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钢铁雄心:自公社而起 > 东方的战局——淞沪会战

东方的战局——淞沪会战(2/2)

目录

这并非他一个人的意见,而是包括中央委员会和西安工团党中心工作小组在内的,全体人民委员们的意见——只有先守住南京,才能让南京城的百姓与整个长江流域,有一线生机。

邓寅达深吸一口气,继续下达第二道命令,语气更加急迫:“命令:中央军第八师,立刻接管南京城内及周边所有船只、车辆!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组织所有政府非必要人员、学生、工厂技术人员、以及愿意撤离的百姓,立刻、马上、全部撤往江北和皖西山区!告诉他们,什么都不要带,人命最重要!第八师负责断后和掩护,必须在城破之前,完成转移任务!”

“是!”通讯参谋记录下命令,快步冲向电台室。

“还有!”邓寅达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急电湖南、江西、湖北各省军区!立刻抽调所有可机动的兵力,组成增援集群,火速向皖南、赣北集结,建立第二、第三道防线,准备接应南京撤退军民,并阻击日军可能的西进、南下!”

“命令西南、西北后方基地!加快新兵训练和物资调配速度!我们必须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

一道道命令从这间昏暗的地下室里发出,如同投入惊涛骇浪中的石子,试图稳住即将倾覆的航船。每个人都清楚,南京之战,是一场注定惨烈无比的牺牲。用两个主力师和一座千年古城的代价,去换取时间,去换取战略空间的弹性,去换取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同情。

邓寅达走到窗边,推开一丝缝隙,外面是武汉6月闷热的夜。他仿佛能听到千里之外,南京城传来的隆隆炮声和震天的喊杀声。他的拳头紧紧握起,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守不住……也要守……”他低声自语,声音中带着无尽的痛楚和决然,“南京,将成为一座熔炉……要么炼出日寇的尸骨,要么……炼出我们民族不屈的脊梁!”

下达完命令,邓寅达转过身,目光扫过指挥部里所有面色凝重的将领和参谋人员:“同志们,我知道这很艰难,很痛苦。但我们没有选择。”

“日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海空优势明显,我们正面对抗,胜算渺茫。在南京和他们硬拼,正中其下怀!”

他走到另一幅更大的全国地图前,手指划过长江流域:“我们的战略是:北线固守,南线以空间换时间,节节抵抗,诱敌深入!将日军拖入他们最不熟悉的内陆山地地带,拉长他们的补给线,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同时,加速整合南方各省的武装力量,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工团党的同志们的经验将成为我们的力量!我们要把整个南方,变成埋葬东瀛侵略者的巨大泥潭!”

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南京,会成为一座英雄的城市,也会成为一座悲壮的城市。但它的牺牲,将为我们赢得战略转圜的机会!告诉前线的将士们,告诉后方的百姓们,革命政府不会投降,我们会战斗到底!今天的撤退,是为了明天更有力的反击!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指挥部里,所有人都被邓寅达的决心和清晰的战略布局所感染。尽管心情沉重,但目标明确。命令被迅速分解、传达下去。

巨大的战争机器在痛苦中高效运转起来。前线,第十二师和第四师的将士们开始加固工事,分发弹药,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血战。南京城内,第八师的士兵们和动员起来的政府工作人员、学生志愿者,开始组织大规模的、秩序井然的疏散,码头上挤满了人群和物资,空气中弥漫着离别的悲伤和求生的渴望。

而在武汉的总参谋部,灯火彻夜通明。邓寅达和他的智囊们,紧盯着地图,不断调整着部署,计算着时间,筹划着在南京之后,下一道防线该设在何处,如何利用长江天险和连绵的群山,继续这场无比艰难却又必须打赢的卫国战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