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 > 第285章 坐庄案例十二:智能驾驶

第285章 坐庄案例十二:智能驾驶(2/2)

目录

一月中旬,智驾科技股价站稳二十八元。此时,韩风团队面临关键决策:是继续依靠技术叙事推升,还是等待更具实质性的催化剂?

“前沿技术的幻想,需要现实业务的‘定锚点’来支撑其可信度。”韩风判断。

这个机会在一月底降临。智驾科技发布公告,宣布其已成功中标某头部物流平台干线物流卡车L2++级辅助驾驶系统的量产订单,合同金额虽未达到重大披露标准,但合作方背景雄厚,且标志着公司技术在高可靠性要求的商用车领域得到认可。

“立刻将这一订单置于‘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和‘商业化落地加速’的双重背景下进行解读。”韩风下达指令。

团队迅速准备了解读材料,强调智驾科技如何通过扎实的技术积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斩获具有战略意义的订单,这为其未来收入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材料通过多个渠道分发,市场反应积极。随后几个交易日,智驾科技股价连续拉升,突破三十四元关口,成交量显着放大。

在股价触及三十八元后,韩风团队开始筹划有序退出。此次他们采用了“梯度撤退、生态维系”的策略:一方面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将部分股份转让给长期看好智能驾驶赛道的产业资本;另一方面利用程序化交易系统,在市场活跃成交中逐步降低持仓。

然而,就在减持计划平稳推进时,行业性的负面新闻突然爆发。一家知名的自动驾驶明星企业“毫末智行”被曝陷入困境,接近“原地解散”的境地。报道称该公司曾估值超百亿,但因核心技术迟迟无法突破、城市级智能驾驶功能落地不及预期,加之失去母公司支持及融资遇冷,导致资金链断裂。这一事件引发了市场对整个智能驾驶赛道商业化能力和盈利模式的普遍性质疑,行业板块承压,智驾科技股价也随之大幅回调。

“我们尚有百分之七的仓位未了结。”赵浙远紧急报告,“若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我们的利润将大幅回撤。”

韩风审慎评估后,做出了着眼于行业信心的决策:“不回避行业面临的普遍挑战,但需向市场清晰阐述智驾科技的差异化和相对韧性。”

他指示团队迅速准备了一份对比分析,指出智驾科技与“毫末智行”等企业的不同之处:例如其更聚焦于渐进式技术路径、已获得稳定的前装量产订单、以及与物流公司签订的具有明确商业价值的合同。同时,韩风注意到,智驾科技在其官网发布了其参与制定的某项智能驾驶系统国家标准的消息,这进一步印证了其在行业内的专业地位。

随着市场情绪逐渐从恐慌中恢复理性,智驾科技股价企稳并展开反弹。韩风团队利用这个机会,顺利完成了剩余仓位的减持。至二月底,“幻影计划”执行完毕,总计获利二点一亿元,收益率约百分之四十五。

项目复盘会上,团队成员的神情中带着对科技概念投资的深刻反思。沈韵首先发言:“这次操作,我们成功地将智能驾驶的长期技术幻想与公司阶段性的商业落地成果进行了结合。但‘毫末智行’事件警示我们,在技术演进路径尚不完全清晰、商业模式尚未完全跑通的领域,资本的狂热可以迅速退潮。”

赵浙远补充道:“是的,智能驾驶的‘终极幻想’固然动人,但资本必须对技术落地的漫长性和艰巨性保持足够的敬畏。那些曾经光鲜的‘独角兽’的猝然倒塌,提醒我们任何脱离坚实商业化基础的估值都是空中楼阁。”

韩风听完大家的讨论,缓缓总结道:“‘幻影计划’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在于,在智能驾驶这类代表未来的领域进行资本运作,我们不仅是幻想的编织者,更应该是现实的审视者。资本在追逐技术梦想的同时,必须时刻关注其与技术成熟度、商业应用场景和现金流之间的残酷距离。未来的投资,我们需要更精准地辨别哪些是支撑企业穿越周期的核心能力,哪些只是吸引眼球的短暂幻影。我们需要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找到那个最坚韧的支点。”

夜深人静,韩风在投资笔记中写道:“智能驾驶,承载着人类超越物理限制的幻想。资本于此,既是燃料,也可能是熔炉。我们既要用资本的力量去助推技术的探索,也要警惕被不切实际的幻想反噬。在这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上,唯有尊重技术规律、坚守商业本质,我们的投资之舟才能穿越迷雾,抵达那片真正有价值的彼岸。”

智驾科技的故事暂告一段落,但智能驾驶技术的演进与资本市场的博弈仍将波澜壮阔地继续。对于韩风而言,此番操作更深层的收获,在于深化了对前沿科技领域投资复杂性的认知,以及资本在推动科技创新中应持有的审慎与耐心。这份经验,将指引他在未来的浪潮中,继续寻觅那些兼具技术前瞻性、商业务实性与社会价值的长期投资机会。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