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名义:重生祁同伟,从大风厂开始 > 第173章

第173章(2/2)

目录

“昨天,祁同伟在赵立春的办公地点进入其办公室,并将赵立春带走。

媒体第一时间拍到画面,但未公开报道,仅作为内部文件处理。

因赵立春是汉东前省委书记,所以现在才有这份文件传阅。”

听到这里,陈岩石满脸震惊。

在他眼里,祁同伟不过是个攀附权贵的小角色,怎么可能动得了赵立春?这实在太荒谬了。

他觉得,自己的儿子品格高尚,不愿依附高育良那棵大树,否则成就一定远在祁同伟之上。

当然,这些念头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

陈岩石声音沙哑地问沙瑞金:“这件事,你事先知道吗?赵立春的事情来得这么突然?”

赵立春的倒台在汉东几乎悄无声息。

许多事都被祁同伟在暗中化解,以陈岩石的层次,对此一无所知。

大风厂事件与这些大动作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

所以郑乾的那些举动,沙瑞金并未放在眼里——他的目标始终是赵立春。

可最终,为何是祁同伟成了那个执刀人?沙瑞金也不明白。

但他清楚,祁同伟这一出手,自己就只能压制他,而不能真正动他,否则便是对上头的不敬,这让他深感不安。

面对陈岩石的问题,沙瑞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他本是整件事的主导者,最后却莫名其妙被祁同伟抢了风头——这实在让他难以接受。

虽然完成了沙瑞金交代的任务,但陈岩石依然心绪难平。

这些事在他心中分量极重,以至于他一时难以调整好状态,只是默默点头,一言不发地离开了办公室。

陈岩石记不清自己是如何走出省委大院的。

他神情恍惚——过去他一直认定祁同伟是个卑劣小人,可这次祁同伟的所作所为,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

那可是赵立春啊,竟会栽在祁同伟手里。

这完全超出他的想象,却真实发生了。

陈岩石心乱如麻,却又无可奈何。

恍惚间,他想起多年前那个雨夜,祁同伟那锐利的目光仿佛穿越时光,此刻正灼灼注视着他。

刚迈出省委大院,陈岩石便眼前一黑,倒在了地上。

……

汉东机场,一架普通民航客机缓缓降落。

祁同伟随着人流重新踏上京州的土地。

回到汉东的第一时间,祁同伟便赶往高育良家中。

此次京城之行,最牵挂他的莫过于这位老师。

高育良深知此行关系重大,却始终悬着一颗心——怕他在京城出事,怕他得罪不该得罪的人。

年纪越大,顾虑越多。

在这点上,高育良与寻常老人并无二致。

但由于情况特殊,他不能提前与祁同伟联系,生怕影响上级布置的任务。

即便心急如焚,他也只能默默等待。

祁同伟心里明白,所以返程后立即前来报平安。

此刻高育良正坐在书房里,手里捧着那本翻阅过无数遍的《南明史》,思绪却早已飘远。

忽然,吴惠芬的说话声隐约传来:“同伟什么时候回来的?你老师在书房呢,这两天正上火。”

高育良还没来得及起身,书房门就被轻轻叩响。

他稍稍定了定神,沉声道:“进。”

祁同伟推门而入,顺手将门关上。

他毫不拘束地给自己倒了杯水,一饮而尽,随后在高育良对面坐下。

在外人面前,祁同伟尚讲礼数;此刻只有师生二人,他便放松得多。

如此态度,反倒让高育良心里舒坦了不少。

高育良笑吟吟地望着归来的祁同伟,心中的忐忑顷刻消散,方才的焦虑也一扫而空。

看他风尘仆仆的样子,就知道他是直接来了这儿,连家都还没回。

欣慰之余,高育良略带埋怨地开口:“同伟,你也真是。

从外面回来,该先回家看看梁璐。

直接来我这儿,不是让梁璐担心吗?”

关于梁璐的事,高育良一直惦念。

但终究是祁同伟的家务事,两人关系又微妙,他作为老师提醒过一两次便不好再多言。

即便如此,他还是忍不住要说——在他心里,祁同伟早已如同儿子一般。

祁同伟明白老师的心意,却不接话,只转开话题:“老师,您知道吗?这次进京,我亲自带队,在赵立春的工作单位逮捕了他!”

此言一出,高育良顿时脸色骤变。

尽管早有准备,知道赵家将倾,他心底仍存着一丝幻想:盼着赵立春能平安落地。

赵家虽待人淡薄,但当年对高育良的提携是实打实的恩情。

若无赵立春,也不会有他高育良的扶摇直上。

这份恩情,他一直记着,因此在赵立春的案子上始终消极应对。

他藏着一个不曾与人言说的念头:谁都能动赵立春,唯独他高育良不能。

这是他的坚持,也是他的执念。

而今,自己的学生亲手带走了赵立春。

这何尝不是一种命运的讽刺——赵立春在汉东纵横多年,最终却……

最终,祁同伟这个草根,彻底为高育良的政治生涯画上了句点。

在高育良看来,这仿佛是无法逃离的宿命。

他轻叹一声,望向祁同伟,神情复杂地说:

“我真没想到,赵立春的结局,是由你亲手送走的。

不过,这也不算坏事。

至少你这一回,算是拿到了一张护身符。

在汉东这片地方,沙瑞金不敢轻易动你。

毕竟,这件事是他魂牵梦绕的目标,你替他做到了,就是对他最大的助力。

若他再动你,无异于往自己脸上抹黑——这一点,你做得很不错。”

虽然高育良语气平静,祁同伟却仍听出一丝落寞。

这情有可原。

高育良一生都在汉东,赵立春是汉东绕不开的一环,几乎成了每个汉东人的印记。

祁同伟明白,赵立春的倒台,让高育良不免有种兔死狐悲的感伤。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