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四(2/2)
戊午日,登州卫指挥使司进言:‘海运的船只,航行在海路上,遇到秋冬季节时,狂风暴雨大雪,大多导致翻船溺水(的事故)。’
从今以后运送军需物资和军士家属过海的,应该等到春天风平浪静的时候再渡海,这样就不会有翻船溺水的祸患了。
皇帝听从了他的话。
庚申日,皇帝的第十个孙子朱高煦出生,他是当今皇帝的第二个儿子。
辛酉日,任命燕府左相费愚为燕山中护卫指挥使。
丁卯日,太阳上有日晕现象。
己巳日夜晚,广州府刮起大风,响起雷鸣,下起大雨,电闪不断。
庚午日,在华盖殿宴请群臣。
壬申日,任命太仓卫指挥使朱文质、福州左卫指挥佥事陈文为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甲戌日,福州府发生地震。广州府发生地震。
丁丑日夜里,河州发生地震。
戊寅日,皇从曾孙朱赞仪出生,他是靖江王的庶长子。
庚辰日,朝廷将湖广行省试布政使李叔正召入朝中担任礼部试侍郎。
辛巳日,赏赐出征的将士们银钞,公侯赏赐一百锭,都督赏赐五十锭,指挥赏赐三十锭,千户以下以及军士按照不同等级进行赏赐。
癸未日,把杂职衙门的方形官印改铸成条记。
乙酉日,礼部上奏说:‘南昌府进献的贺正旦表文不合乎格式,应当判他们有罪。’
皇帝说:‘臣子对于君父,本来就应该无所不至地表达恭敬。’
这中间的事情或许有疏漏、简略之处,是因为失误造成的,暂且不去追究,只是记录下这些过错用来表示警告。
丙戌日,祭祀太庙。这个月,吏部上奏说:‘天下郡县举荐的聪明正直、孝顺友爱、努力种田、贤良方正、有文学才能的人到京城的有八百六十多人。’
皇帝下令分别授予他们官职,于是。
皇帝告诫他们说:“人的才能,很少能全面具备。像宽厚慈祥的人,让他们做管理百姓的官;勤勉敏捷、明白事理的人,让他们去成就事业。衡量才能授予官职,或许会有成绩。”
如果让才能与所担任的职务不相称,职位与才能不相匹配,国家虽然有褒奖德行、录用贤才的名声,但没有代替上天治理万物的实际成效,这不是用来谋求国家安定的办法。
你一定要慎重对待这件事。
于是给这些人分别授予了不同的官职。
户部上奏说全国开垦出的荒闲田地有五万三千九百三十一顷。
承旨郎曹仪等人请求回乡探亲,以及想带着妻子来京城的。
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因此赐给他诏书并告诫他说:‘朕听说古代最有智慧的人,所担心的有五种情况:担心自己和普通人一样,却不能超越普通人。’
担心的是没有学问,担心的是被立志于学问的人看不起。
即使是那些立志于学问的人,也担心没有官位,有了官位又担心不能忠于君主;既然忠于君主,又担心不能对双亲尽孝。
从前有智慧的人担心这件事,后来一下子就没有担忧了,这就是他之所以有智慧的原因啊。
你们接受诏令担任郎曹仪等人,当初,有关部门把生员选拔进入国子监,已经和平民之子不同了。
不到几年,朝廷就授予他们官职,他们的年龄不仅达到了十五岁,而且还超过了一同学习的人。
现在他们都说要归田,有说要去探亲的,有说家中没有长辈,要带着妻儿来居住的。
这两件事,是为人最重要的伦理道德。前面提到的五种祸患已经因为敬畏而避免了其中的三种,只有志向和忠诚,不知道是怎样的情况。
如果真的想要损害他的心志,就应当想想孟轲所说的‘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要权衡一下自己力量的大小强弱。
百姓举行祭享,没有鼎食就显得寒酸;官员举行祭享,有鼎食就显得尊贵。
聪明的人知道了显贵的人能享受美食,就一定会远离贫贱而忠诚于君主。
你回去后好好反省,这样就好了!
重建天禧寺。
当初,吴主孙权赤乌四年,在长干建了一座寺,孙皓在位时这座寺被废弃。
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和尚惠远重新建造寺庙,于是命名为长干寺。
南唐时又被废除。
宋真宗天禧二年又建寺,开始命名为天禧寺。
元朝末年(它)被战火毁坏,到现在(又)重新建造起来了。
皇帝下诏让僧守仁担任寺院住持。
守仁字一初,曾经跟随元朝的杨维祯学习,凭借诗歌在当时闻名。
(明朝)派遣使者下诏书晓谕日本国王说:‘从前宋朝失去统治权,中原遭受祸殃,金、元入主中原,二百多年间,改变风俗,华夏之地充满膻腥之气,有志向的君子,谁不感到激愤。’
到了元朝国运将尽的时候,各路英雄崛起,各自割据一方,教化之令繁多杂乱。
当时我统领三十万军队,磨砺兵器以观后效,不久命令大将军率领大军征伐,不到五年,就平定了中原。
愚蠢的东夷,君臣不守正道,四处侵扰邻国。
前年因为一些无根据的话而产生了嫌隙,今年对方派人来又不诚恳,一问其中的缘故,果然是想要争个胜负。
唉呀!
远远地居住在大海之上,不知道皇帝的恩赐,傲慢不恭敬,放纵百姓做坏事,必将给自己带来灾殃吧!
皇上因为广东阳春等县的盗贼还没有被平定,就命令南雄侯赵庸前往那里镇守,仍旧训练军队战马,根据情况随时征讨。
《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