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禁睡区 > 第218章 谁家饭香飘过了巷

第218章 谁家饭香飘过了巷(1/2)

目录

那是一锅腌笃鲜。

以最肥腴的咸肉吊出底味,用最鲜嫩的春笋提出清甜,再投入大块的五花和百叶结,以文火慢炖数个小时,直到汤色乳白,肉酥笋脆。

这道菜,代表着和平年代里最安逸的时光,也象征着对燃料和时间最奢侈的挥霍。

在每一秒都可能是最后一秒的禁睡时代,长时间的等待本身就是一种原罪,而那浓郁到足以飘出几个街区的肉香,更是足以引来任何潜伏在阴影中的饥饿之物,无论是人,还是鬼。

“不行!绝对不行!”一个戴着眼镜、负责物资登记的年轻人激动地挥着手臂,唾沫星子横飞,“现在每天入夜气温骤降,我们必须储备足够的燃料应对寒潮!你们要炖这锅汤,至少要耗掉我们三天的份额!而且香气太重,万一引来‘脏东西’,谁负责?”

“负责?小王,我们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一位拄着拐杖的白发老妪敲了敲地面,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执拗,“这口大灶,烧的是人间的烟火气。要是连一口香念的味道都做不出来,那跟吃饲料有什么区别?人活着,不就争这一口气么?”

“就是!入秋了,不喝碗热汤暖暖身子,怎么熬过越来越长的夜?”

“你们年轻人就懂快餐,蛋炒饭蛋炒饭,吃得人心里发慌!”

争执的双方,一边是讲求效率、数据和生存率的年轻人,他们是共炊网络得以运转的齿轮;另一边,是固守着味觉记忆、讲求传统和“活法”的老人,他们是这个网络最初的精神内核。

双方僵持不下,人群被无形地分割成两派。

原本升腾着热气和希望的中央灶台,此刻冰冷地闲置着,像一头沉默的巨兽,观看着这刺耳的对峙。

空气中弥漫的焦躁,比冻肉库本身的寒气更加冻人。

一直沉默地靠在墙边擦拭着大铁勺的老吴,终于动了。

他没有劝解,也没有斥责,只是拎起旁边一个半满的水桶,走到冷灶前,手臂一扬,将半瓢冷水猛地泼进了冰冷的灶膛。

“嗤——”

一声剧烈的嘶响,大股白色的水蒸汽瞬间腾起,像是灶台发出了一声不耐烦的叹息。

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得闭上了嘴。

老吴将空桶重重地顿在地上,环视着一张张错愕的脸,沙哑的嗓子终于挤出几个字:“火,不挑菜。饭,不分辈。”

他顿了顿,用那把锃亮的大铁勺指了指灶台:“谁先想出法子,让想喝汤的喝上,想吃饭的也有着落,今天这勺子,就归谁。”

说完,他便重新靠回墙角,闭上眼,仿佛一切与他再无关系。

一潭死水被彻底搅动。

人群先是愕然,随即陷入了低声的议论。

挑战取代了争执,问题压过了情绪。

人们开始真正地思考,而不是单纯地宣泄。

深夜,一道纤细的身影混在轮值的志愿者中,默默地搬运着柴火。

司空玥换上了一身朴素的工装,戴着口罩和绒线帽,将自己那份过于显眼的气质藏匿得严严实实。

她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以一个普通帮厨的身份,观察着这个陷入难题的共炊点。

她看到,老吴并非真的撒手不管。

他独自一人蹲在灶台的阴影里,手中捏着一根烧得半截的焦黑木炭,在布满灰尘的水泥地上,吃力地画着一个潦草的布局图。

一个主灶口,两个副风门,余热的走向……他想利用主灶炖汤的长时间燃烧,将余热引导至旁边的铁板,用来做快手的炒饭。

一火两用。

这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厨师能想到的最优解。

司空玥看着那简陋的流程图,脑中已经开始自动演算更优化的通风结构和热能利用率。

她正想上前,以一个“恰好懂点工程学”的志愿者身份提点几句,一只冰冷的小手却轻轻拉住了她的衣角。

她一怔,低头看去,是一个脸庞很脏的盲童。

他没有“看”她,小小的头颅侧向灶台的方向。

“姐姐,别过去。”男孩的声音很轻,“吴爷爷在听火。”

司-空玥不解,却依言停下了脚步。

只见那盲童松开她,摸索着墙壁,缓缓地绕着巨大的灶台走了一圈。

他伸出小手,像抚摸宠物一样,一寸寸地触摸着冰冷的砖石。

当他走到灶台左侧下方时,手指停住了。

“吴爷爷,”他忽然开口,声音清脆,“左边数,第三块砖,松了。晚上起风,火会往那边偏。”

蹲在阴影里的老吴猛地睁开眼,浑浊的眸子里闪过一丝精光。

他一言不发,起身走到盲童所指的位置,用手指关节敲了敲那块砖,侧耳听了听回响,随即点了点头。

他找来锤子和几块木楔,叮叮当当地将那块松动的灶砖重新固定、塞紧。

司空玥站在原地,心中掀起一阵巨浪。

她想到的是结构力学和空气动力学模型,是数据和图纸。

而这个失明的孩子,凭借着触觉和对风声的记忆,指出了一个连老吴的经验都忽略了的致命细节。

这些人……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超越语言和图纸的协作本能。

这个网络,有了自己的感知,自己的神经末梢。

次日清晨,冻肉库里史无前例地飘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香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