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未尽的硝烟(1/2)
民国二十七年四月二日,黄昏。仙霞岭“野人谷”联军基地,在经历了清除内奸、威慑冯子材部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斗争后,获得了一段短暂的喘息。然而,“戚七”传来的关于日军正在组建特遣支队、策划代号“惊雷”的“斩首”突击行动的绝密情报,如同一块寒冰,压在了刚刚稍缓的指挥部心头。狂风暴雨前的宁静,往往最为窒息。联军这支历经磨难、百炼成钢的武装,即将迎来创建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一场针对其大脑和心脏的精准打
指挥部大帐篷内,汽灯的光芒将与会者凝重肃杀的面孔照得清晰。宋希濂、周明远、吴觉农、马富贵、李慕华、徐锐、王民生等核心成员齐聚,新四军特派员秦风、运输队负责人郑雄,以及各团主官、侦察、通信、警卫、工兵主管等二十余人济济一堂,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
宋希濂端坐主位,目光锐利如鹰,扫视全场,声音低沉而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情报,大家都知道了。鬼子不甘心失败,要玩阴的!搞什么‘惊雷’行动,目标是咱们的指挥部,是想把咱们的脑袋一刀剁下来!这是冲着灭咱们的根来的!今天这个会,不议别的,就议一件事:怎么砸碎鬼子的‘惊雷’!”
李慕华首先详细汇报并分析情报:“综合‘戚七’密电及我方多方核实,日军此次‘惊雷’行动,由华中方面军直接策划。特遣支队由各部队抽调的精英组成,包括擅长山地作战、渗透、爆破、狙击的专家,指挥官据称是号称‘鬼狐’的佐藤一郎少佐,此人狡诈残忍,战绩颇多。其装备精良,可能配属了最新式的便携式电台、狙击步枪、炸药及可能存在的夜视器材(推测)。其战术核心是隐秘渗透、精准定位、突然袭击、速战速决。攻击时间,预计在近日夜间或拂晓。”
马富贵团长一拳砸在桌上,怒目圆睁:“妈的!小鬼子就知道耍阴招!来吧!老子正愁没仗打!管他什么‘鬼狐’‘鬼狼’,来了就别想回去!师座,把警卫团交给我,保证指挥部滴水不漏!”
高天亮(反特分队负责人)冷静分析:“马团长,敌人不是来硬碰硬的。他们会化装渗透,可能从任何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我们的防御必须外松内紧,张网以待。重点在于预警、识别和反制。需要扩大侦察范围,增设隐蔽观察哨,配备夜视和监听设备。内部口令、标识要频繁更换。”
周明远政委强调意识和纪律:“最大的危险是麻痹大意!必须立即对全体官兵进行反特种作战教育,提高警惕,学会识别可疑迹象。同时,要严格内部管理,严防敌特混入或内应配合。指挥部的转移和保密工作必须万无一失。”
吴觉农特派员从战略高度建议:“日军此举,意在摧毁我指挥中枢,瓦解我军抵抗。我们不仅要防御,更要反击。可考虑‘示形动敌’,设置假指挥部,布下陷阱,诱敌深入,聚而歼之。同时,联系新四军兄弟部队,在其外围活动,牵制日军,使其不能全力施为。”
徐锐负责内部安全,压力巨大:“指挥部人员、车辆、电台信号都是目标。必须立即制定严格的疏散和隐蔽预案。所有人员需接受审查,特别是近期接触过外部人员或行踪有疑点者。物资储备点也要加强伪装和警卫。”
工兵主管提出技术性建议:“需在指挥部外围密布地雷、诡雷、陷阱,设置绊索警报器。指挥所本身要加固,挖掘防炮洞和紧急撤离通道。”
通信主管担心通讯安全:“电台静默时间要加长,位置要频繁变换,防止敌人测向。”
会议争论激烈,焦点集中在是固守待敌还是主动设伏、是重点防御还是全面戒备、如何平衡安全与指挥效率等问题上。
宋希濂静听良久,目光死死盯着地图上“野人谷”及周边地形,大脑飞速运转。最终,他猛地抬头,斩钉截铁地决断:“鬼子想砍我们的头,我们就崩掉他的牙!‘惊雷’?我让它变成‘闷雷’!方针是:外松内紧,张网以待,诱敌深入,一举歼灭!”
他具体部署,细致入微:“一、立即成立‘反惊雷’行动指挥部:由我亲自负责!周政委、吴特派员协助!下辖:预警侦察组(李慕华、高天亮负责)、防御阻击组(马富贵负责)、机动歼击组(由各团抽调精锐组成,由赵锡田团副团长暂代)、内部安保组(徐锐负责)、后勤保障组(王民生负责)。各组立即制定详细方案,报我批准后执行!”
“二、构建多层次、立体化防御体系:
*外层警戒圈(半径十里):高天亮,你的反特分队全部撒出去!配发夜视仪、狙击枪!在所有制高点、隘口、可疑路径设伏,24小时监控。发现可疑,立即报告,必要时可先行狙杀!
*中层防御圈(半径五里):马团长,部署你团主力,配属工兵,广布地雷、障碍物,设置暗哨、巡逻队。所有进出人员、车辆,必须持有最新口令和特制通行证,严加盘查。设置多个假目标、假指挥部,吸引敌火力。
*核心警卫圈(指挥部周边一里):由警卫营、机动歼击组负责。指挥部秘密转移至备用隐蔽点(方案另定),原指挥部设伏。所有参谋、机要人员配发武器,实行双岗制。架设密集铁丝网,设置机枪阵地和迫击炮阵地,形成交叉火力。”“三、实施‘钓鱼’计划:李参谋,精心设计几份假电报,内容显示我指挥部将于明晚在‘野人谷’某处召开重要会议。通过特定渠道‘泄露’出去。同时,在假目标区域布置炸药和伏兵。吴特派员,联系新四军部队,在日军可能来袭方向实施佯动,迷惑敌军。”“四、内部严格管控:徐科长,立即对指挥部所有人员进行二次甄别,特别是近期与外界有接触者。严格管制灯火、噪音。储备充足粮弹,做好长期坚守准备。”“五、通讯与协同:采用有线电话、信号弹、徒步通信等多种方式结合,确保通讯畅通又不易被截获。各小组之间建立紧急联络机制。”“同志们!”宋希濂声音铿锵,带着凛冽的杀气,“这是一场斗智斗勇的生死较量!我们要让鬼子的特种部队,有来无回!打出咱们的威风!执行命令!”“是!”众人轰然领命,杀气腾腾。
命令下达,整个联军基地如同精密的钟表,高速而寂静地运转起来。官兵们被告知提高警惕,但不知具体细节,以避免恐慌。高天亮的反特分队像幽灵般消失在暮色中。马富贵团官兵连夜加固工事,布设陷阱。指挥部开始秘密转移至一处更加隐蔽、易守难攻的天然岩洞群。假目标区域开始布置。
宋希濂沟通系统,看到因成功预警、果断决策获得的积分,进行了针对反特种作战和要塞防御的终极兑换:
“兑换:“远程红外夜视监控系统(简易前线用)”x3套,“防步兵跳雷”x8000枚,“遥控引爆炸药”x5000公斤,“高强度防弹钢板”x块,“指挥所应急氧气系统”x2套,“大功率强光探照灯”x100台,“军犬(巡逻与追踪)”x200条及驯导员。”
“叮!兑换成功!物资已合理化配发至关键岗位(解释为战利品、特购及秘密研制)。”
这批装备极大增强了预警、防御和生存能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