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 第38章 钢焰淬心

第38章 钢焰淬心(1/2)

目录

南方来的风信,如同投入古井的巨石,在天工院内部激荡起层层暗涌。尽管表面依旧秩序井然,工匠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锻造声、敲打声、水力机械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但一种无形的紧张感弥漫在空气中。马三宝的人加强了巡查,陌生面孔的出现总会引来警惕的目光。周铎虽未能如愿派驻“监院”,但“将作会”对天工院物料支取、人员调动的审核明显变得更加苛刻和频繁,各种文书往来,繁琐至极,意图用官僚体系的绳索勒紧这匹脱缰的野马。

凌云深知,在这种环境下,唯有拿出更耀眼、更具说服力的成果,才能打破僵局,赢得更大的空间。他将主要精力投注在两件事上:一是加快“虎蹲炮”的量产列装,这是眼下最能直接提升燕军战斗力的实绩;二是必须尽快攻克燧发枪的技术瓶颈,确立下一代火器的绝对优势,这是维持技术代差的根本。

“云枢阁”深处,燧发枪项目组的气氛依旧凝重。李小柱带着材料攻关小组,几乎吃住都在工棚,日夜不停地尝试各种合金配方和热处理工艺。失败的弹簧钢片堆了满满一筐,记录簿上的数据越来越厚,但那个理想的、能承受数千次猛烈撞击的弹簧依旧渺茫。

“先生,还是不行。”李小柱的眼窝深陷,声音沙哑,“按照您说的新思路,调整了渗碳后的回火温度,弹韧性是好了些,但力度还是不够,击发无力。”他递过一根最新出炉的弹簧,虽然弯曲不断,但手感偏软。

凌云接过弹簧,没有立刻评价。他走到新搭建的简易疲劳测试机旁——这是一个利用水力带动凸轮,反复拉压弹簧的装置。将弹簧装上,启动水轮,机器发出规律的“咔哒”声,计数器开始跳动。不到两百次,弹簧就出现了明显的永久变形,失去了弹性。

“看,问题就在这里。”凌云指着变形的弹簧,“我们需要的是‘强韧性’,既要足够坚硬以提供撞击力,又要足够坚韧以抵抗疲劳。目前的工艺,似乎总是顾此失彼。”

他沉思片刻,忽然想起老军户捡到的那块疑似锰矿的渣滓。“或许,我们该跳出单纯的铁碳二元体系,尝试加入第三种元素,作为‘药引’。”

他让李小柱取来少量那块黑乎乎的渣滓,研磨成极细的粉末。“量一定要少,和铁粉、木炭粉混合均匀,我们做一个小坩埚,试炼一炉看看。”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在这个缺乏化学分析手段的时代,添加未知成分无异于赌博。但连续的失败,让凌云决定冒险一搏。

小坩埚在高温下熔化,加入了神秘“佐料”的钢水呈现出略微不同的色泽。浇铸、锻打、成形、热处理……每一个步骤都小心翼翼。当一根乌黑发亮、似乎与往常并无太大区别的弹簧钢条呈现在眼前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疲劳测试再次开始。一百次、五百次、一千次……计数器不断跳动,那根弹簧却依然顽强地保持着形状和弹性!当数字突破两千时,工棚内开始响起压抑的惊呼声。三千次!弹簧仅有微小的形变!远远超过了之前任何一次测试的结果!

“成了!先生!成了!”李小柱激动得声音发颤,几乎要跳起来。周围的工匠们也围拢过来,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喜悦。

凌云长长舒了一口气,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虽然还不清楚那渣滓中具体是什么元素起了作用,但这个偶然的发现,无疑打开了通往成功的大门。“立刻记录下这次所有的工艺参数!重复试验三次,确认稳定性!然后,着手制作第一批合格的燧发枪击锤弹簧!”

燧发枪项目的突破性进展,极大地鼓舞了“云枢阁”的士气。与此同时,“虎蹲炮”的生产线也逐步理顺。采用了标准化模具和流水线作业,炮管的铸造、镗孔、炮架的打造、车轮的安装,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生产效率显着提高。第一批三十门“虎蹲炮”顺利下线,交付给了朱棣的亲卫营进行适应性训练。

朱棣亲临校场,观看了“虎蹲炮”的实弹演练。看着那些轻便的火炮在骡马的牵引下快速机动,在短时间内构筑发射阵地,喷射出致命的霰弹或精准的实心球,将远处的标靶撕得粉碎,朱棣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真正开怀的笑容。

“好!此炮灵便迅捷,威力足用,正合我军野战之所缺!”朱棣抚摸着炮身,对陪同的凌云说道,“凌云,你又一次没让孤失望。有此利器,何愁平安不破?”

校场上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消息很快传开。天工院的声望再次攀升,连带着凌云在军中的影响力也水涨船高。周铎等人虽然面色不豫,但在实打实的军功面前,暂时也找不到发作的借口。

然而,南方的风并未停歇。就在“虎蹲炮”扬威校场后不久,马三宝再次秘密来访,这次他的脸色更加凝重。

“凌先生,江南那边,有回音了。”马三宝的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怕被墙角的阴影听去,“我们按兵不动,对方却似乎等不及了。通过海路,又传来一封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