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禁睡区 > 第218章 谁家饭香飘过了巷

第218章 谁家饭香飘过了巷(2/2)

目录

一边是浓郁醇厚的肉汤,另一边是干香扑鼻的蛋炒饭。

两种味道互不侵犯,又奇妙地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全新的、名为“生活”的气息。

那位白发老妪捧着一碗乳白色的热汤,只喝了一口,眼圈就红了:“这味儿……像我刚嫁过来那年,我婆婆在灶头上给我炖的……”

而那个曾激烈反对的年轻人,端着一碗堆得冒尖的炒饭,一边大口咀嚼一边含混不清地笑骂:“咸死了!老吴你手抖了吧!”嘴上抱怨着,却一连往嘴里扒了三大口,烫得直吸气。

老吴坐在高高的门槛上,点燃了一支劣质的卷烟,深深吸了一口。

烟雾缭绕中,他无意间瞥了一眼刚刚熄火、锅底尚有余温的大锅。

晨光从库房顶部的天窗斜射下来,锅底残留的一层薄薄的油渍,在微风的吹拂下,缓缓蠕动,笨拙地拼凑出两个歪歪扭扭的字。

——够了。

老吴拿着烟的手猛地一僵。

他怔怔地看着那两个字,随即猛地抬头,望向城市远处,那根早已成为地标的烟囱塔顶,那口默面朝天的巨大铝锅。

“你小子……”他喉结滚动,喃喃自语,“还盯着呢?”

巷尾的阴影里,司空玥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她收回了望远镜,却没有像往常一样,拿出那本《共炊纪年》做任何记录。

有些事,一旦被记录,就从鲜活的奇迹,变成了冰冷的历史。

三日后,一个没有任何寄件人信息的包裹送到了安宁局她的办公室。

打开来,是一本用牛皮纸做封面的、手工缝制的册子。

封面上,是用炭笔写下的五个大字:《西市混搭集》。

她翻开,里面全是手抄的菜谱,字迹各不相同,有苍劲的,有娟秀的,也有稚嫩的。

全都是这段时间以来,西市共炊点的居民们自创的“融合菜”。

“腊肉泡饭配酸辣汤底”、“红薯粥拌榨菜肉末丁”、“火锅底料快煮挂面加荷包蛋”……每一道菜都显得不伦不类,却又透着一股在绝境中努力活下去的生猛劲儿。

每一页的边缘,还用小字标注着适用人群:“体弱消化不良者”、“夜班守夜人加餐”、“专治挑食娃”。

司空玥翻到扉页,沉默良久,拿起笔,用清隽的字迹在空白处写下一行评语。

“规则已死,味道长生。”

她没有将这本“孤本”锁进保险柜,而是将其复印了数百份,通过安宁局的内部渠道,寄往了全国每一个挣扎求生的共炊据点。

署名处,一片空白。

当晚,她驱车经过一座桥洞。

桥洞下,一个临时搭起的小灶摊前,也围着几个人。

摊主是个年轻女孩,她将一块小黑板挂了出来,上面用粉笔写着:“今日供应:混搭试试?”

女孩正耐心地教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如何切姜丝,动作笨拙,神情却无比认真。

司空玥将车停在远处,静静地看了一会儿。

忽然,她感觉贴身存放的衣袋里传来一阵极其轻微的热意。

那片来自烟囱塔顶的铝锅碎片,在她掌心短暂地发烫,温度几乎要灼伤皮肤,但仅仅一秒,便又彻底冷却了下去,变回了一块冰冷坚硬的金属。

火种已经落地生根,在这片废土上长出了自己的根系,它不再需要一个沉默的看护者了。

司空玥重新发动汽车,没有回头。

车窗外,先是传来一声锅盖被用力掀开的清脆碰撞声,紧接着,是女孩和流浪汉混杂在一起的笑骂。

“哎哟!糊了!但是……好香啊!”

车子汇入沉寂的夜色。

日子在锅碗瓢盆的交响中悄然滑过,秋意渐浓,风一日比一日凉。

这座城市在艰难地适应着没有英雄、只有厨子的新日常。

然而,当深秋的第一个寒夜降临时,城南那座废弃的老砖窑里,一簇火苗却烧得格外旺。

一个脸色苍白的年轻女人,正小心翼翼地用小勺搅动着一口小锅里乳白色的米糊。

那是她给刚出生的孩子熬的夜奶。

米糊的香气在寒风中飘散。

女人紧绷了一整天的神经,在熟悉的食物香气中,终于有了一丝松懈。

她太累了,眼皮重得像挂了两块铅。

锅里的米糊终于熬好了。

她盛出一碗,吹了又吹,直到温度适宜。

在孩子满足的吮吸声中,她的世界渐渐模糊。

勺子从她无力的指间滑落,在地上发出一声轻微的“当啷”声。

她的头,缓缓地垂在了冰冷的砖墙上。

禁睡时代最大的禁忌,那头始终在所有人身后觊觎着、追逐着的黑色野兽,终于在这一刻,悄无声息地咬住了它精疲力竭的猎物。

目录
返回顶部