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41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七

第41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七(1/2)

目录

洪武元年(4065年)十二月初一,任命汪广洋、刘惟敬为中书省参政,杨宪为御史中丞,钱塘为刑部尚书,郭景祥为浙江行省参政,阮崇礼为江西行省参政,安然为山东行省参政。

礼部尚书钱用壬因年老辞官,皇帝赏赐他居住在湖州。

钱用壬,广德人,原是元朝的进士,担任过翰林编修官。

张士诚占据吴地,任用他为淮南省参政,后来他归附,被授予按察司副使,升为中书省参议,改任御史台经历,不久后担任礼部尚书。

到这时他告老还乡,朝廷仍旧赐给他六千钱,让他与妻儿一同居住在湖州。

大将军徐达攻克太原,扩廓帖木儿趁夜逃跑,(徐达)收降了他的部众。

当初,元朝君主向北逃窜,命令扩廓帖木儿收复北平,于是扩廓帖木儿率领军队出雁门关,准备从保安州经过居庸关来攻打北平。

徐达听到这个消息,对众将领说:‘王保保率领军队远征在外,太原必定空虚,北平的孙都督统领六卫的军队,完全能够镇守防御。

我和你们趁他们没有防备,直接攻打太原,捣毁他们的巢穴,那么他们前进不能作战,后退没有依靠。

这就是兵法中所说的攻击敌人的要害,直捣敌人的虚弱之处。

如果他们回军援救太原,就已经被我们牵制住,前进后退都会失利,必定会被擒获。’

众将领都说好。

于是率领军队径直前进。

扩廓帖木儿到达保安州后,听到这个消息,果然回师,他的军队来势非常凶猛。

副将军常遇春和徐达商议说:“我们的骑兵虽然已经集结,但是步兵还没有到达,不能和(敌军)交战。

不如派遣精锐的士兵在夜里偷袭他们的营地,敌军的部众就会混乱,敌军的主将就会被我们擒获。”

徐达认为他说得对。

恰逢扩廓帖木儿的部将豁鼻马暗中派人约定投降,并且请求做内应。

徐达于是派兵在夜间袭击了敌军。

扩廓帖木儿正点着蜡烛坐在帐中,让两个童子拿着书在一旁侍奉,众人发觉情况有变,开始混乱骚动起来。

扩廓帖木儿仓促之间不知所措,急忙穿上靴子,还没穿好,光着一只脚从营帐后面逃出,骑上一匹没备鞍的马,带着十八个骑兵逃走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豁鼻马派他的儿子前来报告。

徐达等人率领军队前进,在太原城西扎营。

豁鼻马率领他的部将投降,徐达得到了四万士兵,四万多匹马。

扩廓帖木儿逃到大同。

常遇春率兵追击他,追到忻州,没有追上就返回了。

扩廓帖木儿于是逃到了甘肃。

己巳日,在午门外设置登闻鼓,每天派一名监察御史监督,凡是民间的诉讼,都从基层处理。

然而皇上或者府、州、县等行政机构以及按察司不替(他们)伸张正义,以及有重大冤屈之事,自己无法向上申诉的,允许(他们)击打登闻鼓(直接向皇帝申诉),监察御史要随即引领(申诉者)上奏(此事),敢阻止(申诉者)告发的人处以死刑。

那些有关婚姻、田地等琐碎事务,都归相关部门处理,不允许击鼓鸣冤。

皇上退朝回到宫中,皇太子、各位王爷在旁侍奉。

皇帝指着宫中的空地说:‘这里不是不可以建造亭台楼阁,作为游览观赏的场所。

现在只是让宦官种植蔬菜,实在是不忍心耗费民众的钱财,劳累民众的体力罢了。

从前商纣王建造装饰豪华的宫室,不体恤百姓,天下人都怨恨他,最终身死国亡。

汉文帝想要建造露台,却因为要花费百金而感到可惜,当时的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裕。

奢侈与节俭不一样,安定与动乱差别悬殊,你们应当记住我的话,常常保持警戒。’

庚午日,大将军徐达派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率领雄武、宁国、横海卫的步骑兵在石州拦截贺宗哲等人的军队,派戴复初暂代管州事务,丁玉明暂代忻州事务,蒋应宗暂代崞州事务,翁子奇镇守太谷。

辛未日,监察御史高原侃进言说:“京城的百姓遵循沿袭元朝时的旧习俗,凡是有丧葬之事,就设酒席宴请亲友,演奏音乐使死者欢娱,只是比较酒菜的丰盛或菲薄,没有哀伤悲戚的感情。

社会风气的败坏到了这种地步,这绝不是治理国家的好现象。

况且京城是天下的根本,是万民效仿的地方。

一件事不符合常理,那么天下的人就会辗转相互效仿,弊病多得说不完。

何况送终是礼中的大事,不能不慎重。”

请求禁止这种行为,以敦厚风俗教化。

皇帝认为他的话很对,于是下诏命令中书省,让礼部官员制定官民的丧服制度。

壬申日。将宣徽院改设为光禄寺,设置光禄卿,为正四品官员;设置少卿,为正五品官员;设置寺丞,为正六品官员;设置主簿,为正八品官员。

所属的尚食等局,又将太常司的供需库划归其管理,局库官员的品秩仍按照旧例。

任命徐兴祖为光禄少卿。

任命刘绍先为尚宝司卿,邵礼为尚宝司少卿。

改太史院为司天监,设置监令一人,正三品;少监二人,正四品。

监丞一名,官阶为正六品。

主簿一人,官阶为正七品。

有主事一人,官职为正八品;五官正五人,官职为正五品;五官副五人,官职为正六品。

灵台郎(官职名)设置两人,品级为正七品。

保章正设二人,官品为从七品。

有三名监候官,为正八品官职。

司辰八人,官阶为正九品。

漏刻博士六名,品级为从九品。

又设置回回司天监,设监令一人,正四品;设少监二人,正五品;设丞二人,正六品。

制定三师朝贺东宫的礼仪。

皇上因为太子的师傅都是有功勋的旧臣,应当用特殊的礼节来对待他们,(他们)朝贺太子,难以和一般的官员相同,所以命令礼官考察古代的事例来确定(相应的)礼仪。

于是礼部以及翰林院的诸位儒臣商议说:‘唐朝的制度,群臣朝贺太子,行四拜礼,太子答谢后二拜。

三公前来朝贺,皇帝在前边和后边都要答拜。

近代不再施行答拜群臣的礼仪,而对于太师、太傅、太保的礼仪却不能不重视。

现在拟定好相关礼仪,凡是遇到大型朝贺,在前期要在大本堂设置皇太子的座位,在堂中设置答拜时用的褥位,在堂前设置三师、宾客、谕德拜谒的位置,两位赞礼官位于三师的北面,两位内赞官位于堂中,全都东西相对。

到了那天,皇太子穿着平日的衣服登上座位,三师、宾客穿着平日的衣服进入,走到自己的位置上,面向北站立,皇太子站起来,面向南。

赞礼官高唱行鞠躬四拜之礼,皇太子接受前两拜,回拜后两拜。

礼仪结束后,皇太子返回宫中,三师以下的官员按照次序离开。’

大将军徐达派遣参政陆聚攻打车子等山寨。

癸酉日,皇帝诏令确定皇太子、亲王及士庶婚礼。

礼部官员和翰林学士等儒臣商议说:“但凡皇太子举行婚礼,婚礼之前,礼部要发文给司天监,选择纳采的日期,奏请皇帝任命某位官员作为使者。

某官担任副使,通告文武百官,准备好朝服排班侍立。”

前一天,内使监在奉天殿正中设置皇帝的座位和香案,和平时一样。

尚宝卿在皇帝座位的南面设置放置宝玺的几案。

礼部官员在丹陛上摆放大雁和其他礼物。

侍仪司设承制官位于殿上御座之东及丹陛之东南。

设置使者和副使行拜礼的位置在宫殿前红色台阶内道路的西侧,在东边的为上位,面向北方。

两名赞礼官站在宫殿台阶上面靠南的地方,一东一西,面对面站着。

司赞二人站在使者拜位的北边,知班二人站在司赞的南边,都东西相向。

文武百官在文武楼的北面侍立,东西相向。

安排四名文武班舍人站在文武官员的北边,稍微靠后一点,东西相对而立。

引领使者两人站在使者的拜位以北,站在西边面朝东。

拱卫司、光禄寺的官员分别站在奉天殿门的左右两边。

两位将军站在殿上帘子前面,六个人站在奉天门的左右两边,四个人站在丹陛上的四个角上,又有六个人站在奉天殿的左右两边,都东西相对。

四名负责鸣鞭的人站在丹陛上,面朝北方。

将捧着大雁和礼物的人安排在丹陛下的西边,面朝东。

这一天,金吾卫在午门外的东西两侧布置士兵和仪仗。

拱卫司在宫殿前红色台阶和红色台基的东西两侧陈设仪仗。

和声郎在丹墀的南边设置乐队,做好准备但不演奏。

侍仪司在奉天门外的正中间摆设仪仗和大型乐队。

天刚亮,初次击鼓戒严,催班舍人催促百官穿好朝服,导驾官、侍从官进宫迎接皇帝车驾。

其次是严官,由引班舍人引导文武百官入殿,在侍立位站立。

引礼官引导使者穿戴好朝服,站在丹墀的西边等候。

各位执事各自到自己的位置上去。

三严之时,侍仪官上奏说外面已准备好。

御用监跪着上奏说:“请皇帝穿戴衮冕,尚宝卿手捧玉玺在前面引导,侍仪按照常仪引导皇帝。”

到达奉天殿后,皇帝登上御座,卷起帘子,挥动响鞭,鸡人报时完毕后,引礼官引导正副使者到宫殿前红色台阶下的拜位上。

赞礼官唱赞行鞠躬礼,行四次跪拜礼,起身,身体站直。

秉承皇帝旨意的官员走到皇帝座位前跪下接受皇帝旨意后,从中间的门出来,来到宫殿台阶上宣读皇帝旨意的位置,宣称有皇帝的旨意。

赞礼官让使者和副使跪下,宣读制书说:‘奉命将某氏女子纳为皇太子妃,命你们前去行纳采礼。’

宣读制书完毕后,承制官从西门进入。

典仪官唱‘使者、副使俯伏,起身。’

赞礼官高唱鞠躬,行四次拜礼,起身,引礼官引导正使和副使退下站在西边。

执雁的人和拿着礼物的人从西阶上去,取了大雁和其他礼物从中间的台阶下来,执雁的人在前面,拿着礼物的人跟在后面,使者跟在最后,到达奉天门外,由仪仗队、鼓吹乐队引导前行。

使者出去后,侍仪官跪着奏报:‘礼仪完毕,皇帝起身,百官依次退出。’

在纳采的前一天,有关部门在妃子家的大门外设置使者和副使者的营帐,方向朝南。

假如正使、副使按顺序站立在大门外的东边,面向西方,以北边为上位。

设置主婚者,按顺序站立在大门内的西边,面向东。

在厅中设置香案,安排使者和副使站立的位置在香案的东边,面朝西,以北为上位。

设置主婚者在香案的南边接受制命(举行仪式),面向北。

在厅下主婚者拜位的北面设置赞礼的位置,东西相对。

设置傧相二人,让他们站在赞礼官的南边,东西两个方向相对站立。

引导两位使者站在厅上南边柱子的左右两边,东西相对而立。

那一天,使者奉皇帝的旨意,拿着大雁和礼物来到嫔妃的宅第,仪仗队和鼓吹乐队分别排列在大门外的左右两侧。

使者下了马,由引礼官引领进入休息的地方,办事人员在门外陈列礼物。

傧相引领主婚人穿着朝服,依次站立在大门里面的西侧,面向东。

引礼官引领使者出来,依次站在大门外的东边,拿着大雁的人站在使者的南边,都面向西。

傧相出来,走到使者面前说:‘可以开始(让宾客入内)了。’

(使者)恭敬地对(女方家的)使者说:‘(我)奉皇帝的命令,太子纳妃,要选择有美德的女子,国家有典章制度,(皇帝)让我来行采择之礼。’

傧相进去报告,主婚人说:‘我的儿子不熟悉婚礼礼仪,不足以供您选择,但是恭敬地接受您的命令,我不敢推辞。’

傧者出来,报告完毕,又进来引领主婚者到大门口南边,面朝北站立。

赞礼主婚的人拜了两拜,使者不回拜。

主婚者向使者作揖,请使者先进门,站在西阶下。

引领使者从东边的台阶登上堂,站在香案的东边,拿着大雁的人站在使者的南边。

执事人员在庭中陈列礼物。

傧相引导主婚人到行拜礼的位置,行四次拜礼,从西边的台阶登上,走到香案前面,使者宣称有皇帝的诏令。

主婚人跪下。

使者宣读诏书说:“我奉皇帝的命令挑选女子。”

拿着大雁的人捧着大雁走上前,使者把大雁交给主婚的人,主婚者跪着接受大雁后起身,再把大雁交给身边的人。

傧相引导主婚人从西阶下堂,到达规定的位置。

赞礼官唱:“四拜。”

礼仪结束,傧相引领主婚人退到西边的台阶,让副使从东边的台阶下去然后出去。

主婚人带领执事们收下礼物,询问女子的姓名。

副使接受采礼后,出来站在中门外东边,面朝西,主婚者站在西阶下。

傧者进去接受命令,出来走到使者面前说:‘请问有什么事?’

使者说:‘太子妃的人选,已经挑选好了,将要占卜一下,奉皇帝之命询问女方的姓名。’

傧者进去报告,主婚者说:“诏命认为臣下我的女儿能够侍奉太子,臣下我不敢推辞。”

傧者出来告诉使者后,又进去引主婚者出来,在中门外的南边迎接使者和副使,面向北方拜了两次,使者不回礼。

傧相引导主婚者先站在西阶下。

引导使者和副使进门,从东边的台阶升堂,站在香案左边,拿着大雁的人站在使者的南边,都面向西。

执事官在庭院中陈列礼物。

傧相引导主婚人来到行拜礼的位置,行两次拜礼,从西边的台阶登上去,走到香案前面,面向北站立。

使者声称有皇帝的诏令。

赞唱‘跪下’。

使者说:“我奉诏令来询问名字,将要用占卜来决定这件事。”

主婚人说:‘臣下我的第几个女儿是某氏所生。’

拿着大雁的人捧着大雁前行,使者把大雁交给主婚的人,主婚的人跪着接受,然后起身,把大雁交给身边的人,从东边的台阶走下,回到原位行再拜之礼。

礼仪结束后,主婚人后退站在西边。

使者从东阶下堂,站在中门外的东边。

傧相接受主婚人的命令,走到使者面前请求说:某公奉皇帝的命令来到某(此处指新郎或新娘)的住处,请允许我以礼招待您的随从人员。

使者说:我既然已经接受任务,怎敢推辞。

傧相进内室禀告,主婚的人说:‘这是先人的礼节,冒昧坚决地请求您(遵从)。’

傧者出来告诉使者说:‘某推辞了,但没有被允许,听到了命令,怎么敢不服从。’

引领使者进入,登上台阶。

于是马上开始举行饮食的礼仪。

主婚人接受了使者的聘礼后,使者返回,主婚人把使者送到门外。

占问得到吉兆。

皇帝驾临奉天殿,派遣使者行纳吉礼,仪式和纳采礼一样。

前一天,有关部门在妃氏宅第设置使者和副使的临时住处,并在宅第内设立香案、拜立位,与前一天的礼仪相同。

当天,使者奉命拿着大雁和礼物来到妃子的宅第,仪仗队和鼓吹乐队分别排列在大门外面的左右两边。

使者进入,负责相关事务的人陈列礼物。

傧者像之前一样请示事情。

使者说:‘通过占卜和筮卦来商量,卦象和占卜的结果都显示顺从是吉利的。’

制使(我)告知吉祥之事。

傧相进内室禀告,主婚人说:‘臣下某某的儿子愚笨,担心他不能胜任。’

占卜结果显示大吉,这是我的幸运。

臣下恭敬地遵奉典章制度。

傧相出来,宣告完毕后,进去引领主婚人出来,在大门外的南边迎接使者,面向北方拜了两次。

傧相引领主婚人向使者作揖后,使者先进去,站在西边台阶的

引礼官引导使者进入,从东边的台阶登上,站在香案的左边,拿着大雁的人站在使者的南边,都面向西。

办事的人在庭院里陈列礼物。

傧相引领主婚人到行拜礼的位置,面向北拜了两拜。

从西阶登上,走到香案前面,使者宣称有皇帝的诏令。

主婚人跪着。

使者宣读制书说:‘奉命宣告吉事。’

拿着大雁的人拿着大雁走上前,使者接过大雁,把它交给主婚的人,主婚的人跪着接过大雁。

起身,把币帛交给左右之人,然后从西阶走下堂,行再拜之礼。

赞礼完毕,引导主婚者退到西边站立。

带领使者出来,站在中门外东边。

傧者出来,请使者按照问名的礼仪来对待(相关事宜)。

纳征的前一天,有关部门布置的场面都与纳采的仪式一样。

这一天,使者捧着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成束的丝帛、谷纹玉圭,来到妃子家的大门外,仪仗分别排列在大门外的左右两边,在厅堂中设置放置玉帛的几案。

傧相请求像前面的仪式一样进行。

使者说:占卜算卦没有不吉利的情况,美好的配偶已经确定,皇帝派我来把礼仪方面的情况通报(你们)。

傧相进入(屋内)告诉主婚的人说:‘(我)奉皇帝的命令赏赐给我重礼,我恭敬地尊奉典章制度。’

傧相出来,报告完毕,再进去引导主婚者出来,在大门外迎接,面朝北拜了两拜。

使者不回拜。

傧相引导主婚者向使者行揖礼,然后使者先进入室内,站在西阶下。

引礼官引导使者、副使进入,执事者举着放置玉帛的几案先行,捧着玉帛的人跟在后面,各位拿着礼物的人又跟在捧着玉帛的人的后面。

到达厅堂后,负责相关事务的人把盛放玉帛的几案放置在香案的北面,使者站在玉帛案的左边,捧玉帛的人站在使者的南边,稍微靠后一点,抬几案的人退下站在西边。

各位执事人员各自在庭院里陈列礼物。

傧相引导主婚人到行拜礼的位置,行两次拜礼。

引导皇帝从西阶登上丹墀,来到玉帛案前,使者宣布皇帝的旨意。

主婚者下跪。

使者宣读制书说:‘我奉制书宣告祭礼完成。’

捧着玉帛的人走到案几前拿取玉帛,使者接过玉帛授予主婚者,主婚者跪着接受玉帛,起身,将玉帛交给身边的人,然后从西阶下堂,回到原位,行再拜礼。

赞礼的仪式结束后,引导主婚的人退下站在西边。

引领正使、副使从东阶下堂而出去。

主婚的人率领各位办事人员各自收取礼物,行礼的正副使者按照前面的仪式(行事)。

请期的礼仪与纳吉相同,只是使者的言辞有所不同,说:‘通过龟甲和蓍草占卜询问,某月某日是吉日,制使某人前来告知婚期。’

主婚的人说:‘怎敢不接受您的吩咐呢。’

在确定了迎亲日期后,要派遣官员用一头牲畜祭祀太庙,还要派遣使者带着册封文书,派遣使者带着册封文书的礼仪。

前期,司天监挑选日期,翰林院撰写册文,工部制造册书、宝玺、首饰、车驾仪仗,礼部准备好合用的礼物以及册书、宝玺的案几,然后上奏皇帝取得旨意。

任命某官员为授册、授宝使,某官员为奉册、奉宝官,某官员为主节官,承制官发布告示,文武百官都穿着上朝的服饰,在朝班侍候。

前一天,内使监令在奉天殿设置皇帝的座位、香案,按照平常的礼仪。

尚宝卿设置放置宝玺的几案,侍仪司在皇帝放置宝玺几案的南边设置放置贵妃宝玺、册命文书的几案,册命文书在东边,宝玺在西边。

设置主持礼仪的官员的位置在册书、宝玺几案的东边,拿着符节的人站在他的左边,稍稍靠后,都面朝西。

在主节官的南边、丹陛上的东南方设置承制官的座位。

设置奉册官、奉宝官的位置在册宝案的西边,面朝东;抬举册、宝案的舍人的位置在他们(奉册官、奉宝官)的后面。

册宝使位于丹陛内道的西边,面朝北,以东边为上位。

又在使者的拜位以北、丹陛陈设都与册封皇太子的仪式相同。

和声郎在丹墀的南边设置乐队,乐队只是摆设并不演奏。

鼓刚刚敲响第一遍,众官员都穿上朝服,导驾官、侍从官进入(朝堂)迎候皇帝。

其次,礼部官员在奉天门外陈设册封用的册书、宝玺和彩车,在册宝彩车的南面陈设皇太子妃的车辂、仪仗、冠服等物品。

引礼官引导捧册、宝的使者穿着朝服,进入宫殿,站在丹墀西边,等待册封仪式开始,执事们各自就位。

在三严这天,皇帝穿戴好衮服和冕旒,尚宝卿、侍仪引导皇帝到奉天殿登上座位,礼部官员把册书、宝玺分别放置在案几上,捧册宝官以下的官员各自到达自己的位置。

礼仪官引导册、宝使、副使各自到拜位,赞礼官唱拜,册、宝使以下的官员都四拜。

承制官走到御座前跪下承接制书,然后从中门出来,走到丹陛上的宣制位,主节官率领执节者从中门出来,沿着中陛下来,站在使者的东北面,面对着西。

抬起册书案桌,中书舍人抬起册书案桌,捧册官跟在他的后面;抬起宝玺案桌,中书舍人抬起宝玺案桌,捧宝官跟在他的后面,(这些人)都从中间的门出去。

校尉们各自举着红罗伞盖遮挡护卫册书和宝玺,从中间的台阶走下,把放置册书和宝玺的几案放在宫殿前红色台阶下的正中央。

捧册、宝案的舍人退到西边站立,捧册、宝的官员站在册、宝案的东边。

引礼官引导册使、宝使稍微向前,到达接受册宝的位置,面向北站立。

秉承皇帝旨意的官员宣称‘有皇帝的诏令’。

使者、副使都跪下,宣读诏书说:‘册封某氏为皇太子妃。’

皇帝下旨,命令你们(某等人)拿着符节捧着册书和宝玺举行册立的礼仪。

宣读诏书结束,执节者脱下节衣交给主节官,主节官接过节交给授册使,授册使把笏板插在腰间,跪着接过节交给执节者,执节者又接过节,站起,站在授册使的右边。

奉册官到放置册书的案子前拿取册书,面向西把册书交给授册使,授册使跪下接受册书,起身,再把册书放置在案上,拿出笏板,退下,回到自己的位置。

捧着册书的官员也退下,回到原位。

奉宝官走到宝案旁,取来玉玺,面朝西站着将玉玺交给授宝使,授宝使跪着接过玉玺,站起来,又将玉玺放在案上,拿出笏板,后退,回到原位。

捧着宝物的官员也回到原位。

引导礼仪的官员引导授册、授宝的使者退下,(使者)就到拜位面向北站立。

秉承皇帝旨意的官员从西门进入,回奏完毕后,行赞拜之礼。

授予册书和宝玺时,使者行四次拜礼,礼仪完毕后,抬起放置册书、宝玺的几案,中书舍人各自抬起几案走出奉天门,仍旧用盖(覆盖)加以遮挡保护。

拿着符节的人在前面引导,到达奉天门外,授予册书和宝印。

派人取来册书和宝玺放在彩轿当中,按照顺序出发前进,从午门的中门出去。

皇太子妃的仪仗走在前面,其次是车驾,其次是冠服,其次是礼物,其次是册宝舆,使者跟在后面。

到皇太子妃的府第举行册立的礼仪。

前一天,有关部门在妃氏大门外为正使、副使设置临时居处,又在中门外为内使监官以下设置临时居处。

设置女官的座位在太子妃的合外道路西边,面向东。

设使者按顺序站在大门外的东边,副使和内使监官站在使者的南边,执节者站在使者的北边,稍微退后一些,都面向西方。

设置主婚者依次站立在大门内的西边,又设置使者、副使站立在中门外的东边,面向西,拿着符节的人站在使者、副使的北边。

设置授予册书、宝玺的内使监官员的座位在正副使节的北面,面向西方。

在中门外的西边设置捧着册宝的内使监官员的座位,在捧着册宝的内使监官员的南边设置主婚人的座位,都面朝东。

两名赞礼官站在中门的左右两边,两名引导使者站在赞礼官的南边,都是东西相对。

又在阁的正中间设置皇太子妃的座位,在妃座的南边设置宝、册案,在合门外的庭院中设置香案,香案随着宫阙的方向摆放。

设置放着册书、宝玺的几案在香案的前面,册书在东边,宝玺在西边。

设置皇太子妃接受册书、宝玺的座位在案几前,面向北方。

设置两位捧着册书和宝玺的宫人,位于妃子拜位的西边,面向东方。

设置授予册宝的内使、监官的位置在册宝案的东边,面朝西。

安排保姆两人站在王妃的左右两边。

在傅母身后设置宫女的站立位置,东西相向。

设置宫人的拜位在庭院中,分两行面向北方。

典内二人站在妃拜位的北边,司赞二人站在宫人的拜位北边,都面朝东西方向。这一天清晨,册宝使捧着迎接皇太子妃的册宝、车驾、仪仗、冠服、礼物,来到妃子的住所,仪仗和鼓吹排列在大门外的左右两边,准备齐全但不演奏。

在大门外的正中央陈列册书、宝玺和彩色的车舆,使卤簿驾、仪仗以及凤轿等依次排列在大门外。

捧着册书、宝玺的使者进入临时休息的地方,宫中的使者邀请宫中使者、监官进入临时休息的地方。

宫女先捧着太子妃的首饰和褕翟衣进入侧室。

傧相引导主婚人穿着朝服站在大门内西边,内侍引导内使、监官按顺序站好。

站在中门外。

引礼官引导册使、副使走出宫门,来到彩舆前,取出册书、宝玺放置在案上,站在大门外东边,执节官站在他们北边。

傧相询问来意,使者说:‘我奉皇帝的旨意授予太子妃册书、宝印和礼物。’

傧者入内禀报,主婚者说:‘我恭敬地遵奉制命。’

傧相出来,禀报完毕后,进去引导主婚人到大门之外迎接,面向北。

主婚者再拜,使者的副手不回拜。

傧者引导主婚者揖请使者先进门,持节者在前面引导,举案者跟随其后,使者、副使跟随其后,到达中门外,各自就位站立。

手持符节的人解开节衣,使者到桌案前取册书,把册书交给授册的内使监官,内使监官接受册书后交给内侍,内侍接受册书,站在授册内使监官的右边。

副使前往案几上拿宝玺,交给授宝内使监官,授宝内使监官接过宝玺,交给内侍,内侍接过宝玺,站在授宝内使监官的右边。

负责抬案的人将案桌放下后退下,使者、副使也退下,回到原位。

宦官捧着册书、宝玺从中间的门进入,将册书和宝玺交给(相关人员),宦官、监官跟在后面,来到合门外面,将册书和宝玺暂且放置在几案上。

宫女捧着皇太子妃的礼服进入内殿,请太子妃穿戴好,保姆、宫女、内侍等人在旁边引导、随从。

皇妃走出内室,保姆在前面引导,接着宫女拿着扇子围护着,再后面宫女和太监各自拿着东西跟随在后面。

到合门外面,傅姆引领妃子从东边的台阶走下,来到香案前面,朝着宫阙站立。

保姆分立在左右两边,宫女、太监分立在他们身后。

内使监的官员宣称有皇帝的诏令。

典内禀报说:‘妃行再拜之礼。’

典内启奏接受册书,授册内使监官前往案前取册书进献给贵妃,贵妃接过册封文书,交给接受册封文书的宫女,宫女接过册封文书,站在贵妃的左边。

掌管礼仪的官员启奏接受宝玺,仪式和接受册书的仪式相同。

宫女接受了宝玺,站在接受册命的宫女下方。

典内启奏说:‘妃行再拜之礼,请求升座。’

保姆引导王妃从东边的台阶登上座位,就座之后,宫女捧着册书、印玺各自放置在桌案上,退下站在左右两边。

保姆和宫女、太监各自升阶站在侍立的位置上。

内侍引领宫官以下的人各自走到庭院中的位置,排成两行向北站立,以西为上。

司赞官主持拜礼,宫官以下的人都要行四拜礼。

礼仪结束后,王妃走下座位,保姆引导她回到堂屋内。

主婚者和礼仪使者、副使者像行告期礼时那样行礼。

副使乘坐驿车返回。

醮戒仪前期,内使监官在奉天殿设置皇帝的座位,与平常的礼仪相同。

侍仪司在奉天殿东耳房内设置皇太子的座位,皇太子的席位在奉天殿的西边,面朝东。

席的底层是用桃枝竹编织成的筦席,铺上一层边缘绘有彩色云气图案的五彩蒲席。

在席位的左右两边设置两名司爵内使,在司爵内使的东边设置两名司馔内使,(这些人)都面对面(站着)。

设置皇太子接受醮戒的位置在御座的南边,面朝北方,在丹陛上设立皇太子的拜位,面朝北方。

设置太子属官的拜位在丹墀的两边,两行朝北。

两名赞礼官站在皇太子丹陛上拜位的北面,两名知班官站在赞礼官的南面。

文武百官站立在文武楼的北面,都面向东西方向(站立)。

其余的陈设与颁发册封诏书时相同。

这一天,天还没亮,太子侍从官引导太子到次所,各执事官也各自就位。

皇太子穿戴好衮冕服饰,文武官员在两旁侍立。

皇帝戴着通天冠,穿着缝纱袍,来到宫殿升上宝座,引进使引领皇太子从东边的台阶登上,到达丹陛(宫殿前的红色台阶)处的位置,赞礼官赞唱行四拜之礼。

引领皇太子从奉天殿东门进入,到达席位,面向东站立。

司爵内使斟酒,将爵递给皇太子,皇太子跪着,将圭插在腰带中,接过爵,用酒祭奠少许,将爵递给内使,内使跪着接过。

掌管膳食的内使将膳食交给皇太子,皇太子接过膳食,又将膳食交给内使,内使跪着接过膳食,放在席上,起身站在皇太子的左边。

皇太子起身入席就坐,饮食结束后,将他领到皇帝座位前。

跪下。

皇帝命令他说:“去迎接你的相国,继续我的宗庙祭祀之事,努力啊,要恭敬。”

皇太子说:‘臣恭敬地遵奉皇帝的旨意。’

俯伏,起身,从东门出去,来到丹陛上,行四拜礼,赞礼官完成赞礼的工作后,皇帝回宫。

尹进引领皇太子从东边的台阶走下来,文武百官依照次序走出。

亲迎仪式的前一天,有关部门在太子妃家大门的外面设置太子的临时住所,朝向南方,东宫官员的临时住所设在太子临时住所的南边,东西相对。

设置皇太子站立的位置在大门外的东边,面朝西方。

皇太子在合门外设置献雁的位置,面向北。

设置主婚者站立的位置在合门(宫殿侧门等)外面的西边,面向东。

由妃氏主婚的人在天刚亮时备好酒肉到家庙祭告。

迎亲前三刻钟,东宫的官员们身着朝服,在东宫门外陈列仪仗、鼓吹乐队。

引进使启奏内严,东宫官员捧着玉玺到阁中恭迎。

仪鸾司将金辂车送到东宫门内。

引进奏报朝廷,做好对外防备。

皇太子穿着冕服,乘坐车驾出行,侍卫举着旗帜仪仗等在前面引导、跟从,依照常规仪节进行。

到达宫门,下车换乘辂车。

辂车启动,东宫的官员以下(人员)都跟从,拿着大雁的人捧着大雁跟在他们后面。

皇太子到达太子妃家大门外,掉转车头向南,仪仗队和鼓吹乐队分别排列在左右两边。

皇太子从车上下来,登上轿子,侍从在前面引导,来到帷帐,皇太子从肩舆上下来进入帷帐。

然后,东宫的属官各自在事先安排好的位置上就座。

皇太子快要到达的时候,主婚的人要设宴款待女方。

皇太子进入帷帐后,宫女和保姆引导太子妃穿上褕翟礼服,插上花钗,前前后后簇拥着,走出帷帐,站在殿内席位前,面向南方站立。

傅姆站在太子妃的左右两边,宫女、内侍分别站在她们的后面。

主婚者身穿朝服,站在西阶之下。

引进官引导皇太子走出帷帐,站在大门东边,面向西,左右侍从护卫的人如同平常的仪制。

傧相穿着朝服进去接受命令,出来后,站在门的东边,脸朝西说:‘冒昧地请问您有什么事?’

引进跪着启奏完毕,皇太子说:‘我奉制命亲自来迎接你。’

引进官领受命令后,起身,将皇太子的话传达给赞礼的傧相。

傧者进入禀告,引导主婚者出来,在大门外西边迎接皇太子,(主婚者)面向东方,行两次拜礼,皇太子回拜。

引进官引导皇太子进入大门向左走,拿着大雁的侍从跟随在后面。

傧相引领主婚人从门的右边进入,引领皇太子登上东边的台阶,进来站在房门之前,面朝北站立。

主婚者从西阶登上堂屋,站在合门外的西边,面向东。

引进官启奏说:“跪下,启奏,献上大雁。”拿着大雁的人面向西跪着进献大雁,皇太子把圭插入腰带,接过大雁,然后把大雁交给主婚的人。

主婚的人插好笏板,跪着接受大雁(作为聘礼),起身,把大雁交给身边的人,退下站在西边。

皇太子拿出圭,俯伏(于地),起身,拜了两拜,从东边走下(台阶)。

皇太子出门,到门外次舍中等待,主婚者不下堂相送。

当初,皇太子进入大门,太子妃的母亲出来,站在合门外面,皇太子站在放置大雁(作为见面礼)的位置的西边,面向南方。

皇太子行完拜礼之后,宫女和保姆引导妃子出来,站在保姆的左边。

主婚人上前,告诫说:“要警戒啊,要警戒啊!要早晚谨慎勤勉,不要违背我的命令。不要对他说:‘努力啊,努力啊!’你的父亲有训示,你去接受时要恭敬。庶母劝告她说:‘恭敬地听从父母的话。’”

宫女、保姆恭敬地引领、指导、跟从着她。

太子妃出门,司闺启奏,太子妃乘坐舆车从中门出来,司闺启奏,太子妃下舆,乘坐凤轿。

皇太子揭开车帘,有关部门按规定排列仪仗队。

太子妃走出内宫门,来到大车的后面。

皇太子走出大门登上马车。

太子车驾开动,东宫的侍从官员都骑上马,按照来的时候的礼仪跟从出行。

到了东宫门外,侍从官员都要下马进入。

皇太子的车驾到门内后,下车,换乘舆车进入,侍从官员跟随,到达宫殿旁门时,皇太子下轿进入,在宫殿内殿门外的东边等候,面朝西。

合卺仪式前一天,内使监将太子妃休息的地方设置在东宫内殿的西边,朝向南方。

司闺在内殿的正中间设置帷帐,在帷帐的东边设置皇太子的座位,面朝西方,在帷帐的西边设置太子妃的座位,面朝东方,与皇太子的座位相对。

在东房的殿中放置一个洗。向东南方向。

有一名掌管巾帕的宫女位于洗具的南边,有一名掌管盥洗之事的宫女位于洗具的北边,(她们)都是面向西。

在殿北设置太子妃的盥洗器具,司巾宫一人站在盥洗器具南边,司盥宫一人站在盥洗器具北边,都面向东。

在帷幄正南方的中间设置酒案,把酒樽摆放在酒案上,在酒樽的北面放置四个酒杯、两个卺,这些酒杯都用现在的酒器来代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