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六(1/2)
洪武二十年(4084年)冬十月初一日戊申,(皇帝)祭祀太庙。封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朱寿为舳舻侯,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张赫为航海侯,并赐给诰券。
那诰文大致说:告知你寿,跟随朕建立国家,多有显着功勋劳绩,如今已经年事已高,多次经历风浪波涛的危险,从事辛劳的漕运事务,来供给辽海的军队,既然已经成就你的功劳,必定加以尊崇奖励。
现在特别封你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柱国舳舻侯,食禄二千石,并且延及子孙,世袭封爵,以此来报答你的功劳。
你可要恭敬啊!
张赫的诰文和朱寿的一样。
建成了历代忠臣庙。
在此之前,汉代的秣陵尉蒋忠烈侯、晋代的成阳卞忠贞公、南唐的刘忠肃王、宋代的济阳曹武惠王等,都被历代尊崇祭祀。
到了元朝卫忠肃公福寿等人的时候,也曾经建立祠堂来祭祀他们。
皇帝认为这座祠庙在里巷之中,庙宇低矮简陋,配不上神灵居住,就下诏将它迁到鸡鸣山的南边。
到这时庙宇建成,(朝廷)命令应天府每年在四季第一个月以及年终祭祀功臣的日子进行祭祀,每年都把这作为常例。
己酉日,皇帝与各位将领讨论军事,皇帝说:“国家用兵,就像医生用药一样,储备药物来治疗疾病,不会因为没有生病而吃药。
国家还没有安定,就用军队来平定祸乱。
等到天下太平的时候,只应该修整铠甲兵器,训练士兵,使(国家)常常有所防备。
大概军队能平息战乱,也能招致战乱,如果倚仗国家富强,好大喜功而制造事端,结下仇怨挑起争端,恰恰足以招致战乱罢了。
这就像医生拿吃了会让人头晕目眩的药,强行给没有病的人吃,纵然不会使身体伤残、丧失性命,也会损伤元气。
所以治理国家的人只应当经常讲习军事,但不可滥用武力,肆意发动战争。
你们都肩负着军队方面的任务,应该深切体会我的心意,这样大概就不会有过失了。
庚戌日。袭封衍圣公孔讷来朝见皇帝,皇帝赐宴并赐钞。
皇帝派使者到军中赏赐颖国公傅友德等统领的北方番族降卒四万六百余人,赏赐布帛十六万一千五百八十五匹。
在琼州府琼山县设置海口千户所。
暹罗斛国使臣坤思利济剌替等回国,皇帝下诏赐给该国国王杂色绢九十匹,以及药材等物,赐给坤思利济剌替等人衣服和钞币,各有不同。
辛亥日,赏赐河州等十一个卫所的四万三千七百多士兵,十九万八千匹布,六万五千六百斤棉花。
占城国王阿答阿者派他的臣子宝络圭阿那来郁等一百五十八人入朝进贡当地特产,皇帝命令按等级赏赐衣服和钱钞。
壬子日,任命颜桧为溧阳县丞。颜桧,是颜回的第五十八代孙。
播州宣慰使杨铿因为被朝廷征召入朝,向朝廷进献十匹马。
皇帝告谕他要坚守土地、保护自己,并赏赐了他五百锭钱钞。
剑川州当地的首领杨奴发动叛乱,大理卫指挥郑祥率领军队前去讨伐,斩杀了他的同党八十多人,杨奴逃跑了。
不久,杨奴回到剑州,又召集蛮人作乱,郑祥再次率兵出击斩杀了他们,贼寇被平定。
丁巳日。命令各卫的指挥分别掌管千户所的事务。本朝的制度是,每个卫设置一名指挥使,两名指挥同知,四名指挥佥事,又设置前、后、中、左、右五个千户所,用来分别统领士兵。
当时,京城卫所的指挥使们下班后都不进官署处理政事,一旦有责任追究,就互相推诿。
于是命令指挥使掌管印信,同知、佥事各自统领一所。
士兵中有武艺却不训练,兵器不坚固锋利的,都要问责他们的统领官员。
又设置台州卫,调遣处州卫指挥佥事常刚统领台州卫事务。
命令兵部张榜告知天下:凡是公侯、驸马奉命出使,他们的随从以及各藩王府没有符信凭证的使者,不得擅自乘坐驿站的车马船,违反规定的人就给他们判罪。
戊午日,皇帝下诏命令所有的军人安营扎寨,要按照各自卫所的居住顺序,不许越过队列。
皇帝下诏选取曾经前往海西野人地区以及纳哈出的领地,经历诸多劳苦的二百零六名辽东官军前往京城,分别赏赐数量不等的有花纹的丝织品、绫罗绸缎制成的衣服、银锭。
皇帝下诏令湖广的常德、辰州两个府中家中男丁在三人以上的家庭出一个男丁前往云南屯田。
辛酉日发生月食。
壬戌日,皇上考虑到山东、北平、河南从事水路和陆路驿站差役的人连年服役,疲惫困苦,便命令有关部门按照旧例根据民户缴纳粮税的多少加倍给予报酬,来宽缓民力。
朝廷调遣陕西、山西五万六千余名将士赶赴云南听候征调,并按不同等级赐予他们钞币。
癸亥日,皇帝诏令制定武臣赠送助葬财物的规格,公侯送布一百匹,米一百石,一品官送布六十匹,米六十石,其余各有不同。
甲子日,调遣楚王府的六千护卫士兵前往云南听候调遣。
乙丑日。命令佥都御史高翼等人率领所收编的原元朝校卒七百二十余人前往辽东训练,听从调遣。
不久命令高翼把军队交给边境的将领然后返回。
命令兵部派遣使者登记杭州、湖州、严州、衢州、金华、绍兴、宁波和直隶徽州等府市民中富裕的人,让他们出资购买马匹,补充到凤阳、宿州到河南郑州驿站中充当养马户。
丙寅日,诏令长兴侯耿炳文率领陕西当地的军队三万三千人前往云南屯垦种地,并随时听候调遣。
皇帝赐给航海侯张赫、舳舻侯朱寿、海西侯纳哈出禄米二千石,从江西公田中拨给他们。
丁卯日,皇上因为北方的学校没有名气,教师和学生荒废学业,命令吏部升迁南方有学识、有品行的学官去教导他们。
增加府、州、县学的生员名额,不限制数额,并且免除他们家庭的徭役赋税。
皇帝命令锦衣卫选拔精锐力士五千六百人跟随自己出行。
皇上对礼部尚书李原名说:“以前已经议定并颁布了朝廷大臣的尊卑礼仪,其中有些细节还不够详尽,应当重新考订校正,编成定式,向朝廷内外公布。”
于是李原名召集众多儒臣,考查旧有的制度,重新加以修订确定,总共二十六条。
朝廷参拜之法第八条:其一,凡是朝廷官员按班序列队站立,公爵、侯爵站在文官武将队列的首位,其次是驸马,再其次是伯爵,从一品官以下的官员各自按照品级顺序站立,文官站在东边,武将站在西边。
风宪纠仪官站在上面,以方便观看和倾听,不能超越界限。
如果有事情,必须从队伍的末尾走到皇帝面前跪下奏报。
事情完毕后回到原位。
其二,凡是文武官员在皇帝面前陪坐的时候,遇到有官员奏事,一定要站起来,等到奏事完毕再坐下。
如果是皇帝特旨赐座的人就不受(此规定的)约束。
其三、凡是文武官员出入朝廷大门,都要更加恭敬谦逊。
如果是一品以下的官员,遇到公、侯、驸马,站着就要站在旁边,行走就要跟在后面,其余以此类推。
如果皇帝召见他们,就不受这个限制。
其四、凡是上朝参拜的官员,遇到圣上的谕旨,必须专心恭敬地聆听,牢牢记住而不要忘记。
其五,百官自从进入午门以内,就不许吐痰。
如果参加朝会的近侍咳嗽生病,允许他立即退下班列。
第六条,凡是在皇帝面前上奏应答,务必遵循诚实的原则,不许荒诞不经。
第七条,凡是官员随从人员经过宫殿前的红色台阶中间时,身体要始终朝北,不得朝南,向左或向右走时也是这样。
如果随从皇帝登上奉天门或者丹陛,不能直接行走在中道和王道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