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开局种田,捡的白毛丫头竟 > 第23章 拜师匠神,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第23章 拜师匠神,我的规矩就是规矩!(1/2)

目录

大雪封山的第五日,桃源村的工业区,却热得像盛夏的熔炉。

那座被命名为“一号”的土石高炉,炉火虽已熄灭,余温依旧将周围数丈的积雪融化,蒸腾起一片氤氲的白雾。

毕湛就站在这白雾之中,如同一尊虔诚的信徒,痴痴地望着那座粗犷而伟大的高炉。

他的身后,赵沐笙缓步走来,身上只穿了一件单薄的麻衣,那身被强化液重塑过的、充满流线型美感的肌肉,在寒气中散发着淡淡的热气。

“毕老。”

赵沐笙的声音将毕湛从朝圣般的状态中唤醒。

老者一个激灵,猛地转身,竟是想也不想,便要再次下跪。

“师尊!”

赵沐笙眼疾手快,一步上前,稳稳地托住了他的手臂。

那手臂看似随意一搭,毕湛却感觉自己像是被一座无形的大山按住,再也跪不下去分毫。

他心中骇然,对眼前这个年轻人的敬畏,又深了三分。

这哪里是凡人的力量!

“毕老,不必如此。”赵沐笙的语气温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威严,“我说了,你的经验,是我最宝贵的财富。从今日起,你便是我桃源村的工部总领,所有匠人,所有营造之事,皆由你统筹。”

工部总领!

毕湛浑身一震,眼眶瞬间红了。

他在洛阳尚方,虽为匠作监,听着风光,实则不过是权贵眼中的高级奴仆。

何曾有过这等统领一部,独掌营造大权的尊重与信任!

“老朽……老朽何德何能……”

“你能。”赵沐笙打断了他,目光灼灼,“不过,我也有个条件。”

毕湛心中一紧,连忙道:“师尊请讲!便是要老朽这条性命,也绝无二话!”

赵沐笙笑了。

他松开手,竟是后退一步,对着毕湛,长身一揖,行了一个标准的弟子礼。

“弟子赵沐笙,愿拜毕老为师,请毕老不吝赐教,将这大汉锻造之术的精髓,倾囊相授!”

轰!

这一拜,比那高炉出铁的景象,更让毕湛头晕目眩。

他整个人都懵了,呆若木鸡地看着眼前这个对他行弟子礼的“神仙”。

“使不得!万万使不得啊师尊!”

毕湛吓得魂飞魄散,连连后退,几乎要一屁股坐在雪地里。

开什么玩笑!

神仙给自己这个凡人磕头拜师?传出去,怕不是要被天雷劈死!

“有何使不得?”赵沐笙直起身,神色坦然,“我传你‘格物致理’之道,你教我‘百炼成钢’之法。我为道之师,你为术之师。各论各的,岂不正好?”

他顿了顿,看着毕湛那张呆滞的脸,嘴角勾起一抹腹黑的弧度。

“还是说,毕老觉得,我的‘道’,还不够资格,换你的‘术’?”

这句话,诛心!

毕湛瞬间冷汗直流。

他哪里还敢有半分犹豫,连忙躬身,颤声道:“弟子……弟子毕湛,拜见……道师!”

他终究不敢受赵沐笙的“师尊”之称,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道师”的名号。

赵沐笙也不强求,欣然受之。

他很清楚,想要彻底榨干这位大汉匠神脑子里的最后一滴经验,就必须给予他足够的尊重,让他从“工具人”,转变为“合作者”。

名义上的师徒关系,便是最好的粘合剂。

自此,桃源村的工业区,出现了一副奇景。

一个俊朗如神只的年轻人,恭敬地站在一个干瘦老头的身边,像个好奇的学生,不断地提出各种问题。

“毕师,为何淬火要用井水而非河水?”

“道师有所不知,井水性寒,其‘阴’气更重,能瞬间锁住钢中‘阳’火,使其内敛,方得至坚。”

“那锻打时的锤音,为何有轻有重,有疾有徐?”

“此乃‘听风’之术!钢胚如人,亦有经络脉门。重锤开脉,轻锤理气,音清则脉通,音浊则气滞,非数十年功力不可辨也!”

而那个干瘦的老头,则一边恭敬地解答,一边用一种看怪物的眼神,看着他的“道师”。

“道师,您说的这个‘热胀冷缩’,究竟是何道理?为何两种不同的铁料,在高温下竟能如水乳交融般结合,形成这……这‘合金’?”

“毕师,你且看。”赵沐笙拿起一块木炭,“万物皆由无数个肉眼不可见的‘微粒’构成,受热则‘微粒’活跃,彼此远离,故而膨胀。遇冷则‘微粒’沉寂,相互靠近,故而收缩。将两种不同的‘微粒’在高温下打散,再让其重新排列组合,便能得到全新的‘物质’。”

毕湛听得如痴如醉,只觉得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正在他面前缓缓打开。

在这种奇妙的“教学相长”之下,桃源村的冶炼技术,开始以一种恐怖的速度,疯狂迭代!

赵沐笙的“炒钢法”,解决了脱碳效率的问题,能大规模产出优质的钢水。

而毕湛的“百炼钢”技艺,则将这些钢水,锻造成了真正的神兵利器。

两人一拍即合,在高炉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他们改进了风道,让热风能够更均匀地吹入炉膛。

他们调整了炉壁的弧度,让铁水和炉渣能更高效地分离。

他们甚至在毕湛的建议下,在焦炭中混入了一种磨成粉末的特殊石灰石,作为“助熔剂”。

七日后,第二号高炉点火。

这一次,出铁的时间,比第一次缩短了整整两个时辰!

产出的铁水,色泽更加纯净,杂质更少!

当第一批用“炒钢法”与“百炼钢”技术结合,锻造出的全新制式兵器,摆放在民兵队面前时。

所有人都被那闪烁的寒光,晃得睁不开眼。

那是一种全新的环首刀。

刀身比旧式的长了三寸,也更窄,刀背加厚,刀刃处呈现出一道肉眼可见的、如同水波般荡漾的“烧刃纹”。

民兵队长大壮,拿起一柄新刀,又拿起一柄从黑石坞缴获的“精良”旧刀。

他深吸一口气,双刀互砍!

“锵!”

一声脆响。

在所有人倒吸冷气的注视下。

那柄旧刀,应声而断!

而新刀的刀刃上,连一个豁口都没有!

“我的娘咧!”

大壮怪叫一声,看着手中的新刀,眼神狂热得像是在看自己的亲爹。

破甲箭头、加固了枪头的长矛、乃至小巧锋利的匕首……

崭新的武器,如流水般从锻造炉中产出。

桃源村的武备,在短短十数日内,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的飞跃!

紧随其后的,是农具的换代。

曲辕犁那最易磨损的犁头,换上了坚不可摧的钢制犁头。

开垦荒地的锄头、砍伐树木的斧头、收割作物的镰刀……所有木制农具的关键部位,都镶嵌上了钢铁的“牙齿”。

村民们拿着这些造型依旧熟悉,但分量和质感却截然不同的新农具,简直爱不释手。

一个老农用新钢锄去刨一块冻得像石头一样的地,只听“咔嚓”一声,坚硬的冻土层竟被轻易翻开,而锄刃毫发无损。

老农激动得热泪盈眶,抱着那柄钢锄,亲了又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