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1/2)
然而,祁同伟并不知道,当初会见他的人正是沙瑞金的上司。
若他知晓,局面或许会有所不同。
尽管祁同伟身穿警服,在高层面前展示过风采,加之他在处理外籍罪犯时的强硬作风,让公安系统在政法体系中赢得一席之地,并成功助推某人晋升——尽管那人已脱下警服,只是略微分享了成果。
而真正在这场博弈中获益最大的,是沙瑞金集团——一位国务院副职,也因此事受到牵连。
最终,沙瑞金一派成功上位,这一切内情却是祁同伟无从知晓的。
他所见的仅是表象,更深层的真相,他不过触及皮毛。
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不过是用来扳倒赵立春的一枚棋子。
即便如此,沙瑞金在处理祁同伟相关事务时,仍须反复权衡。
体制内自有其规则,如今的祁同伟,仿佛披上了一层金甲,名字被上层记住。
无论面对何人,对待他都需慎重思量。
不过,沙瑞金当前关注的重心并不在祁同伟身上,因此对他倒显得并不在意。
然而,对于在场的其他人,沙瑞金的态度便截然不同了。
此刻,他目光如炬,扫视全场,随后向众人宣布:“根据昨日来自京城的消息,向大家通报一件事——我们的前任书记已于前日在京城被带走调查。
此事目前仍属绝密,尚未对外公开。
但汉东作为赵立春曾经的违纪重地,已接到通知,要求我们必须在相应范围内肃清其遗留影响。
因此,我在此正式通知各位。”
沙瑞金话音一落,举座哗然。
连那位军装也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虽自成体系,但赵立春曾担任十余年第一政委,即便不直接管事,仍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位军官虽是后来调任,也曾与赵立春共事过一段时间,对其间种种内幕心知肚明。
最直接的影响,便是涉及违规的人事调动——中有不少人员经赵立春提拔,调往汉东任职。
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刘行建。
他原仅为连级参谋,受赵立春赏识后,以军职担任其秘书,短短数年间,便跃升为最年轻的厅局级干部。
要知道,这一级别对应副师级军职,若按正常转业程序须降半级使用,而刘行建却成为例外。
这足以说明赵立春当年在系统中的肆意妄为。
此刻,军装面色凝重,目光警觉地望向沙瑞金。
其余众人更是神色各异——自沙瑞金上任以来,班子基本维持原状,在场每个人都与赵立春有着或深或浅的关联。
要说关系最密切的,那一定是李达康了。
李达康曾是赵立春的首席秘书,也是众所周知的秘书帮核心人物。
年纪轻轻就担任了省会市委书记,如今更是几乎将书记与市长的职责集于一身——市长常年被他安排在外,不是招商引资就是外出学习。
这份强势,足见当年赵立春对他的器重。
尽管李达康早已转向沙瑞金一方,但此刻听到赵立春落马的消息,内心仍不免受到巨大冲击。
他与赵立春之间的关系,是难以切割的书记与秘书之谊。
在体制内,这种关系近乎师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其中关窍,局外人难以尽知,但在场众人却无一不心知肚明。
因此大家都看得清楚,此时的李达康脸色已沉如锅底,铁青着一张脸,只低头盯着桌面,不发一语。
要知道,在这种场合,李达康向来是抢着发言的。
秘书出身的他,对发言时机把握得极为精准,也最懂得如何呼应领导的指示——至于呼应到什么程度,全凭他的本事。
可此时,他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沙瑞金看在眼里,心中泛起一丝得意。
对李达康,他一直心存戒备。
初来之时,到处流传着“沙李配”的说法,这让他始终高度警惕。
李达康能力极强,若他再进一步,沙瑞金这个书记恐怕反而要受其牵制,这令他颇为忌惮。
相比之下,高育良虽也难对付,但性格没那么强的侵略性;李达康则不同,只要有机会揽权,他会不择手段去争取——这正是两人最大的区别。
说实话,当初确定高育良上位时,沙瑞金着实松了一口气。
幸好不是李达康,否则局面将棘手得多。
此刻看着李达康的神情,沙瑞金心头掠过一丝笑意,随即开口问道:
“达康书记,关于赵立春的事,你怎么看?你最了解他,毕竟你曾是他的秘书,其中的细节,没人比你更清楚。”
听到这话,李达康猛地抬起头,下意识望向沙瑞金,眼中满是惊惧。
他虽然有所准备,却没想到沙瑞金找的会是自己。
在他预想中,这种场合下,最该被点名的是祁同伟,而不是他李达康。
毕竟祁同伟才是那个真正的破绽。
此时此地,祁同伟本该是第一选择——李达康早已表明立场,而祁同伟却仗着赵家的关系,对沙瑞金使尽各种手段,坑蒙拐骗无所不用。
沙瑞金身为汉东的书记、最高领导人,祁同伟竟也敢如此乱来。
而现在,沙瑞金不找祁同伟,反而找上他——这让李达康心头不由得一惊。
但他反应极快,迅速看了一眼沙瑞金,随即开口说道:
“关于赵立春的问题,我其实早有察觉。
当年我在吕州当市长时,就因为拒绝给赵瑞龙的美食城签字、违背赵立春的命令,就被他明升暗降,调去林城当市委书记。”
“虽然现在的林城发展得不错,可当初呢?全省垫底。
我就是顶着那样的压力,硬是把林城的经济拉了上来。
如果不是做出成绩,我早就被踢出局了。”
“赵立春这个人,任人唯亲。
尤其是对待陈岩石这样的老同志,多年来不给应有待遇,我早就察觉他不对,只是苦于没有证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