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传授经验带后生,渔猎技艺有传承(1/2)
正月十五,元宵节。靠山屯的空气里除了尚未散尽的年味,又添了几分甜糯的元宵香气和孩童们提着简易灯笼嬉闹的欢声。孟家早早吃了象征团圆的元宵,王秀娥还按老令煮了一锅滚烫的茶蛋,说是“滚运”,祈求新的一年好运连连。
然而,孟礼欢的心思,却并未完全沉浸在这最后的年节余韵里。陪韩晶晶产检归来,得知母子平安的喜悦沉淀后,他心中那股为家乡做点实事的念头愈发强烈。尤其是看到屯里一些半大后生,过了个年仿佛又蹿高了一头,精力旺盛却无处释放,眼神里带着对未来的茫然,这让他想起了前世的自己。
“不能让这些小子们再走咱们当年的老路,整天闲逛,惹是生非。”晚饭后,孟礼欢坐在炕沿,一边看着韩晶晶给海娃喂蛋羹,一边对正在纳鞋底的母亲说道。
王秀娥抬起头,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可咱这穷乡僻壤的,除了下海、上山,还能有啥营生?年轻人心气高,嫌累嫌挣钱少。”
“下海、上山怎么了?”孟礼欢笑了笑,“这里面学问大着呢!做好了,不比在城里打工差。关键是得把他们引到正道上,把老辈人传下来的本事,加上新想法,变成真金白银。”
他心里那个关于“合作社”的蓝图越发清晰,但在此之前,他需要先播下种子,培养一批信得过、有干劲、肯钻研的骨干。他想到了孟礼兵,想到了屯里那几个跟着他一起出海、打过猎的本家兄弟,还有他们家里那些即将成年的半大小子。
说干就干。正月十六,年算是正式过完了。一大早,孟礼欢就让孟礼兵去招呼人。不多时,孟家院子里就聚集了七八个青壮和后生,都是平日里跟孟礼欢走得近、人品也信得过的。其中就有孟礼兵的堂弟孟礼刚,刚满十八,虎头虎脑,一身使不完的力气;还有猎户孙老疙瘩的儿子孙小军,机灵好动,对山里的事儿门儿清;以及另外几个水性好、肯吃苦的年轻后生。
众人蹲在院子里,晒着暖洋洋的太阳,都有些好奇地看着孟礼欢,不知道这位“欢哥”召集大家要干啥。
孟礼欢也没绕弯子,开门见山:“兄弟们,侄子们,年过完了,该琢磨琢磨正事了。咱们靠山屯,守着金山银山,不能老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我把大家叫来,是想带着大家,把咱们这山海里的宝贝,好好归置归置,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钱,不是凭空掉下来的。得靠本事,靠汗水,还得靠脑子。从今天起,有空我就带着大家,上山下海,不是我吹牛,把我这些年摸爬滚打悟出来的门道,跟大家伙说道说道。不敢说让你们立刻发大财,但至少,能让你们比现在多挣点,路子走得更稳当点!”
这话一出,院子里顿时骚动起来。孟礼欢的本事,屯里谁不知道?他能亲自传授经验,那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欢哥!你说咋干就咋干!我们跟你干!”孟礼刚第一个激动地喊道。
“对!欢叔,我们听你的!”孙小军和其他后生也纷纷附和,眼睛里闪烁着兴奋和期待的光芒。
孟礼欢满意地点点头:“好!那咱们就先从眼前能干的开始。今儿个天气不错,潮水也好,咱们先去海边转转,我教你们点赶海淘弄的‘巧劲儿’!”
一行人兴致勃勃地跟着孟礼欢来到了屯子东面的礁石湾。退潮后的海滩裸露出来,海风带着咸腥味扑面而来。
孟礼欢没有急着让大家下手,而是像当初教丫蛋贴福字一样,耐心地从最基础的讲起。
“赶海不是瞎转悠,得会看。”他指着脚下的滩涂和远处的礁石,“你们看这沙地上的气孔,有的直上直下,旁边还有一圈细沙,底下八成是‘天鹅蛋’(一种大蛤蜊),得用巧劲挖,不能硬刨,不然壳碎了就不值钱了。再看那种弯弯曲曲像蚯蚓爬过痕迹的孔,那是海肠子(单环刺螠)或者蛏子,得撒点盐,等它自己冒头……”
他一边说,一边示范,动作精准而高效,仿佛对这片海滩了如指掌。
他又带着大家走到礁石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