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火还没凉的时候(2/2)
次日清晨,一场覆盖全国所有共炊联络人的线上会议紧急召开。
司空玥站在临时指挥部的全息地图前,面容沉静。
“我宣布,即日起,废除《夜炊白皮书》内的所有强制性管理条款。”
一石激起千层浪。
“司空顾问!这不行!”一名来自北方矿区的负责人立刻站了起来,情绪激动,“没有统一调度,物资怎么分配?人员如何轮值?一旦乱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没错!这是我们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秩序!”
反对声此起彼伏。
司空玥没有辩解,只是静静地听着。
等会议室里的声浪稍稍平息,她才抬起眼,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
“我只问一个问题。”
她的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去年冬天最冷的那一夜,北三环桥洞下的那十几个孩子,是谁送去了姜汤?”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无人应答。
那件事安宁局有过记录,但始终找不到源头。
不是官方行动,也没有任何一个共炊点上报。
那碗救了几个孩子性命的姜汤,就像是凭空出现的一样。
司空玥看着沉默的众人,缓缓说道:
“既然没人站出来领功,那就说明,人人都在出力。”
她没有再给任何人反驳的机会,抬手在面前的虚拟屏上一点。
一份文档的图标浮现出来,正是那份《夜-炊-白-皮-书》的唯一备案原件。
她当着所有人的面,将它拖入了销毁程序的红色旋涡之中。
“从今天起,它不再是法规,只是一份经验共享库,自愿参考。”
她合上电脑,切断了通讯。
窗外,天空不知何时又阴沉了下来。
当晚,雷雨再至。
这一次,安宁局的通讯网络里一片寂静。
司空玥没有发布任何一条关于加固烟囱、防护灶台的预警。
她站在城郊的山坡上,用高倍望远镜,遥遥望着城南老砖窑的方向。
暴雨如注,一片脆弱的石棉瓦屋顶终于承受不住,被狂风掀开了一个狰狞的缺口。
冰冷的雨水瞬间灌入,直扑灶台中央那朵金蓝色的火焰。
火苗剧烈摇曳,眼看就要熄灭。
望远镜的视野里,砖窑内的人群没有像上次那样惊慌失措,更没有跪地祈祷。
离得最近的一个男人,第一时间脱下外套,试图遮挡。
旁边的人立刻反应过来,迅速搬来一个闲置的铁盆,精准地接住了漏下来的雨水。
更多的人,用自己的身体,自发地围成了一道人墙,为那朵脆弱的火焰挡住了风。
一个看不见的盲童,凭借着记忆和听力,摸索着将自己一直抱在怀里的一小捆干燥柴火,递到了灶膛边。
火,没有灭。
它在风雨飘摇中,反而烧得更旺了。
司空玥放下望远镜,转头看向身旁临时架设的监测设备。
屏幕上,代表着小学遗址那口铝锅的生命体征监测线,平稳如初,没有一丝一毫的波动。
再无异象示警。
它终于,不再需要用“神迹”来维持运转了。
“你看,”她对着空无一人的山坡轻声说道,“他们学会自己挡雨了。”
黎明时分,雨过天晴。
司空玥回到研究所,准备将所有关于“共炊网络”和那口神奇铝锅的研究资料彻底封存。
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她打开厚重的合金保险柜,正要将文件放入。
忽然,一股微弱的温热感从掌心传来。
她猛地回头,望向不远处的实验台。
那口作为样本、一直倒扣在台面上的铝锅复制品,不知何时,竟自己翻转了过来,锅口朝天。
在清晨第一缕阳光的照射下,从未被人注意过的锅底内壁上,反射出点点光芒。
司空玥怔怔地走过去,俯身细看。
锅的内壁上,刻满了无数细如发丝的名字,密密麻麻,遍布了整个锅底。
王二柱,李秀英,赵铁根,张伟……
全是过去一年里,在全国各地每一个共炊点值守过的、普通人的姓名。
而在所有名字的最末一行,是两个刚刚被刻上去的字,那炭笔般的潦草痕迹,仿佛余温未褪。
“谢了。”
司空玥久久地凝视着那两个字,紧绷了一夜的嘴角,终于缓缓地、向上牵起一抹极淡的笑容。
她直起身,转身走回保险柜前,将柜门“咔哒”一声关上,再未开启。
新的一天开始了,城市在苏醒。
远方传来了此起彼伏的、掀开锅盖的清脆声响,空气里弥漫着食物的香气,抚慰着每一个不安的灵魂。
火是暖的,饭是热的。
但烧火的柴,和下锅的米,却不是凭空变出来的。
风中,那股食物的香气似乎淡了一些,一丝若有若无的、陈腐的饥饿气息,正从更遥远、更偏僻的地方,悄然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