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三(2/2)
第四件事是精心选拔官吏,以此作为百姓的福分。希望选择老成持重、廉洁正直的人,任命为地方长官,让他们考察所属地方官员,表彰良善,贬斥邪恶,将他们的所作所为详细记录下来,报告朝廷,决定他们的升贬,那么官员们难道不会改过向善、勇于自我约束吗?官员既然遵守法律,那么百姓就不会遭受虐待而能安居乐业。这样一来,就可以让道德教化得到传播,法令制度得到宣传,刑罚清明,诉讼减少,家家富足,人人满足,成为百姓的福气了。
第五是褒奖封赐祭祀的典礼,用来激励忠诚英烈之人。人生在世,功业显耀于当时,那么他去世以后,声名就会显扬于后世,所以要将他记载在祭祀典册中,以崇尚德行,报答功绩,使民众长久地记住他。希望陛下对于历代对百姓有功德的忠臣烈士,命令有关部门访查他们的事迹并上报,让礼部、翰林院考察审核清楚,酌情加以封赐谥号。
第六是减省宦官的数量,以防他们掌握宫廷大权。皇帝的住处,四方的人都敬仰,设置宦官守门,只是让他们传达命令,洒扫庭院罢了。然而过去的君主,大多被他们所挟制,由于他们是君主身边亲近的人,所以他们的话容易被君主听进去而且容易被相信,于是就养成了内部的祸患而自己却不知道。凭借陛下您明察秋毫的智慧,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呢?然而希望陛下能借鉴史籍,裁减多余的官员,这样不但能让朝廷更加威严庄重,还足以防止日后有人弄权的祸患。
第七,调换边境的将领,以防备外患。任用将领,开拓边疆,这是国家的大事。然而以往的君主,授予他们兵权,让他们久守边境,致使他们放纵荒淫,无法控制驾驭。如今陛下有着圣明的谋略,做任何事都能周全的考虑,没有疏漏,凡是镇守边疆的将领,一定要考察他的言行,确认可以信任之后,再给他兵权,一定要经常调任,不让他长期在一个地方担任,这样不但能保全功臣,还能预防外部的事变。
第八条说:“选拔廉洁有才能的人来惩治贪污腐败的人。”先王的政事,在于了解人,在于安定人民。既然这样,了解人,就是安定百姓的方法。现在有关官员的任用,没有完全得到合适的人才,廉洁干练的人才有的被上级官员所忌恨、被同僚所嫉妒,这样能够坚守自身原则不屈服于这种环境的人就少了。所以的办法。恳切希望陛下广泛设置能为自己探听消息的臣子,访求廉洁有才能的人,斥退奸邪贪婪的人,以明确官员的罢黜和晋升。
第九条是增设关卡哨所来革除奸诈营私的弊病。制定法律来革除弊端,铲除奸佞来安抚百姓,这是掌握国家政权的人首要的事务。自从陛下设置勘合作为券印,用文字作为编号,按顺序书写,双方各自收藏一半,凡是征调派遣,一定要合起来查验,相同之后才施行,非常符合革除弊病的方法。
近来听说各部门只是把公文委派给小吏,用来督管下属部门,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加以杖击鞭打,而这种危害会殃及百姓。伏愿陛下增置勘合,交付给各有关部门,让他们填写差遣,事情结束后缴回上报。像这样,相关部门一定不敢轻易发布命令来危害百姓,而各种事务也不至于长期拖延而不禀报。
奏书呈上,皇上看了之后说:“冯坚所说的知晓时势,通达变故,只是调换边境将领这一说法我不认同。如果频繁更换边境将领,就会导致将领不熟悉士兵的才能、力量、勇气、胆怯,不了解敌军的出没情况,不熟悉山川的形势险阻,又怎么能抵御敌人呢?如果能像赵充国、班超那样,朝廷唯恐对他们的任用不够长久,又为什么会多次更换呢?然而冯坚所说的关于正体的内容很多,这是值得称赞的。”于是皇帝命令吏部提拔冯坚为都察院佥都御史。
丙寅日,湖广宝庆卫百户舍人倪基陈述了四件事:第一,任用武臣。陛下秉承天命,讨伐罪恶,抚慰百姓,有智谋的人运筹帷幄,有勇气的人攻占城池,天下安定以后,功劳大的人被封为诸侯,功劳次一等的人被任命为将军,他们的功名流传后世,与国家共享福禄,对功臣的褒奖已经达到极致了。
近来看到那些手握重兵的大藩镇将领,大多是年轻新进的后生,很多人都不熟悉军事战略。而且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官职,如果不是有雄才大略、能够驾驭众人的人才,不足以担任这些职务。希望陛下特地下诏给有关部门,让他们根据才能推荐人才,其中难道就没有忠诚壮烈、智慧勇敢的人吗?经过考察,录用他们,一定能保卫国家,辅佐社稷。
第二,规定百姓的产业。我听说有固定产业的人就有安分守己的心思。自从井田制被破坏之后,富有的人田地广袤相连,贫穷的人却没有立锥之地。先王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定田界开始。陛下凭借神明威武平定天下,应当彰明先王的政令,丈量天下的田地,考察百姓的情况,给予百姓维持生计的手段,使每家都有产业,人人都能吃饱饭,像这样的话,礼义廉耻的风尚就能够兴盛起来了。
第三,学校是国家的首要事务。陛下即位之初,诏令郡县兴办学校,培养贤能的人才,一起谋求治国之道。所以乡里有学校,郡县有学府。如今郡县的学校兴起创办,可是乡社的学校大多废弃,这不是用来推广教化的做法。希望陛下诏令乡社推举精通经学的士人,或者年老退休的人,每百家设置一位老师,让他们教授民间子弟经史,日积月累,那么这些子弟就会逐渐成为有用之才,自然会趋向教化,而朝廷也会有可用之人了。
第四,国家设立官职、明确职责,是为了分别处理天下的各种事务。陛下登基以来,多次下达求贤的诏书,而有关部门执行时或许还没有完全到位。臣希望陛下在处理繁多政务的闲暇之时,用心考察谁是贤臣,谁是能臣,谁是通达的人,谁是有技艺的人。官员不必求全责备,关键在于得到合适的人,如果得到了合适的人,应该给予丰厚的赏赐,否则就罢免他。这样一来,民间就不会遗漏贤人,朝堂上也不会出现错误的政令了。
奏疏呈上去以后,皇上赞赏他,命令倪基参与协助清平卫的军事事务。
辛未日,四川建昌府奏报:所属的白盐井和黑盐井,从洪武十六年十二月开始煮盐,到今年三月底,总计煮盐四十八万三千一百二十三斤。请召集商人缴纳粮食来换取食盐,或者将这些粮食作为官吏军人每月俸禄中的食盐。皇帝诏令户部发给他们。
赐给福建怀安县的老年民众李宗德、林原祥、刘一这三个人酒、肉、布帛棉絮,并且免除他们每家的赋税徭役。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