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甄嬛传:妙青借东风 > 第98章 孝心、权谋与子嗣2

第98章 孝心、权谋与子嗣2(1/2)

目录

皇后知道,这是送客的意思。

她识趣地站起身,行礼告退:“那臣妾就不打扰皇额娘歇息了。”

直到走出寿康宫,被那夹着冰碴子的冷风一吹,皇后脸上的端庄面具才终于有了裂痕。

她回头看了一眼那紧闭的宫门,嘴角勾起一丝冷笑。

老糊涂了。

一个死了的纯元,一个被圈禁的十四弟,就成了您老人家心心念念的宝贝。

她宜修的弘晖没了的时候,您又在哪里?

这宫里,谁不是为了自己活?母子亲情?那玩意儿能当饭吃,还是能坐稳这凤位?

皇后扶着剪秋的手,一步步走下台阶,背影在深宫的暮色里,显得孤绝而冰冷。

殿内,太后缓缓睁开眼,对身边的竹息姑姑道:“哀家记得,慧嫔的哥哥,是在苏州织造府当差?”

“回太后,是。名叫孙株合。”

“嗯。”太后应了一声,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让他送来的贡品里,挑两匹最好的云锦,送到遵化去。”

竹息姑姑立刻垂首:“奴婢遵旨。”

她明白,太后这是应了慧嫔的“情”,也是在用慧嫔哥哥的东西,去办自己的私事。

这一来一回,春熙殿便和太后绑在了一起。

太后重新闭上眼,不再言语。

窗外,风更大了,吹得枯枝呜呜作响。

这盘棋,死水了太久,也该有几颗不知天高地厚的新棋子,来搅动一下了。

***

回到景仁宫,殿门一关,隔绝了外头所有的风声和窥探。宫里没有点安神香,只浮动着瓜果的清甜气息,这是皇后多年不变的习惯,清爽,却也清冷。

剪秋为她卸下沉重的凤冠,轻声道:“娘娘,您别气坏了身子。从前皇上每每动气,都是您在身边伺候劝解,菀嫔……也不过是这一次罢了。”

“一次?”皇后对着镜中那张端丽却疲惫的脸,冷笑出声,“有一次,就会有无数次。你没听苏培盛那话里的意思?皇上是主动宣召她去的。如今她都能在养心殿里对朝政指手画脚了。”

剪秋手上一顿:“后宫不得干政,这是祖宗的规矩。菀嫔她也太……”

“规矩?”皇后转过身,声音里没有怒火,只有一片冰凉的讥诮,“规矩是人定的。皇上高兴了,她那是为君分忧,是解语花。皇上若是不高兴了,那才叫干政。你瞧着吧,这宫里,往后怕是多了一位‘女诸葛’了。”

剪秋不敢再接话,连忙换了个话头,想让主子宽心:“娘娘,说起来,后殿的淳贵人已经安稳下来了。太医说脉象有力,这一胎瞧着康健得很。自打淳贵人受惊挪到咱们后殿,那玉答应也识趣地挪去了更偏的厢房。”

“嗯。”皇后淡淡应了一声,伸手抚上自己平坦的小腹,眼神晦暗不明,“皇上把这胎交给了本宫,总不能……胎胎都保不住吧。”

这话听得剪秋心头一寒。

她壮着胆子上前一步,压低了声音:“娘娘,其实……这孩子能生下来也好。淳贵人本就是您的人,她若能诞下皇子,咱们景仁宫也算后继有人。况且,奴婢瞧着,三阿哥……实在不是个顶聪明的孩子。”

皇后猛地抬眼,一道凌厉的目光射向剪秋。

剪秋吓得立刻跪下,却还是硬着头皮把话说完:“上书房的先生私下里说,四阿哥虽然……听力上有些不足,但学问一点就通,比三阿哥要伶俐得多。奴婢是想,您何不多一个备份呢?”

殿内死一般的寂静。

皇后看着跪在地上、忠心耿耿却也胆大包天的剪秋,许久,才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三阿哥是本宫的儿子,是皇上的长子,你这话,往后不许再提。”

“奴婢失言!”

“起来吧。”皇后没有再看她,目光重新落回镜中,“本宫知道你的意思。只是三阿哥再不济,也是本宫抚养的皇子。”

她顿了顿,话锋一转,嘴角勾起一丝冷意。

“不过你说的对,三阿哥的功课,是该抓一抓了。他不好好上进,本宫和齐妃,脸上都无光啊。”

她扶着桌沿站起身,眼中再无半分温情。

“剪秋。”

“奴婢在。”

“传话给齐妃,就说本宫瞧着,上元节也过了,她这个生母,也该多关心关心三阿哥的课业了。别整日里只想着争风吃醋,误了皇子的前程。”

剪秋心头一凛,立刻明白了皇后的意思。

齐妃那个脑子,想儿子想疯了,最是好用。

三阿哥功课不好,皇帝自然要烦心。皇帝一烦心,教导皇子的生母和嫡母,谁都别想清净。

碎玉轩那位刚在养心殿得了意。

是时候,该敲打敲打了。

这是要让齐妃那没脑子的,去找碎玉轩的麻烦了。

“是,奴婢这就去办。”

***

晚膳摆在寿康宫的偏殿,皇帝特意过来陪太后用膳。母子二人对坐,宫人布菜无声,一顿饭吃得安静又沉闷。

用完膳,撤下碗筷,换上热茶,皇帝才开了口。

“皇额娘,允?上折子,要追封他生母温熹贵妃。”他声音平淡,像在说一件寻常事,“年羹尧也跟着附议。”

太后正用茶盖撇着浮沫,闻言动作都没停一下,眼皮也未抬:“人死了,就是一抔黄土。追封个名号,不过是做给活人看的东西,死人哪知道?只要对朝政有益,哀家不在乎这点虚名。”

皇帝听了这话,心里松快了些:“多谢皇额娘体谅。”

太后放下茶盏,“只是哀家看着如今的年妃,总怕她走了温熹贵妃的老路。幸好,她膝下无子。”

提到子嗣,皇帝的脸色沉了下去,想起了养心殿里甄嬛那双含泪的眼。

“儿子看重菀嫔,也是因为……她失了孩子,儿子总觉得亏欠了她。”

“哀家知道。”太后看着他,眼神里没有半分波澜,“当初赐给翊坤宫的欢宜香,里头的麝香,早就断了年妃的根。只是没想到,会连累了菀嫔。事已至此,多想无益。”

“可儿子的那么多孩子都保不住,焉知这不是报应……”皇帝的声音里透着一股深切的疲惫。

“报应?”太后冷笑一声,打断了他,“皇帝,你是君王!君王要有君王的决断!当年若让年妃生下皇子,年羹尧手握兵权,外有军功,内有龙子,他会做什么?到那时,哀家和你,连这安稳觉都睡不成了!”

她顿了顿,语气缓和下来,却更添了几分寒意:“给年妃送去的药,是哀家亲手调配的。若真有报应,也该冲着哀家来,与皇帝无干。”

皇帝沉默了。君王的无奈,帝王的孤绝,在这一刻压得他喘不过气。

太后继续道:“不过,皇帝眼下对年妃确实太冷落了。允?再难缠,也比不上手握重兵的年羹尧。他们二人既已勾结,你便不能不防。该安抚的,还是要安抚。”

“儿子明白。”皇帝长叹一声,“儿子对她,也并非全无情分。她侍奉儿子多年,那份心意,儿子是知道的。只是……当年她有孕,儿子却……”

“当年的事,既然借了端妃的手,就不要再提了。”太后截住他的话头,不让他再陷进那点愧疚里。

皇帝揉了揉眉心,将那点不忍压下,说起了正事:“儿子有个主意。不仅要追封温熹贵妃,还要以‘为太后祈福’的名义,大封六宫太妃,以显儿子仁孝。更要……复年妃为华妃之位。”

太后浑浊的眼睛里,终于闪过一丝亮光。

她想起了下午那个抱着孩子跪在她面前的慧嫔,胆大包天,却又聪明通透。

现在又来一个菀嫔。

这宫里,总算有几个看得清局势的聪明人了。

“这法子好。”太后缓缓点头,“捧得越高,将来才摔得越狠。皇后今日也来过,跟哀家说的,却全是规矩体统。”

皇帝听太后提起皇后,没什么表情,只道:“儿子只是觉得,如此一来,委屈了嬛嬛。”

“皇帝为国事都能忍,她一个嫔妃,为你受些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太后淡淡道,“你若真觉得亏欠她,往后多疼她一些便是。只是这事,不可太过。”

“儿子省得。”

太后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声音也变得飘忽起来:“这后宫的女人,就像这园子里的花。哀家只盼着她们安安分分地开,别长出什么不该有的心思。至于那些已经长歪了,根都烂了的,留着也是碍眼,剪了便是。”

她口中的“剪”字,说得轻描淡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寒意。

皇帝默然,他知道,皇额娘这是在说年家。

太后话锋一转:“今天慧嫔带六阿哥来了,真是几日未见,又长大了些。”

“哦?”皇帝的思绪被拉了回来,“儿子近来忙于前朝,倒是疏忽了。”

他的脑海里浮现出孙妙青那张脸,总是恰到好处的恭顺,又总能精准地踩在点子上。是个通透的,也是个聪明有见识的。

“是啊,你是该上心些。”太后将茶盏轻轻搁下,发出清脆一响,“先帝在你这个年纪,皇子已经能排一长串了。子嗣兴旺,国祚才能绵长。”

她瞥了皇帝一眼,“慧嫔倒是个明白人,知道抱着孩子来哀家这里尽孝心。不像有的人,只知道在皇帝面前争那点风花雪月。”

皇帝听出她话里有话,既是敲打甄嬛,也是在提点他,后宫女人的价值,不止于情爱。

他没有接话,又陪着说了几句闲话,眼看夜深了,才起身告退。

“夜深了,皇额娘早些歇息,儿子告退了。”

“去吧。”

皇帝走出寿康宫,迎面一阵冰冷的夜风,吹得他头脑清明了许多。殿内的暖香和压抑一扫而空,只剩下属于帝王的冷酷和清醒。

他没有坐轿,而是沿着宫墙下的长巷缓缓而行。苏培盛领着一众内监远远地跟在后头,连脚步声都刻意放到了最轻。

复位,加恩。

甄嬛那张含泪却坚毅的脸,在他脑中一闪而过。

她说,为了皇上,她什么委屈都能受。

他要让年家那团烈火,烧得再旺些,旺到足以将他们自己烧成灰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