难服众。自古帝王拥有天下,即使明知天命已归,人心所向,尚且谦让不敢当,等待有德者(其实是指自己时机成熟)。我常笑陈友谅刚得一隅之地,就妄自称尊,志骄意满,终致灭亡,为后世所讥笑。我岂能再蹈他的覆辙?若天命在我,自有水到渠成之时,不必急于求成。”
乙酉日(初十),思南道宣慰使司都元帅田仁智派五寨副长官戴允中进献表章,贡奉马匹和地方特产。
己丑日(十四),雷电击中宫门上的兽吻装饰物,得到一件形似斧头的石质器物。朱元璋命人将其收藏起来,出行时派人背负在御驾前;临朝听政时则将其放置在几案上,以示敬畏上天的警示。于是下令赦免朝廷内外的囚犯。
庚寅日(十五),设置徐州卫和济南卫。方国珍当初投降时,约定杭州城被攻克后,就献出土地归顺朝廷。
等到朝廷大军攻克杭州,方国珍依然占据着自己的地盘,时常派遣间谍窥探我方虚实,又联络福建(的陈友定),企图形成掎角之势。朱元璋闻讯大怒,派使者责令方国珍缴纳贡粮二十三万石,并写信晓谕道:“你当初归降,声称杭州城破即献土来归,这是你左右之人共保富贵的良策。岂料你心怀奸诈,阳奉阴违,屡次愚弄于我。张士诚与你接壤,攻取你很容易,他之所以不敢加兵于你,全因我能牵制他,你才能安居海隅,坐享三郡之富,这是我给你的大恩庇佑。你却不自珍重,背信弃义,时常派奸细窥探我方动静,暗中勾结陈友定,图谋互相支援。他(陈友定)自救尚且不暇,岂能救你?你为何如此糊涂!今明确告知于你:我军攻下姑苏(苏州)后,即挥师南下取温州、台州、庆元(宁波),水陆并进,无人能挡。你趁此时机,改过归顺,恪守以小事大之义,尚可保富贵传子孙及下属。如若不然,集结三郡之兵与我一决胜负,也算大丈夫所为。再不,则舍弃三郡之民,扬帆入海苟且偷生。但我担心你的子女玉帛反成拖累,舟中自生内乱,徒为天下豪杰耻笑。额外的恩宠不会常有,你应慎重思量!”书信送达,方国珍大为恐惧,召集弟侄及将领谋士商议对策。其郎中张本仁说:“江东军队正围攻姑苏,姑苏(张士诚)是劲敌,国富兵强,城高池深,怀必死之志,胜负难料。他们怎能轻易跨越千里来攻打我们?”刘庸说:“江东军队多步骑,步骑利于平地,在我海滨之地,能奈我海船何?”方国珍的弟侄多赞同此见。唯有丘楠争辩道:“此二策皆非保全主公之福!唯有智慧能决断大事,唯有诚信能守护国家,唯有正直能指挥军队。一旦江东攻克姑苏,挥师南下,乘胜进军,责问我背叛之罪,师出有名,军威正盛,我孤立无援,必将一败涂地!不如遣使奉书,表明不敢背德,或可平息干戈,使公常保富贵,福泽子孙。否则,大祸临头!”方国珍素来愚昧不明,不能决断,只是日夜搬运珍宝,聚集巨舰,准备渡海逃亡。
辛丑日(二十六),设置太常司、司农司、大理司、将作司四司,均为正三品衙门。每司设卿(正三品)、少卿(正四品)、丞(正五品)。太常司下设典簿、协律郎(正七品)、博士(正七品)、赞礼郎(从八品)。司农司下设庸田署令(正五品)、典簿、司计(正七品)。大理司下设评事(正七品)。将作司下设左右提举(正六品)、同提举(从六品)、司程、典簿、副提举(正七品)、军需库大使(从八品)、副使(正九品)。任命杨思义为司农卿,刘诚、杭琪为司农少卿,单安仁为将作司卿。
本月(七月),朱元璋告谕群臣:“古代的贤君常忧虑如何治国,古代的贤臣也常忧虑如何辅佐君主。贤臣为君主分忧,君主常得安宁;明主为国事忧虑,天下常得太平。如今疆土日益广阔,百姓日益增多,而我心中未尝一日忘却忧虑,为何?实在是因为久经困苦的百姓尚未完全复苏休养,安抚他们的方法尚未尽善尽美。卿等能与我同忧吗?若能与我同忧,或许能感动上天之心,使祥和之气降临。如果只是尸位素餐,贪图俸禄,对百姓疾苦漠不关心,最终祸败临头,将不可挽救。能不戒惧吗!”
八月,乙巳日(初一),朔日。
戊申日(初四),有一官吏受贿,被人告发,该官吏投井自杀。朱元璋闻知,告谕群臣:“他只知贪利的好处,不知贪利的害处;只知爱利,不知爱身。人的愚昧还有比这更甚的吗?君子闻义则喜,见利则耻;小人见利则喜,闻义不为。所以君子有舍生取义,小人则舍生为利,行为相反。这种人死了不足怜惜,但其事可为世上贪污者戒。”
癸丑日(初九),圜丘(天坛)、方丘(地坛)及社稷坛建成。
圜丘:位于京城东南正阳门外,钟山南麓。仿汉制建两层坛。第一层:宽7丈,高8尺1寸,四面出陛(台阶)。南陛9级,宽9尺5寸;东、西、北陛各9级,宽8尺1寸。坛面及基座砌琉璃砖,环以琉璃栏杆。第二层:坛面周围宽2丈5尺,高8尺1寸。南陛9级,宽1丈2尺5寸;东、南、北陛各9级,宽1丈1尺9寸5分。坛面、基座、栏杆制式同上。坛外十五丈处筑一圈矮墙(??),高8尺1寸,砖砌,四面设灵星门(棂星门)。南三门:中门宽1丈2尺5寸,左门1丈1尺5寸5分,右门9尺5寸。东、西门各宽9尺5寸。??外十五丈再筑外墙,四面设灵星门。南三门:中门宽1丈9尺5寸,左门1丈2尺5寸,右门1丈1尺9寸5分。东、西、北门各一,各宽1丈1尺9寸5分。四面正门外各有甬道,宽度同门。天库五间在外墙北(灵星门外,南向)。厨房五间(西向)、库房五间(南向)、宰牲房三间、天池一所在外墙东(灵星门外东北隅)。燎坛在内??外东南丙地,高9尺,宽7尺,顶开,南面有门。牌楼二座。
方丘:位于太平门外钟山北。两层坛。第一层:宽6丈,高6尺,四面出陛,各宽1丈,8级。第二层:四面各宽2丈4尺,高6尺,四面出陛。南陛宽1丈2尺,8级;东、西、北陛各宽1丈,8级。坛外十五丈筑??,高6尺,四面设灵星门。南三门:中门宽1丈2尺6寸,左门1丈1尺4寸,右门1丈6寸。东、西、北门各一,各宽1丈4寸。??外筑外墙,每边长64丈,四面设灵星门。南三门:门宽1丈6尺4寸,左门1丈2尺4寸,右门1丈2尺2寸。东、西、北门各一,各宽1丈2尺4寸。库房五间在墙外北(灵星门外,南向)。厨房五间、宰牲房三间(皆南向)。天池一所在外墙西(灵星门外西南隅)。瘗坎(埋祭品坑)在内??外壬地。
社稷坛:位于宫城西南,坐南朝北。社坛在东,稷坛在西,各宽5丈,高5尺,四面出陛,每陛5级。坛用五色土筑成(东方青土,南方红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央覆黄土)。两坛相距5丈,坛南各植松树。两坛共围于同一??墙内,??每边长30丈,高5尺,砖砌。四面有门,各宽1丈。东门饰青色,西门饰白色,南门饰赤色,北门饰黑色。瘗坎在稷坛西南,砖砌,宽深各4尺。??外再筑围墙,开四门:南设灵星门三座,北设戟门五座,东、西各设戟门三座。东、西、北门皆列戟二十四杆。神厨三间在墙外西北方。宰牲池在神厨西。社主用石制,高5尺,宽2尺,上端尖锐,微斜立于社坛上,一半埋入土中,方向略偏南北。稷坛不设神主。
甲寅日(初十),命协律郎冷谦校定乐章声谱,让乐生练习。
乙丑日(二十一),刮大风。
丙寅日(二十二),朱元璋祭祀山川完毕,走出斋宫,将祭肉分赐群臣。将要回宫时,他对世子等人说:“人之常情,地位尊贵必生骄纵,生活安逸必忘劳苦,这是圣人警戒自满、谨防懈怠的原因。身处尊贵而不骄横,享受安逸而能知劳苦,思虑周详,体察民情,这才是为人君主的道理。天道向下施与才能成就岁时之功,人道勤勉敏捷才能德业显着。遍观古史,取法于上而教化于下,皆源于此。如今国家初定,百姓才得喘息,你们能体会他们的劳苦吗?能体察人情,就不至于骄惰。现在将士们半夜起身,护卫至此,都还未进食。你们可以步行回去,以体会劳逸之别,日后不至骄惰。”世子等人快步走出,卫士们闻听,无不感动心悦。
同日(丙寅),朱元璋写信晓谕沂州王宣父子:“我军去年攻取淮甸,你们父子派兵乘势占据海州,若非借我军威,岂能得手?你却不知感恩,纵兵烧我盐草,今春又犯我宿迁,此乃鼠窃狗偷之举,岂是大丈夫所为?事本微小,徒然挑衅。因此前次海州行动,不过略示警告。我若督师进攻,海州必不能保。兵临海州时,我忽想起你父子数年前来信说:‘虽在苍颜皓首之际,犹望阁下号召群雄,如诛秦王子婴于咸阳,戮商纣于牧野,以澄清华夏。’因不忘昔日盟誓之言,遂即命班师。现整军进取河南,已驻淮安。念及你昔日之言,故写信告知。若能速改旗号,奋然来归,合力平乱,岂非壮举?否则,未取河南,先伐沂州。到那时,纵想改弦更张,也来不及了。”
征召江西儒士颜六奇、萧飞凤、刘于等到京,欲授官职。三人皆以年老多病推辞。各赐布帛遣返。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