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2/2)
虽然大家都明白沙瑞金的意图,但无论如何——
公安厅长关系到大家的安全,他们必须谨慎对待。
面对吴春林的回应,沙瑞金只是微笑示意。
他当然知道,最终还是要祁同伟表态。
但这件事,他偏要多绕一个弯。
为的是向在场的人传递一个信号——毕竟此时,大家的意见也很重要。
“对,这件事确实该由同伟来谈。
那么同伟,你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可以推荐担任厅长职务的,说一说吧。”
听到这话,祁同伟心中自然明白。
沙瑞金是故意绕这一圈。
目的就是要摆他一道,让他提出另一个人选。
祁同伟当然清楚这个公安厅长职位的重要性。
位置本就是他让出来的,他怎会不知。
此时沙瑞金绕这一圈,无非是不想让祁同伟的想法顺利实现。
事情就这么简单。
祁同伟原本准备的人选是陈海。
但他不能直接说出来,
否则就达不到他想要的效果。
所以祁同伟先提出的人选,还是原来那一位。
“既然问到我,我也就不绕弯子了。”
在我担任厅长期间,便开始着手培养。
这始终是我的工作原则,任何岗位都不能被某一个人完全绑定。
只有确保随时有人能够接替,才能维持我们行政工作的效率。
公安系统的工作更是如此,甚至更加需要这样的准备。
我们公安厅培养的厅长候选人是市局局长赵东来。
他同时也是公安厅的副厅长,性格忠厚老实。
对组织和人民忠诚,办事令人放心。
他本人更是在部里有名的刑侦专家,这一点很多人都清楚。
赵东来的工作能力,大家也有目共睹。
毕竟,京州市局的工作,就在我们眼前展开。
另一位人选,是公安厅常务副厅长杨尚福。
他曾任吕州市局局长,四年前调来厅里。
在我之后接任常务副厅长,协助我处理日常事务。
平心而论,他的工作能力不在我之下。
即便我不在汉东,他也能把厅里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这一个月来,我辗转国外、边疆与京城,而他作为常务副厅长,对省内日常工作处理得毫无差错。
治安和相关工作,甚至比我做得还要出色。
以上两位,都有能力担任我们公安厅的厅长。
祁同伟说完,在场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尤其是两位地方书记,对这两个人选都感到满意,毕竟都是熟悉的人。
李达康尤其了解赵东来。
赵东来若能晋升,对京州将大有助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挽回李达康的形象。
李达康在汉东的名声并不好,有人称他“李扒皮”,认为他对下属严苛、利用完就弃。
赵东来的晋升,将显着改善李达康的形象。
这让李达康感到欣慰,也表示赞许。
而此时,沙瑞金的神情却一反常态,对着祁同伟点了点头,这让祁同伟一时有些不解。
不等祁同伟多想,沙瑞金便接着说道:“同伟推荐的人选确实合适。
不过,我还有一个备选建议,请大家一起参考。”
“我认为检察院的陈海也很适合这个职位。
他能力突出,在政法系统工作了几十年。
更重要的是,他来自检察院系统。”
政法系统的主要领导轮岗已在其他省份展开,我们汉东也不能落后。
他的资历是足够的,这一点还请大家考虑。
话音落下,众人目光一凝。
陈海?
他不过是个副检察长,竟然想直接填补公安厅长这样重要的空缺?陈海工作能力虽不差,但也仅此而已,并无突出贡献。
若有,他也不会是今天的位置。
陈海行事中规中矩,若是一般岗位或许尚可,但公安厅长一职至关重要。
然而,只要两位主要领导同意,这事基本就定了。
提出陈海的是沙瑞金,而他又是高育良的弟子,这几乎意味着他就是那个“天选之人”。
即便有人心存异议,也无可奈何,只能在心里嘀咕几句。
祁同伟心中顿生警觉。
陈海本是他准备的备选人选,他很清楚自己前两个提名不会被接受,才留了这一手。
但如今沙瑞金将这个名字提了出来,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如果陈海由沙瑞金提名,那么这份人情就是沙瑞金的。
祁同伟原本不第一时间提出,就是不愿过早暴露意图,想等沙瑞金否定前两人后再抛出这个让他无法拒绝的人选。
可现在,攻守之势逆转——这个人选,反而成了祁同伟难以拒绝的一步棋。
祁同伟暗自思忖,不知是何时走漏了消息。
而沙瑞金正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心中颇觉得意——这一招釜底抽薪,正打在祁同伟的七寸上。
陈海算是祁同伟的干弟弟,不提拔他说不过去;可若真让他上,就等于默认公安厅仍是祁同伟的势力范围。
一个人是谁提拔的,往往就站谁的队。
这一点虽非不可改变,但代价极大。
于是,沙瑞金率先提出了这个想法。
情况便不同了,毕竟陈海和祁同伟曾是同窗。
但还不够彻底,这一点沙瑞金心里清楚,因此他有了新的打算。
既然祁同伟有意任用陈海,那他就抢先一步提出来。
将祁同伟一军,看他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