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认知断层(1/2)
秋阳把天下城“生态链共生林”的树叶染成金红,林旁“全域生态链碑”上的“链连全域,共生共荣”刻字还沾着晨露。可风漠部落的年轻族人阿沙宝却盯着“全域生态链图谱”发呆——按图谱标注的“沙粒湿度1成→岩屑量≤1成”,他严格把沙粒湿度控制在1成,可风脉区的沙粒还是带着岩屑被吹向雾沼,连图谱上标注的“绿线关联(风蚀程度→沼泥透气性)”都失去了作用,沼泥透气性还是一天比一天差。
“图谱数据没错,是风太怪了!”阿沙宝攥着图谱的羊皮纸,指节发白,“往常这个季节风都是顺着生态链吹,今天却乱吹,沙粒跟着风跑,我也没办法!”雾沼部落的年轻族人阿雾宝也举着“生态平衡账本”赶来,账本上“露水日均5碗→微生物活动≥110次”的记录清晰可见,可沼边的露水却总在正午突然消失,微生物活动也跟着降到100次以下,“账本数据对得上,是露水自己要消失,总不能怪我们没记好数据吧?”
争吵声中,岩林部落的年轻族人阿石宝扛着岩片跌跌撞撞跑来。按图谱“苔藓呼吸80次→岩片裂纹≤1条”,他每天都数着苔藓呼吸次数,可岩片上的裂纹还是从1条变成了3条,敲开后,里面的矿物质结成了硬块,像被冻住的冰块:“我按图谱数着呼吸次数,怎么还会裂?肯定是岩脉老了,和我们没关系!”
河泽部落的年轻族人阿浪宝更着急,他手里的账本记录着“水流3桶\/时辰→滤水芦苇活力≥8成”,可水流明明达标,滤水芦苇却从8成活力降到了5成,根部缠着的沙粒和沼泥比往常多了两倍,“每个部落都按图谱做事,怎么还会出问题?难道是生态链自己坏了?”
龙弈跟着风漠部落的老族叔阿沙走到风脉区,阿沙蹲下身,伸手摸了摸沙粒的排列:“你们只看湿度,却忘了看沙粒的‘走向’——往常沙粒顺着共生林的方向铺,今天却逆着铺,说明风向变了,岩屑自然会被吹向雾沼。”他又指着天空:“今天气压低,露水蒸发快,不是露水自己要消失,是气压在提醒我们要多引水。”
更让龙弈心惊的是,共生林的根系竟开始枯萎——他挖开树根旁的土壤,发现根系上缠着细小的沙粒和沼泥,无法吸收养分,而年轻辈们每天检查生态链数据,却没人发现共生林这个“核心节点”出了问题。“不是生态链坏了,是年轻辈忘了‘生态链的根在记忆里’——我们当年维护生态链,靠的不是图谱和账本,是老辈传下来的‘生态记忆’,是对风向、气压、根系这些‘隐性关联’的感知。”
更糟的是,当天上午,生态链共生林旁的“代际记忆榜”被人涂了泥:年轻辈在“老记忆”旁画了个叉,写着“不如图谱好用”,老辈们则在旁边画了个圈,写着“忘了根就没了链”——生态链体系第一次因“代际认知断层与核心弱化”陷入全域危机。
阿蛊抱着装着蔫苗的陶盆赶来,盆里的麦苗根须缠着枯萎的树根,叶片上还沾着岩屑:“巫蛊部落的古籍里记着‘链之根在忆,忆之传在代’!年轻辈只看数据,忘了老辈传的‘风向变则沙粒乱、气压低则露水少、根枯则链断’,再这样,整个生态链都会塌!”
阿豆拉着阿沙、阿雾等老辈跑过来,手里拿着用兽皮做的“生态记忆卷”,上面用炭笔记录着老辈们的生态经验:“阿沙爷爷说‘沙粒逆着共生林铺=风向变,要在沙堆旁种沼生草挡沙’;阿雾奶奶说‘露水正午消失=气压低,要提前引水到沼边’;阿石爷爷说‘岩片裂纹突然变多=树根枯,要给共生林浇营养水’!这些记忆能补图谱的漏!”
阿沙宝却皱着眉:“图谱上没写这些,怎么知道是对的?老记忆太老了,现在的生态和以前不一样了!”阿雾宝也附和:“记数据比记这些简单多了,万一老记忆错了,怎么办?”
龙弈没让矛盾继续发酵,他让老辈们现场演示“生态记忆应用”:阿沙走到沙堆旁,指着沙粒的逆向排列:“你们看,沙粒逆着共生林铺,说明风从岩林方向来,种上沼生草,就能挡住岩屑;”阿雾走到沼边,摸了摸空气的湿度:“气压低时,空气会发闷,提前引水,露水就不会消失;”阿石走到共生林旁,挖开树根土壤:“树根枯了会让土壤变硬,给共生林浇营养水,树根活了,岩片裂纹就会少。”
“图谱是‘链的壳’,代际记忆是‘链的根’——壳会旧,根在就能长新链。”龙弈指着生态记忆卷,“今天,我们开启‘生态记忆唤醒计划’,让老辈带年轻辈学‘隐性关联感知’,把老记忆补进图谱,建‘代际生态互联网’,让记忆传下去,链活下去,行不行?”
阿沙宝看着阿沙爷爷种上沼生草后,沙粒果然不再带岩屑,终于点头:“我愿意学,以前总觉得图谱能解决一切,却忘了这些老经验才是根本。”阿雾宝也松了手,账本从指缝滑落:“我也学,以后不仅记露水数据,也摸气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