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疑云重重(2/2)
令妃也面露疑惑:“想来是有人知晓武常在与和贵人交好,便借此机会,假借武常在的名义送糕,既让和贵人不设防,又能在事后嫁祸给武常在,当真是心思歹毒。”
甄嬛神色凝重:“可能性极大。此事愈发蹊跷了,那送糕点的宫女面生,又无人认识,显然是有意隐藏身份。皇上,臣妾恳请即刻派人彻查此事,先找到那名送糕点的宫女,或许便能顺藤摸瓜,找到幕后真凶。”
弘历深吸一口气,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准奏!朕命你二人全权负责此事,调动内务府所有人手,务必找出那名送糕点的宫女。另外,传朕旨意,封锁储秀宫及周边宫苑,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凡有可疑之人,一律拿下审问!”
“臣妾遵旨。”甄嬛与令妃齐声领旨,神色郑重,心中清楚此事关乎重大,绝不能有半分差池。
次日清晨,调查便全面展开。甄嬛与令妃分工合作,甄嬛坐镇翊坤宫,统筹全局,分析线索;令妃则亲自前往储秀宫,逐一盘问宫人与太监,希望能找到关于那名陌生宫女的蛛丝马迹。
储秀宫的正殿内,气氛紧张压抑,所有宫人太监都被召集而来,齐刷刷地跪在地上,神色惶恐。令妃身着杏黄色宫装,端坐于上,目光锐利如刀,扫过每一个人的脸:“昨日午后,给和贵人送杏仁糕的宫女,是谁见过?她穿着什么衣服?长什么模样?有何特征?但凡有一丝线索,都要如实禀报,若有隐瞒,一经查出,定严惩不贷!”
宫人们面面相觑,纷纷摇头。和贵人的贴身宫女跪在最前,瑟瑟发抖地回道:“回令妃娘娘,那宫女穿着一身浅碧色宫装,料子普通,梳着小两把头,一直低着头,容貌普通,只记得她身形偏瘦,说话声音细细的,像是外地口音。当时奴婢想着武常在与贵人素来交好,时常送些吃食,便未曾多想,收下糕点后,她便匆匆离开了,未曾留下姓名。如今想来,倒是后悔未曾多问几句。”
令妃追问:“她是从哪个方向来的?离开时又往哪里去了?途中可有遇见其他人?”
“她是从储秀宫东侧门进来的,离开时也是从东侧门出去的。”宫女仔细回想了一番,“奴婢当时忙着伺候贵人,并未留意她途中是否遇见其他人。后来问过守门的太监,他们说确实见过这么一个宫女,当时以为是各宫之间传递物件的,便放行了,未曾多想。”
令妃又传唤了武常在身边的所有宫女,逐一盘问。武常在的贴身宫女跪在地上,连忙回道:“回令妃娘娘,小主昨日确实一直留在喜宴之上,未曾离开,也从未指派任何人给和贵人送过糕点。我们这些宫女也都一直在喜宴偏殿伺候,没有一人离开过,更不认识什么穿浅碧色宫装的陌生宫女。小主与和贵人姐妹情深,心疼贵人怀着身孕辛苦,平日里送吃食都会亲自挑选,仔细查验,断不会出这样的事,还请娘娘明察!”
其他宫女也纷纷附和,都说未曾见过那名陌生宫女,更没有给和贵人送过糕点,还提及武常在平日对和贵人的照料,言语间满是维护。
令妃心中了然,看来那名陌生宫女确实是有人刻意安排的,利用武常在与和贵人的深厚情谊,让和贵人毫无防备地食用了有毒的杏仁糕,既谋害了龙裔,又能嫁祸给武常在,当真是一箭双雕。可这宫女究竟是谁?又藏在了哪里?
调查陷入了僵局。令妃将情况禀报给甄嬛后,甄嬛沉思片刻,道:“那宫女穿着寻常,容貌普通,显然是有意隐藏身份。她从储秀宫东侧门进出,说明她对宫中地形颇为熟悉。我们可以扩大搜查范围,重点排查昨日午后在储秀宫东侧门附近活动的宫人,另外,彻查内务府近期是否有新入宫、或是身份不明的宫女,尤其是外地口音、身形偏瘦的。”
令妃点头应允,立刻按照甄嬛的吩咐,扩大了搜查范围,同时让内务府彻查所有宫女的档案。然而,几天过去了,搜查毫无进展。新入宫的宫女都一一排查过,并无符合特征之人;在储秀宫东侧门附近活动的宫人也都盘问过,都说未曾见过那名陌生宫女。那名宫女就像是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了一般,没有留下任何有用的线索。
弘历得知调查毫无进展后,龙颜大怒,再次下旨:“三日之内,必须找到那名宫女,若是找不到,内务府总管与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一律严惩!”
压力瞬间给到了甄嬛与令妃,也给到了内务府。内务府总管不敢有丝毫懈怠,调动了所有人手,几乎把紫禁城翻了个底朝天,却依旧没有找到那名宫女的踪迹。
就在所有人都一筹莫展之际,一名在御花园西侧打扫的老太监匆匆来报,说在一口废弃的枯井内,发现了一具女尸,看穿着打扮,像是宫中的宫女。
甄嬛与令妃闻讯,立刻带着太医与宫人赶往御花园西侧。那口枯井位于御花园偏僻的角落,周围杂草丛生,早已废弃多年,井口被藤蔓覆盖,若不是老太监打扫时不小心踩空,根本不会发现井内的尸体。
宫人小心翼翼地将尸体从井内打捞上来,尸体已经有些僵硬,脸上的薄纱依旧在,身上穿着的正是浅碧色宫装,身形偏瘦,与和贵人贴身宫女描述的特征完全吻合。
太医上前查验后,躬身回禀:“回娴贵妃娘娘,令妃娘娘,死者确为年轻女性,年龄约莫十五六岁,颈部有明显勒痕,应为窒息而亡。死亡时间大约在两三日之前,与和贵人出事的时间大致吻合。”
甄嬛蹲下身,仔细查看了一番尸体的衣物与手脚,眸色深沉:“她的手指上有一层薄茧,像是常年做针线活的宫女。衣物虽普通,却是新做的,针脚细密,不像是内务府统一发放的款式,倒像是有人特意为她缝制的,目的就是让她看起来不起眼,不引人注意。”
令妃也仔细观察着尸体,语气带着几分凝重:“看来她确实是受人指使,事成之后便被杀人灭口,抛尸枯井,想要毁尸灭迹。幕后之人心思缜密,手段狠辣,连一个棋子都不肯留下。”
甄嬛缓缓起身,目光望向远处的宫墙,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能让她如此忠心,又能在事后迅速将其灭口,不留痕迹,幕后之人定然身份不低,且在宫中根基深厚。武常在的嫌疑可以暂时排除,她与和贵人交好,且性情爽朗,没有这样的心机与手段,更不会做出这等阴毒之事。”
“那会是谁呢?”令妃面露疑惑,“咸福宫的晋贵人、颖贵人、谨贵人,还有景仁宫的忻贵人,她们都有嫌疑,可我们没有任何证据指向她们。”
甄嬛沉吟道:“现在还不能妄下定论。虽然找到了送糕点的宫女,却依旧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也不知道她受何人指使。我们可以从她身上的衣物入手,查一查这布料的来源,还有缝制衣物的针脚特征,或许能找到一些线索。另外,继续盘问储秀宫及周边宫苑的宫人,看看是否有人认识这名宫女,或是在事发前后见过可疑之人。”
“臣妾遵旨。”令妃应道。
尸体被抬走后,枯井周围恢复了往日的荒凉,可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死亡的气息。甄嬛站在井边,神色凝重,心中清楚,这起案件远比想象中复杂。幕后黑手不仅利用了妃嫔间的姐妹情谊,更是算准了和贵人的不设防,一步步设下圈套,既想要谋害龙裔,又想嫁祸他人,甚至不惜杀人灭口。
而那名宫女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她来自哪里?幕后黑手究竟是谁?是阴险狡诈的晋贵人,是恃宠而骄的颖贵人,是野心勃勃的谨贵人,还是另有其人?所有的疑问都盘旋在甄嬛与令妃的心头,等待着被一一揭开。
深宫之中,迷雾重重,杀机四伏。一场围绕着龙裔的争斗,已然愈演愈烈,而真相,依旧隐藏在宫墙的暗影之中,充满了未知与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