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波浪的韵律:艾略特波浪理论入门(2/2)
“原来如此!”韩风恍然大悟。之前学习布林带时,他理解了空间的动态边界;而现在,波浪理论结合斐波那契比率,似乎在尝试为市场运动提供一套“时空坐标”。它不仅告诉你价格可能会走到哪里(空间),还通过浪型结构告诉你现在处于趋势的哪个阶段(时间)。
为了验证,他调出了一轮完整的A股历史牛市-熊市周期图表。他尝试着去数浪,过程极其痛苦。同一个走势,他似乎能数出好几种不同的可能。他遇到了理论中描述的各种复杂情况:
·延长浪(Extension):在驱动浪(通常是1、3、5浪)中,有时某一浪会异常延长,其内部可以再细分出完整的五浪结构。这解释了为什么有些行情会走得如此极端和持久。
·失败浪(Faire):有时第5浪无法超越第3浪的高点,形成“双头”形态。这通常是一个强烈的反转信号,意味着市场极度虚弱。
·锯齿形(Zigzag)、平台形(Ft)、三角形(triangle):调整浪的形态千变万化,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市场含义。
数浪的数个小时里,韩风时而觉得豁然开朗,时而觉得一片混沌。他深刻地认识到,波浪理论最大的难点和魅力就在于其灵活性和多重可能性。它提供的不是一个唯一的、精确的答案,而是一个概率性的框架。交易者需要同时考虑几种最可能的浪型划分,并根据市场的实际走势,不断地进行排除和修正。
“它更像是一种思考市场整体结构和位置的语言,而不是一个精确的买卖点指示器。”韩风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他将波浪理论与之前学到的工具进行了融合思考:
1.与趋势工具结合:波浪理论定义的“趋势”更为宏观和结构化。当判断市场处于驱动3浪时,应坚决持有,忽略小的回调;而当市场运行至推测的第5浪时,则应结合Acd顶背离、RSI超买等信号,提高警惕。
2.与布林带结合:在驱动3浪中,价格往往会持续运行在布林带上轨之外,此时不应因“碰上轨”而轻易卖出。而在第4浪调整中,价格常常会回踩甚至短暂跌破布林带中轨,如果此时中轨方向依然向上,且符合波浪理论的调整幅度(如回撤0.382),这可能是一个极佳的入场点。
3.与成交量结合:理想情况下,第3浪应伴随最大的成交量,第5浪的成交量应萎缩,而c浪的成交量应在恐慌中再次放大。成交量是验证浪型判断的重要依据。
在今天的交易日志上,他没有画出一个确定的浪型图,而是画下了那个最基本的“五升三降”八浪循环图,并在旁边写满了注释和思考。
“日期:xxxx年x月x日
今日学习主题:艾略特波浪理论——市场的结构与韵律。
核心认知:
1.哲学内核:市场价格运动是群体心理韵律的体现,呈现为可识别的波浪模式。
2.基本结构:一个完整循环由驱动五浪(1-2-3-4-5)和调整三浪(A-b-c)构成。
3.驱动浪特性:
·1浪:悄然启动,源于绝望。
·2浪:深度回调,制造恐慌。
·3浪:最具爆发力,成交量放大,绝不允许最短。
·4浪:复杂调整,不与1浪顶重叠。
·5浪:最后的疯狂,常现顶背离。
4.调整浪特性:
·A浪:下跌开始,多头仍存幻想。
·b浪:多头陷阱,假反弹。
·c浪:毁灭性下跌,恐慌宣泄。
5.关键工具:斐波那契比率是测量波浪空间关系的尺子;通道线可用于预测目标位。
6.核心心法:波浪理论是概率框架和结构语言,而非精确预测工具。必须坚持三大铁律,运用交替等指南,并时刻考虑数浪的多种可能性,随市场演化而修正。
重要提醒:切忌陷入‘为了数浪而数浪’的执念。当数浪清晰时,它能提供巨大的战略优势;当数浪模糊时,应回归更基础的趋势和指标判断。它应是决策的‘战略地图’,而非束缚思维的‘牢笼’。”
合上日志,韩风走到窗前,看着窗外城市的灯火。他感到自己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之前学习的K线形态、均线、Acd、RSI、布林带……如同一个个精密的战术武器,而波浪理论,则试图为他提供一张俯瞰整个战场的战略地图。这张地图虽然模糊,有时甚至指引方向不明,但它让他第一次开始从“结构”和“周期”的宏大视角来审视市场的起起落落。
他知道,自己离真正掌握这门“艺术”还差得很远,这需要经年累月的复盘和实战感悟。但这一扇门的打开,已经让他看到了技术分析更深、更广的天地。接下来,他需要学习更基础的战术动作——如何精确地画出支撑与阻力线,为这张战略地图标注上更清晰的坐标。
(第三十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