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灶灰拌饭也香(2/2)
当晚,他独自坐在院中那棵老槐树下,门窗紧闭。
夜风穿过院子,带来一阵寒意。
左臂那道早已愈合的旧伤,突然传来一阵钻心般的剧痛。
他撩起袖子,只见皮肤之下,几道黯淡的金色纹路如垂死的活物般,在他血管中缓缓游走,与村子某个方向传来的、若有若无的召唤产生着共鸣。
陈三皮咬紧牙关,从口袋里摸出一把削土豆用的小刀,毫不犹豫地割破了指尖。
他没有去碰那块禁火的石板,而是转身,用沾血的手指,在身后的老槐树干上,画下了一道歪歪扭扭的符。
那不是“幽冥食录”中的任何一种敕令,甚至算不上符。
它更像是一份菜谱的简笔画——一个圈代表锅,几条线代表柴,上面点缀着几个代表葱姜蒜的圆点。
他画得很慢,很用力,将母亲菜谱上那些油渍与烟火的气息,混着自己的血,深深地刻进了这古老生命的纹理中。
符成的刹那,远在晒谷场上那十口大铁锅中的一口,毫无征兆地发出“嗡”的一声长鸣,竟自己翻倒在地,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惊起一片宿鸟。
几乎在同一时间,千里之外,司空玥的加密手机震动了一下。
一条匿名的加密消息,只有一个地址,和一句话:“槐树根下有动静。”
连夜驱车,当司空玥赶到那座偏僻的山村时,天刚破晓。
她按照定位,轻易地找到了那棵老槐树,以及树下那片新翻的泥土。
她挖开土,取出了那只茶叶罐。
打开罐盖的瞬间,她瞳孔猛地一缩。
罐子里没有灰烬,只有一颗龙眼大小、通体漆黑的晶莹珠子。
珠子表面,布满了蛛网般的金色裂痕,仿佛随时都会碎裂。
而将耳朵凑近,竟能听到一阵若有若无的、仿佛无数人同时开口的低语,正从珠子内部回荡而出。
她本能地想将这东西立刻带回总局的最高级别实验室进行封存研究。
然而,在驱车返回的途中,路过镇上一座早已废弃的国营食堂时,她却鬼使神差地踩下了刹车。
食堂大门锈蚀,窗框腐朽,墙上“为人民服务”的红漆标语已经斑驳脱落。
这里曾是她领导的“共炊互助小组”的一个临时据点,在禁睡时代初期,为无数流离失所者提供过一碗热汤。
她忽然想起了陈三皮曾对她说过的一句话:“火不在锅里,在人心里。”
司空玥看着手中那颗仍在低语的黑珠,沉默了许久。
她做出了一个违背所有操作守则的决定。
她撬开食堂后厨的门,找到那个巨大的排烟管道,将那颗黑珠塞进了烟囱最深处的拐角,然后从泔水桶里舀了半桶冰冷的潲水,尽数浇了上去,最后,她搬来一块不知从哪块黑板上拆下来的、写满了菜名的石膏板,死死压在了那个洞口上。
做完这一切,她站在空无一人的厨房中央,对着黑暗的烟囱深处,轻声说道:“你要是真有灵,就让明天第一个来这里开火的人,闻到他娘给他炖的那碗萝卜汤的味道。”
第三日,暴雨倾盆。
一名在外流浪多年的厨师,为躲避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闯进了这座废弃的食堂。
他浑身湿透,饥肠辘辘,看着厨房里那台布满灰尘的巨大煤气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拧动了早已失效的阀门。
“嘭!”
一簇明亮的蓝色火焰,竟真的从炉头窜起。
他惊喜交加,找来一口锅接了些雨水架在灶上。
可就在清水被烧得微微沸腾时,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
锅中清澈的水面,竟无端泛起一层细密的油花,一股浓郁得化不开的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厨房。
那是……萝卜炖牛腩的味道。
是他离家出走前,母亲为他做的最后一顿饭的味道。
男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那口热气腾腾的铁锅,泪流满面。
哭过之后,他擦干眼泪,将这锅凭空出现的炖肉仔细分好,端出去,分给了附近桥洞下躲雨的每一个拾荒者。
而远在山村老屋里的陈三皮,正坐在小板凳上,用那把割过手指的小刀,一下一下地削着土豆。
忽然,他手上的动作一顿,鼻尖轻轻颤了颤,仿佛闻到了什么。
他低声喃喃了一句:“嗯,熟了。”
随即,他抬起头,望向窗外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的青石板路。
雨已经停了,天空澄澈如洗。
在他的视野尽头,村里那些孤寡老人的屋顶上,炊烟久违地升了起来。
他仿佛看见,有无数双看不见的手,在这一刻,正不约而同地,掀开了各自家中的锅盖。
雨后的宁静里,一种比饥饿更深沉的东西,正在那些刚刚填饱了肚子的孩子们心中,悄然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