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砥柱东南(2/2)
“劳师靡饷,一无所获!凌云之策,可见一斑!”
徐理等人虽未直接上奏,但其门生故旧的讥讽之言已遍布朝野。
就连朱棣,也再次召见凌云,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灼:“凌云,东海之事,朕甚忧之。新舰已出,为何仍如此被动?”
面对质疑和压力,凌云没有辩解,而是带着最新的战报和技术分析,再次面圣。
“陛下,敌之所长,在快、在散、在诡。我之所长,在强、在合、在正。”凌云冷静分析,“若以我之短,攻彼之长,自然被动。当以我之长,制彼之短!”
他提出了应对“锁链”行动的针对性策略:
1.信息优先,预警前伸:不惜代价,尽快完善定海卫至大陆,乃至沿海南北重要节点的电报网络。同时,大量招募熟悉海况的渔民、商船水手作为“海上耳目”,建立海岸了望哨和快速通报体系,力争提前发现敌踪。
2.改变战术,守株待兔:不再被动地追逐敌舰。而是分析敌舰活动规律,将舰队主力隐蔽部署在关键航线枢纽、重要商船队必经之路附近,设伏待机。同时,派出“飞霆”级等高速舰只,伪装成商船或进行武装巡逻,引诱敌人出击。
3.技术压制,以奇胜正:加速爆破弹和燃烧弹的实战化应用,力求一击必杀,减少纠缠。同时,天工院火器组开始秘密研制一种可由小型舰艇发射的水下攻击武器(早期水雷或鱼雷的雏形构想),用于封锁敌舰惯用的航道和锚地。
4.攻心为上,分化瓦解:奏请陛下,对“海上同盟”中的海盗势力发布差异化的悬赏和招抚令,重点打击首恶,拉拢胁从,利用其内部矛盾。
这是一个将技术、战术、情报和心理战结合起来的综合方案。朱棣仔细权衡后,认为此策可行,予以全权支持。
命令下达,庞大的战争机器再次调整了节奏。东海之上,看似依旧乌云密布,但无形的网正在悄悄撒开。
一艘经过伪装的“飞霆”级战舰,满载着作为诱饵的贵重货物,在数艘传统战船(同样伪装)的伴随下,驶向了一条近期频繁遇袭的航线。而在其航线两侧的岛礁群中,以“扬威二号”、“三号”为核心的舰队主力,已经熄火下锚,静静地潜伏在夜色与雾霭之中。电报线里,传递着最新的气象和敌情通报。
在定海卫的指挥部里,凌云与王友并肩站在海图前,目光紧盯着代表诱饵船队的标记。所有的准备都已就绪,只等鱼儿上钩。
砥柱东南,能否经受住这场狂风暴雨的考验?即将到来的这场战斗,将不仅是对新式战舰的检验,更是对这支年轻海军意志和智慧的终极锤炼。黎明的曙光,或许就隐藏在这最深的黑暗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