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139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五

第139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五(2/2)

目录

我虚心地长久等待您的答复,您不要太让自己为难了。”

升礼部侍郎李叔正为礼部尚书。

李叔正,是南昌府靖安县人,他生性聪明,十三岁时就因为善于作诗而闻名。

长大以后,他广泛地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

江西十才子,叔正就是其中一位。

等到陈友谅攻陷南昌,他的妻子夏氏投井而死,李叔正终身不再娶妻。

洪武四年,李叔正被征召到京城,任命为国子学正,后来调任为渭南县丞,升任为兴化知县,礼部员外郎,因为年老请求辞官,皇帝没有答应。

他被任命为国子学助教,后升任监察御史、湖广参政,又晋升为布政使。

后来被召回朝廷担任侍郎,到这时又被提拔为尚书。

这个月,皇帝命令天下郡县编制赋役黄册。

这种办法是,把一百一十户编为一里,一里之中,推举丁粮多的十人为里长,其余一百户分为十甲,每甲十人,每年役使里长一人,甲首十人,管理一里的事务。

城中称为坊,近城称为厢,乡都称为里,每十年轮流一次,轮流的先后顺序则按照丁粮的多少来排列。

每里编为一册,册之首总为一图。

那些里中鳏寡孤独不能承担赋役的人,就管辖在一百一十户之外,列在图表的后面,叫做畸零。

册,就是符命的意思。古代帝王祭祀天地宗庙,还有册立皇后太子,以及任命诸侯王和三公,都要在简册上书写他们的名位和封号,以祭祀告神。修成四本,一本上报户部,另外三本分别由布政司、府县留存。

命令掌管刑狱的官员听取原告和被告的申诉,如果确实有罪证,就按照五刑的规定来判决,然后向君王上奏。

奏疏上奏后,记录皇帝的批复,送给四辅官、谏院官、给事中复核,如果没有不同意见,然后再次上奏皇帝后施行。

如果遇到有疑问的案件,就由四辅官进行封驳,写成律令。

二月初一丁巳日,派遣礼部尚书李叔正到先师孔子庙祭奠。

浙江、江西两地的粮长共一千三百二十五人到京城运送粮食,即将返回时,皇上把他们召来,在朝廷上发布谕旨慰劳他们,并赏赐钱钞作为路途费用。

戊午日,祭祀太社、太稷。任命文学之士李亨鲁为谏院右正言,并赐给他冠带。

己未日,将北平府的漷州改名为漷县。

庚申日,任命胡昱为江西布政使司右参议。胡昱,是蓟州遵化人,他以原元朝枢密副使的身份前来归附,所以才有这项任命。

壬戌日,天子举行了祭日之礼。撤销王府孳牲所及司酝。

赐给谏院右司谏石时中、判禄司,左司副夏守中十锭钞,因为他们公正正直、敢于进言。

甲子日,任命郑湜为福建布政使司左参议。

郑湜,是金华浦江人,是郑绮的八世孙。

郑氏一直以来以孝义闻名,皇上每次都加以褒奖,她有时被人诬陷,皇上就赦免她而不加以追究。

当时有人告发他家与胡惟庸暗中勾结,郑湜兄弟六人,官吏急于逮捕他们,几个哥哥争着要去,郑湜说:“我在,怎么忍心让各位兄长遭受刑罚呢?”

他亲自去见官吏,请求出征。

二哥吴濂先前因为有事留在京城,等到弟弟到来,二哥迎上前去说:我们家的长辈应当承担那罪责,弟弟你不要参与其中。

郑湜说:“兄长您年纪大了,我自己前去辩论此事,万一理亏,我会服罪的。”

这两个人争着进监狱。

皇上听说了这件事,把他们都召来,在朝廷上慰劳勉励他们,对近臣说:“有像这样的人,难道会愿意跟随别人做坏事吗?”

于是就赦免了他。

皇帝下诏赐给他们酒食,提升郑湜为参议,赐给他冠带、袭衣。

赐给信国公汤和的儿子汤輹两匹马。

乙丑日,派遣官员祭祀历代帝王。柳州府融州的瑶民发动叛乱,官军讨伐并平定了这次叛乱。夜里,月亮干犯井宿。

丙寅日。祭祀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指五岳等名山)、海渎(指四海四渎)、山川、月将(月中神煞)、城隍等各位神灵。

派遣官员祭祀先农神和旗纛神。

诏令楚王朱桢前往他的封国,赐给他白银二万两、黄金一千六百两、纸钞二十万锭;赐给他的护卫官军纸钞二千二百锭。

暹罗斛国派臣子陈子仁等人前来上表进贡特产,皇帝下令赏赐陈子仁钞二百四十锭。

辛未日,任命试户部侍郎徐辉担任户部尚书。

徐辉,是常州武进人,从一个小吏凭借自身的才干,被提拔为户部仓部郎中,不久升任左侍郎,到这时升任尚书。

敕令建造扬王坟的享堂,命令中军都督府派遣五千名士兵供这个工程役使。

癸酉日,命令刑部重新制定判处徒刑的罪犯煎盐炒铁的条例。

凡是犯徒刑罪行而被罚做煎盐苦役的人,福建、广西籍的发配到两淮(地区),河南、山东、广东籍的发配到两浙(地区),直隶、江南、浙江籍的发配到山东,直隶、江北籍的发配到河间(地区),湖广籍的发配到海北(地区)。

凡是因犯徒刑而被发配到矿场炒铁的人,江西人被发配到泰安、莱芜等地;山西人被发配到巩昌;北平人被发配到平阳;四川人被发配到黄梅;海南、海北人被发配到进贤、兴国。

乙亥日,任命儒士郑孔麟担任河南布政使司右参议,王德常担任广东布政使司右参议。

丁丑日,命令礼部郑重宣告乡饮酒礼的规定。乡饮酒礼,是用来确定尊卑,区别贵贱的,先王用它来教导百姓,使他们尊崇敬爱,知道廉耻,懂得礼让。

朕自从即位以来,虽然已经推行乡饮酒礼,但在乡间里社之间,恐怕还没有普遍学习。

如今时节和顺,五谷丰登,民间没有事端,应该重新推行旧的典章制度,那些府、州、县就命令长官主持这件事,乡闾里社就由贤能而且年长的人主持这件事,年纪大且有德行的人处于上位,年老淳厚笃实的人排在其次,按照年龄大小排序。

那些有违反条令触犯法律的人,被安排坐在外面,同类(同样犯法)的人坐在一起,不许混杂在善良的百姓之中。

像这样的话,家庭就懂得廉洁和羞耻,人们就知道礼节和谦让,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兄长友爱弟弟恭敬,丈夫和睦妻子温顺的风尚,不用等待教化就能够兴盛,这就是所说的安逸但不淫乱,和睦快乐但不放纵的情况啊。

孔子说:‘我观察乡饮酒礼,就知道王道是多么容易施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己卯日,重新设立各地的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各一人。

此前,只设置一个布政使,到这时重新制定制度,任命浙江布政使王铎、广西布政使孙用、山东布政使吴印、河南布政使王兴宗、北平布政使朱瑛、四川布政使朱守仁、湖广布政使徐铎为左布政使。

江西布政使高隽、山西布政使赵新、陕西布政使朱裕、福建布政使韩文辉都被任命为右布政使。

庚辰日,命令户部核实天下的官田。将明州府改名为宁波府,将明州卫改名为宁波卫。

甲申日,皇帝诏令司法官员:从今以后,武官官职在三品以上的人有犯罪行为的,一定要上奏请示,得到旨意后才能审讯他们。

四品以下官员有犯罪的,有关部门就逮捕审问,定罪之后再商议功劳,请求皇帝裁决。

如果文职官员犯罪,涉及到三品以上武官的,也必须奏请(皇上),不要擅自审问。

乙酉日,太阳中间出现黑子,从壬午日开始。到了这一天。

给事中刘逵进言说:‘议刑司的奏札,谏官复审完毕后,又在奏札末尾署名然后才施行,恐怕日后有窥探机会来求取恩赏的人。’

请从今以后,不要让谏官在奏折上署名。

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第一百三十五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