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弱宋铁血郎 > 第17章 南洋信件

第17章 南洋信件(2/2)

目录

“陈先生,免礼。”赵昺示意他坐下,“南洋老倌来信,一切如常。某已回信叮嘱。”

他话锋一转,“保定府这边,赛义德商行近况如何?你与张珪那番推心置腹已过月余,眼看就要年节了。”

“春节”二字从赵昺口中吐出,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心绪。

作为穿越者,这个烙印在灵魂深处的节日,承载着太多关于家与根的记忆。

然而此刻,他身处敌境,肩负重担,那份刻骨的乡愁只能深深掩藏。

赵昺迅速收敛心神,将思绪拉回现实。

“禀公子。”陈宜中坐定,脸上带着精干,再无当初谈及商贾时的不屑。

“赛义德商行借张珪之诺,在保定府内可谓通行无阻。阿卜杜勒行事颇有章法,依公子指示,主营北地稀缺的南洋香料、药材、精细海货,兼营些稳妥的皮货、山珍北运,利润颇丰。本地官吏、地痞皆因张府之故,不敢刁难,商誉日隆。”

他顿了顿,话中带着清醒的认知:

“然,正如公子所虑,此等顺遂,全赖张珪虎威庇佑。商行若贸然出保定府,南下或西进,立时便会成为无根浮萍。色目巨商根深蒂固,各地豪强盘踞一方,我商行根基尚浅,无强力靠山,必遭联手打压,寸步难行。”

赵昺点头:“某亦作此想。保定府,不过是一时安身之所,借张珪之力站稳脚跟、积累些本钱罢了。向外扩张,非其时也。”

他目光投向南方,仿佛穿透了重重屋宇与山河,“陈先生,某所思者,在江南。”

陈宜中心头微动:“公子之意是…”

“江南!”赵昺语气坚定,“虽眼下烽烟四起,暴乱频繁,元廷镇压酷烈,看似险地。然,自古以来,江南便是天下财赋之渊薮!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商贾云集,百工兴盛。蒙元虽据中原,其财政命脉,早晚必系于江南!此乃大势所趋。”

他看向陈宜中,眼中闪烁着洞悉未来的光芒:

“张珪能护我们在保定一时,却护不了我们在江南生根。赛义德商行在保定积累的资本、人脉、经验,下一步,便是要寻机南下,楔入江南!不必急于求成,广铺摊子,而是如南洋一般,选准一两个看似不起眼、实则关键的节点,低调渗透,悄然布局,静待时变。江南的乱,是危机,却也未尝不是我等浑水摸鱼、建立根基的契机!”

陈宜中听得心潮起伏。

经过赵昺那盆“财政决定国运”的冷水浇灌,他早已摒弃了轻视商贾的迂腐之见。

此刻,他迅速领会了赵昺的战略意图,利用赛义德商行作为触手和掩护,为未来在大元帝国最富庶、也最可能动荡的核心区域埋下暗桩。

“公子深谋远虑!”陈宜中由衷叹服。

“江南确为根本之地。然南下之路,险阻重重。元廷对江南控制极严,盘查甚密,且有蒲寿庚等海商巨鳄势力根植。如何择地,如何切入,如何掩藏身份,皆需从长计议,万全准备。待年节过后,老朽便与阿卜杜勒细细谋划,先遣精干可靠之人,扮作寻常行商,往江南探路,摸清各府州县情势、商路关卡、地方势力,再定方略。”

“善!”赵昺赞许道,“此事便交予陈先生与阿卜杜勒。务必谨慎,宁可慢,不可错。探路之人,首要忠诚机警,其次才是商才。所费银钱,从商行利润中支取便是。”

暖阁内,烛火跳跃。

一老一少,在地图上谋划着如何将商业的触角,悄然伸向大元帝国最丰腴也最敏感的腹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